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典網>>歷史上的今天>> 1994年>> 4月15日

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談判最後檔案簽署

1994年4月15日

1993年12月15日,關稅及貿易總協定烏拉圭回合談判最後會議終於在日內瓦國際會議中心結束。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馬拉喀什出席關貿總協定部長級會議的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簽署了烏拉圭回合協定最後檔案和關於建立世界貿易組織協定,中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副部長谷永江代表中國政府簽署上述檔案,至此烏拉圭回合談判正式宣告結束。烏拉圭回合談判最後達成協定使全世界舒了一口氣。據預計,這一迄今為止最複雜、最龐大的貿易談判將使全球的貿易量增加。但同時,人們注意到,關貿總協定幾乎因歐美在一個“標點上”的分歧而使已經進行了六年之久的烏拉圭回合談判前功盡棄。

回顧關貿總協定發展史,人們會發現它是一部國際商戰史。

在本世紀30年代的世界經濟危機之後,出現了以凱恩斯主義為代表的新的經濟學說,認為自由競爭在一種無政府狀態下並不能夠自然而然地導致經濟貿易的健康發展。凱恩斯的處方是,政府應該干預。這在一個國家內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然而,在世界市場被經濟大國瓜分完畢之後,而又沒有國際性的世界貿易組織的情況下,世界貿易便處於一種無政府狀態。有些人便想到成立一個能協調國際貿易的組織。二次大戰過後,這個願望表現得更為強烈。1944年7月,美英等44個國家在美國新罕布夏州布雷頓森林召開會議,決定成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世界銀行)。美國政府當時就想成立一個專門處理國際貿易與關稅的機構,以利在全世界推行自由貿易政策。

美國憑藉其經濟實力於1945年1月提出了“擴大世界貿易與就業方案”,其核心就是削減關稅、消除一切貿易壁壘、取消數量限制和外匯管制;並提出在最惠國待遇和國民待遇兩大原則基礎上恢復多邊自由貿易。這一方案明確建議成立“國際貿易組織”。1946年2月,美國政府改變自行召開國際貿易與就業會議的原構想,以上述原則方案為基礎擬就“國際貿易組織憲章草案”,提出由聯合國召開國際貿易與就業會議。聯合國成立了一個籌委會並多次舉行會議,在1947年4-10月第二次籌委會在日內瓦召開之際,談判過程中自然形成、並由與會的23個國家簽署了一個關稅及貿易總協定。這個協定便一直作為關貿總協定成立的生效檔案至今。

 

4月15日發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