詞典網>>歷史上的今天>> 1991年>> 3月24日

蠶業教育家、蠶的遺傳育種學家陸星垣逝世

1991年3月24日

1991年3月24日蠶業教育家、蠶的遺傳育種學家陸星垣逝世_歷史上的今天

陸星垣

陸星垣(1905—1991),蠶業教育家,蠶的遺傳育種學家。在蠶的良種繁育,培養優良蠶品種,蠶的生態、生理、遺傳和育種理論的研究,以及培養蠶業高級科技人才等方面,成果纍纍,為發展我國蠶絲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陸星垣,江蘇省江陰縣人。1905年12月26日出生於一個知識分子的家庭。陸星垣從事教育工作60餘年,他對教學工作認真負責,經常向學生介紹自己早年如何參加反帝鬥爭和從海外回到新中國的經歷,進行愛國主義和理想教育,鼓勵學生刻苦學習,奮發圖強,為祖國“四化”貢獻力量。他要求學生學好基礎課,強調自學和獨立思考,激勵學生要有後人超前人的勇氣。他重視理論與實踐結合,主張加強生產實習課,讓學生掌握好桑、蠶生產技術的各個環節,提高獨立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他還經常帶領學生到生產現場講解,使學生聽、看、練、想相結合,獲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60年代起,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培養碩士研究生上,為國家輸送蠶業方面的高級科技人才。80年代末,他又招收蠶業博士研究生。他十分重視研究生的基礎知識和第二外國語;引導學生在打好基礎的同時,逐步熟悉各方面的專題研究材料,要求他們加強專業鍛鍊,學會收集、查閱、鑑別、整理資料,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功。要求研究生制訂出詳細的研究計畫,通過系統深入的試驗研究,然後撰寫學位論文。近年來,他年高體衰,但對研究生的學習和科研工作,仍堅持具體安排,悉心指導。對研究生的學位論文,他更是認真審閱,慎重修改,做到一絲不苟。1985年他在上海治病期間,一位研究生的學位論文,他審閱了初稿,二稿由他的助手審閱。這位助手由於當時忙於本科生的教學和生產實習,未仔細推敲就同意列印。陸星垣回校後,發現論文在文獻套用與排列上不夠規範,個別問題分析欠妥。答辯委員會的評語雖然尚好,但他還是從頭至尾地對論文作了認真修改,並重新列印,寄給論文評閱人和各答辯委員。他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同樣從嚴要求,不講情面。有兩個研究生回家,向公家報銷了不該報銷的差旅費。他發覺後,耐心、嚴肅地作了批評和說服,使這兩個研究生心服口服地退回了多報的費用。

 

科學發展到近代,學科之間日益互相滲透,對培養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有較大的難度。首先是師資隊伍出現青黃不接的現象,想開的課程無法開出。其次,缺少必要的先進儀器和測試手段,使許多實驗無法進行。為此,他從選拔學生、開設課程、看參考書、選擇課題,到開展學位論文研究工作等,都制訂詳細計畫,並與有關同志慎重研究後,才確定方案。為了給博士生創造必要的科研條件,他到處聯繫,落實措施,確保研究工作順利完成。截至1990年,他已培養碩士研究生14名,博士研究生1名。

 

陸星垣在60多年的治學生涯中,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科研和生產方面的經驗,編寫出版了相當數量的科技專著以及教材和教學參考用書,促進了蠶業科技和生產的發展,豐富了中國蠶業科學技術寶庫。

 

陸星垣跨入耄耋之年以後,對蠶桑事業和培養國家技術力量的責任感絲毫不減。他除經常到蠶區解決生產疑難問題,出席各種學術會議,到一些科研單位從事指導工作外,還熱心於學會工作,長期擔任浙江省蠶桑學會理事長,中國蠶學會副理事長、理事長、名譽理事長。在工作上或學術上,與其他同志意見不一致時,他總是以大局為重,求同存異,團結與自己意見不同的同志一起工作。他謙虛謹慎、平易近人,對向他求教的人,都熱情接待,真誠幫助,給人留下極深刻的印象。因此,深得全國蠶業科技工作者的愛戴。

 

陸星垣曾被推選為第三、四、五、六屆全國人大代表。他是民盟中央委員,在晚年又參加了中國共產黨,是一位對祖國、對黨、對蠶桑事業忠心耿耿、數十年如一日,忘我工作的學者。他對助手們說:“我不想圖什麼,只想爭時間,再多為國家培養一些人才,為祖國的‘四化’多作些貢獻”。這是他的肺腑之言,體現了一位老教授的愛國熱情和高尚情操,值得稱頌。

 

1991年3月24日,陸星垣因病醫治無效,逝世於浙江省杭州市,終年86歲。

3月24日發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