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典網>>歷史上的今天>> 1984年>> 7月15日

樂天宇,農林生物學家、教育家。

1984年7月15日

1984年7月15日樂天宇,農林生物學家、教育家。_歷史上的今天
樂天宇

樂天宇(1901—1984),農林生物學家、教育家。早年投身中國人民革命事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在革命老區舉辦農業教育,實行教學、生產、科研三結合,培養新型科技人才,創建延安中國農學會,倡議開墾南泥灣,對革命老區經濟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全國解放以後,對農業教育改革和發展橡膠種植業作出一定貢獻。晚年受林彪、四人幫的迫害,失去正式工作機會,在家從事著述。冤案昭雪後,以全部補發給他的工資和月工資的85%用於創辦九嶷山學院,為開發貧困山區培養建設人才。
  樂天宇原名天愚,又稱天燏、天遇。1901年2月3日出生於湖南省寧遠縣官橋鄉蔴池塘村。自幼聰慧,勤奮好學。1916年考入長沙市立第一中學,開始接觸社會,並接受進步思想。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後,他積極參加抵制日貨和由毛澤東領導的湖南“驅湯”(湯薌銘),“驅張”(張敬堯)等愛國運動。
  1921年,考入北京農業專門學校,結識鄧中夏、何孟雄等北京共產主義小組成員,成為李大釗組織領導的共產主義運動的積極追隨者。1922年北京農業專門學校成立社會主義青年團,他出任團支部書記。1923年3月8日北京農業專門學校改為國立北京農業大學(今中國農業大學前身)。1924年1月,北農大團支部和全體團員經批准轉為中共黨支部和黨員,樂天宇任第一任中共北農大黨支部書記。在北農大學習期間,我國著名的愛國主義林學家梁希教授對他非常器重,常以“黃河流碧水,赤地變青山”、“綠蔭護夏,紅葉迎秋”、“四時花香,萬壑鳥鳴”相勉。樂天宇也以此為奮鬥終生的目標。
  1925年,樂天宇在北農大畢業後,先後在北京、察哈爾、湖南、湖北、河南、安徽等地為革命奔走,出任過中共北京西郊區委書記、張家口地委農委書記。在張家口,他以西北督辦署實業廳林業技術員的公開身份為掩護,從事農民運動,組織農民協會,會員發展到600餘人。同年秋,因馮玉祥將軍主持的國民軍西撤,農運受挫。他不得不離開張家口,到安徽省六安農校執教。
  1927年初,南方革命運動高漲,組織上派樂天宇回到湖南寧遠,開展農民運動,他發動民眾,組織農民協會,並被推選為寧遠縣農民協會執行委員會委員長。正當全縣農民運動高漲之際,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革命形勢急劇變化,農民協會遭受血腥鎮壓,為保存革命力量,組織上要樂天宇離開寧遠,輾轉回安徽六安農校。“七·一五”汪精衛在武漢叛變後,國共兩黨徹底分裂,樂天宇到達六安不久,就被捕並押回長沙,投入監獄。
  1930年7月,工農紅軍攻打長沙,樂天宇與難友趁機越獄時負傷,不得不潛赴衡陽養傷。同年底,傷愈離開衡陽,先後任河南大學農學院教授兼推广部主任、河南省第五區農林局局長、湖北省文化研究院導師、甘肅省慶陽縣縣長、湖南省衡陽船山高級農校主事等職。1939年7月“七七事變”,日本侵略軍占領了我半壁河山,國共兩黨重新合作,全國人民奮起投入抗日救國戰爭。樂天宇決心離開較為優裕的生活和妻子兒女,於1939年冬隻身奔赴延安,參加抗日救國鬥爭。
倡議開闢南泥灣,開展大生產運動
  樂天宇到達延安後,組織上安排他在陝甘寧邊區政府建設廳工作。他一面在陝甘寧邊區農業學校兼課,一面組織醞釀農校教師和學員,對邊區林業情況進行調查研究。當時,陝甘寧邊區在國民黨和日本侵略軍雙重封鎖和包圍下,經濟十分艱難。中共中央號召邊區人民開展大生產運動,堅持持久抗戰。樂天宇於1940年4月,提出《陝甘寧邊區森林考察團工作計畫》,得到黨中央財政經濟部部長李富春的重視和提供480元經費支持。1940年6月,組成6人的考察團,成員為林山、江心、郝笑天、曹達、王清華等,由樂天宇率領,乃於6月14日從延安出發,途經甘泉、志丹等15個縣,東自固臨、西至曲子、南至淳耀、西北到志丹,考察了九源、洛南、華池、分水嶺、南橋山、關中、曲西等6個林區,於7月30日返回延安。了解了南泥灣、槐樹莊、金盆灣一帶的植物資源和自然條件,並收集重要植物標本2000餘件,提出了《陝甘寧邊區森林考察報告》。在《報告》中詳細闡述了邊區森林資源和可墾荒地的情況,提出了開墾南泥灣,以增產糧食的建議。報告還對陝甘寧邊區“五年一小旱,十年一大旱”的農業環境,作了精闢的分析。提出邊區森林改善邊區農業氣候的觀點。認為:一是北面大沙漠的乾燥寒冷氣候的影響,二是西邊甘肅台地大陸性氣候的影響,三是南面橋山平台地的小高原氣候的影響。還有,我國東部沿海的海風吹入內地,第一步為河南大平原的大陸性氣候所吸收,第二步為太行山、呂梁山所阻隔。南面向北來的重濕度的空氣,第一步為秦嶺、太白山、終南山阻隔,第二步為橋山台地所吸收。這樣,在邊區境內,便成為外部惡劣氣候影響的焦點……說不上農業氣候,所幸的是有千萬平方里的森林,與各方面的惡劣氣候進行著抗爭,從而改善了邊區的氣候。考察發現,在較大的林區內,便有優美的農業環境,氣候變動小,農作物長勢必好,從多方面論述:保護好這千萬平方里寶貴的森林,充分發揮它的調節氣候的作用,是邊區農業發展的關鍵。
  1944年毛澤東在延安檢閱359旅 李富春閱後,在《報告》上批註:“凡關心邊區的人們不可不看……凡注意邊區建設事業的人們不可不依據的材料。”不久,朱德總司令派鄧潔會見樂天宇,專門了解南泥灣詳細情況,並要他分別向毛澤東和朱德當面匯報。匯報中,他提出開墾南泥灣的建議,並三次陪同朱德總司令視察南泥灣。最後,朱德同志決心調一二○師三五九旅進駐南泥灣,一面墾荒種糧,一面進行軍訓。邊區政府建議廳也在南泥灣設定墾殖辦事處,組織安排各單位和安置外來難民前往開荒,成為當時陝甘寧邊區轟轟烈烈開展大生產運動的基地。
  1941年春,延安自然科學院成立生物系,樂天宇任系主任兼陝甘寧邊區林務局局長。根據朱德同志的指示,為了充分發揮農林技術人員的作用,他和邊區政府建設廳的李世俊、邊區農業學校的方悴農、光華農場的陳凌風等共同發起成立解放區的中國農學會,有會員30餘人,樂天宇任第一屆主任委員。農學會受到中共中央和陝甘寧邊區領導的關注,朱德、林伯渠、徐特立、吳玉章、李富春、王首道等多次到會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指導並支持他們的工作。農學會在開墾南泥灣,發放耕牛、農具和植棉貸款、改良作物品種、指導植棉、種稻、撲滅牛瘟、防治穀子螟蟲以及發展養蠶等一一提出具體建議,並組織農林科技人員和農校學生到農村發放農貸,幫助春耕,做了大量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推進解放區農牧業的發展
  1947年3月,胡宗南進攻陝甘寧邊區,中共中央撤離延安,樂天宇轉移到晉冀魯豫邊區首府長治,在那裡負責籌建北方大學農學院並任院長。1948年夏,晉冀魯豫和晉察冀兩個解放區合併,成立華北人民政府,北方大學與華北聯合大學合併為華北大學,由吳玉章任校長,范文瀾、成仿吾任副校長,樂天宇任農學院院長。
  解放戰爭期間,經濟遭受嚴重破壞,生活異常艱苦。樂天宇帶領全院師生髮揚南泥灣精神,邊學習邊勞動,開荒種地,養豬種菜。為了發展生產,保障供給,他根據延安引種甜菜熬糖的成功經驗,創辦糖業專科班,培養人才,並建立了22個糖業工作站。當年熬制了紅糖數萬斤,解決了解放區長期缺糖吃的困難。他還聘請民間有經驗的中獸醫為導師,創辦獸醫專修科,招收學生,邊學邊乾,由師生自己動手上山採集和製作中草藥,學習推廣針灸等民間傳統技術,辦起了獸醫院,不到兩年時間,獸醫院發展到34所。隨著解放戰爭的節節勝利,農學院的教育事業,也從長治、太行山擴大到邯鄲、石家莊、保定一直到剛解放的北平,都建立了華大農學院高級獸醫教育工作站,實行教育、生產、研究三結合的體制,在民間中獸醫傳統技術的基礎上,結合現代獸醫科學技術,對豬瘟、牛瘟、炭疽病等流行疫病的防治,取得了明顯效果。
  北方大學農學院和華北大學農學院,還根據解放區經濟發展的需要,開展了評選和推廣小麥、玉米等作物良種,總結民眾經驗,普及種麻、漚麻、種煙、烤菸、種藍打靛等先進技術,對解放區農牧業生產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
理論結合實踐,育才著書立說
  50年代的樂天宇 1949年5月,華北大學農學院院部,由石家莊遷到北京。同年9月,樂天宇作為自然科學工作者的代表,參加了首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不久,中央人民政府決定將華北大學農學院、北京大學農學院、清華大學農學院以及輔仁大學農學系合併,成立北京農業大學,由樂天宇任校務委員會主任委員兼黨總支書記。
  面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的新形勢,他堅持黨中央提出的“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方針,進一步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
  在專業設定、課程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方面,努力探索理論結合實踐的改革之路。他提出學生參加農耕實習和組織教師參加生產實踐。以便農大學生掌握從播種到收穫的農事活動的全過程,提高學生實際操作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吃苦耐勞、聯繫民眾的作風;為農大教師提供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多專業配合、推動生產發展的條件,提高了教師素質和教學水平。1950年4月至5月,樂天宇組織農大農學、土壤、森林、畜牧、獸醫、園藝、農業經濟等7個系的教授、講師參加的“東北工作團”前往哈爾濱、佳木斯、密山等墾區進行實地考察,協助當地駐軍安排春耕,推廣生產技術,制定長遠發展規劃,合理進行森林採伐、封山育林、荒山造林、建設草原和農田防護林帶、興建排灌系統以及發展畜牧業等。隨後又組織“西北工作團”,對大西北進行了考察,提出了適合當地發展農林牧業的意見。這兩次考察,不僅對教師是一次實際鍛鍊,而且也為今後培養新型農業人才創造了條件。
  樂天宇早年在革命根據地工作,就重視調查研究總結實踐經驗。在延安時期,跑遍了邊區的山山水水,了解實際情況,採集標本,掌握第一手資料,運用科學原理,解決實際問題,為黨和人民培養了大批“能文能武”的建設人才。並與徐緯英合作完成《陝甘寧盆地植物志》一書,比較全面地記載了邊區自然狀況、植物資源、森林資源,闡述了西北地區森林演變過程。書中主要內容曾在當時《解放日報》上陸續發表,對根據地幹部和民眾,認識自然,改造自然,增強科學觀念,發揮有益的作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林業出版社於1957年6月將它正式出版。
  1948年秋,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正以排山倒海之勢,轉入全面反攻,勝利在望。迎接新中國建設的任務,擺在解放區人民和共產黨人的面前。正在這個時候,取得反法西斯戰爭全面勝利的蘇聯,在史達林鼓勵下,大張旗鼓地宣揚李森科的關於《生物科學現狀》的報告,頌揚米丘林學說在遺傳學上的勝利。樂天宇在它的影響與鼓舞下,在石家莊發起成立米丘林學會,提倡學習和研究米丘林學說,並在他主持的華北大學農學院,大力推行米丘林遺傳學。在這個時期他陸續撰寫了《米丘林生物科學的哲學基礎》、《新遺傳學講義》、《新遺傳學講話》、《自然規律的遺傳法則》等論著,系統介紹了米丘林學術觀點、內容、研究方法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帝國主義實行封鎖包圍,外交上不予承認,向蘇聯“一邊倒”的形勢,對學術界也產生很大影響。特別是遺傳學上發生米丘林與摩爾根兩種不同學派的學術爭論。樂天宇在主持北京農業大學工作期間,強調米丘林學派,排斥摩爾根學派,傷害了一些科學家,年輕的歸國遺傳學家李景均被迫出走。領導上發覺後,把他調離北京農業大學。
堅持植樹造林,造福子孫後代
  1951年,樂天宇調離北京農大後,為使他在學術上有所發展,由他負責籌建並擔任中國科學院遺傳選種館(即後來的遺傳研究所)館長。1953年,為發展我國橡膠生產,樂天宇參加領導華南熱帶作物研究所的籌建任務,他為在海南島開發種植橡膠,踏遍海南全島的山山水水,收集數百種植物標本,系統調查研究橡膠的生長發育規律,提出在開墾種植橡膠的同時,要保護森林資源,營造防護林帶和提高橡膠產量的綜合治理方案,為發展我國橡膠生產,做了開拓性的工作。
  1954年,由於長期野外作業,樂天宇不幸罹患惡性瘧疾,經送廣州醫院搶救治療後,回到北京,安排在林業部林業科學研究院工作,被評為一級研究員,並被推選為第三屆中國林學會副理事長。同年,他還出任第9屆全國政協委員。
  樂天宇歷來重視森林保護工作。在延安經過調查研究,陝北本來是沃野千里,綠樹成蔭的好地方,物產豐富,人文薈萃。以後,由於戰亂,放火燒山,濫伐森林,破壞植被,水土流失,沙漠進逼,耕地減少,如能植樹造林,恢復“林相”(指現有適當密度的喬木,必有略為密集的亞喬木,在高低稈草本植物掩護下,還有羊齒等地被植物的生態而言),涵蓄水量的作用極大,水土保持效應極好,完全可以逐漸改善陝北等地的生態環境。為此,樂天宇不厭其煩,不斷提出建議,供領導部門在制定森林政策時參考。但由於種種原因,森林保護政策累遭侵害。
  樂天宇在晚年仍然大聲疾呼保護森林。他認為,人類從遠古到現在曾經有過茂密的森林,後來被砍伐了。曾經吃盡了洪荒之苦,可是人們仍然不懂得去愛護樹木。祖宗把災難留給了我們,我們又把災難加倍地留給了子孫。因此,他常呼籲:“救救森林,救救子孫!”
無私無畏,鞠躬盡瘁
  晚年樂天宇 樂天宇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嚴重摧殘。1969年被下放到廣西邕寧“五七幹校”接受勞動改造,1970年農林兩院合併,又被轉至遼寧興城“五七幹校”繼續接受“審查”、“批鬥”。後來年老多病,成為佝僂,就讓他回到過獨身生活在街道小廠工作的大女兒家“休養”。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樂天宇的冤案才得到平反,恢復名譽和原工資級別待遇。也未安排工作,令其離休。這時,樂天宇已年逾七旬,由於他胸懷坦蕩,不計較個人得失,仍然以黨的事業和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為重,帶上補發給他的全部工資,回到湖南寧遠縣家鄉自費辦學。他的創舉得到蕭克將軍和各方友好人士的支持,並受到當地政府和山區人民的擁護和歡迎。
  1980年,樂天宇回到寧遠的第二天,就到了離城70里的九嶷山(也稱九疑山,又名蒼梧山)選擇校址。之後,他向當地政府提出了建設九嶷山旅遊區和自然保護區的建議,並拿出補發給他的工資數萬元,作為籌建九嶷山學院的經費。在各方面的積極支持下,1981年九嶷山學院正式開學,分設畜牧、林果、醫學、文史4個系,學生200餘人。建校初期,條件艱苦,樂天宇堅持與全校師生同吃、同住、同勞動。他以身作則,住破廟,吃粗菜淡飯,還將每月從原單位離休後照發的350元工資,除留50元生活費外,余均交給學院充作師生生活補貼和辦公費用。他還不取報酬,親自講課,經常工作至深夜。
  九嶷山學院越辦越興旺,學生髮展到500餘人,來自19個省、市、自治區。他自費辦學的事跡在《人民日報》、《湖南日報》、《北京晚報》、《羊城晚報》上報導後,受到國內外很多人士的讚譽和支持。日本東京的中國留學生寄來了有關科技資料,北京大學、北京農業大學、中央民族學院、湖南農學院等相繼贈送大量圖書儀器。大家無不為他愛國愛民的熱忱所感動。
  1983年冬,樂天宇終因長期艱苦生活和超負荷的工作,積勞成疾。住院治療3個多月後,病情略見好轉,於1984年3月回到學院,又繼續拼搏,終因心力交瘁,突患腦溢血,搶救不及,於1984年7月15日辭世。
  樂天宇獻身革命事業,無私無畏,在戰爭年代的艱苦歲月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的道路上,為發展祖國的農林事業做出了貢獻。他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奉獻的一生,永遠值得後人尊敬和懷念。
樂天宇先生簡歷
1901年1月20日 生於湖南省寧遠縣官橋鄉麻池塘村。
  1920年 考入北京農業專門學校。
  1925年 北京農業大學畢業。
  1926年 因農民運動受挫,他和妻子兒女去安徽省六安農業學校任教。後任西北督辦署實業廳林業技術員。
  1931—1937年 先後任河南大學農學院教授、湖南農林局局長、湖北文化研究院導師、甘肅省慶陽縣縣長、湖南省衡陽山高級農業職業學校主事等職。
  1937—1940年 在延安陝甘寧邊區政府建設廳工作,對邊區林業情況進行全面考察,並在邊區農業學校兼課。
  1941—1946年 在延安自然科學院任生物系主任,兼陝甘寧邊區林務局局長。1941年延安成立中國農學會,任第一屆主任委員。
  1947年 任晉魯豫邊區北方大學農學院院長。
  1948年 華北解放區統一後,任華北聯合大學農學院院長。
  1949年 任北京農業大學校務委員會主任委員。
  1951年 任中國科學院遺傳選種實驗館館長。
  1953年 負責籌建華南熱帶作物研究所。
  1954年 任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一級研究員。
  1980年 自費創辦九嶷山學院。
  1984年7月15日 病逝。
樂天宇先生主要論著
  1 樂天宇.植物單寧材料的初步試驗報告.1942年,(內部資料).
  2 樂天宇.邊區的農業氣候與護林造林運動.1945年11月13日延安解放日報.
  3 樂天宇.發動晉冀魯豫邊區種甜菜的辦法.1948年,(內部資料).
  4 樂天宇.自然規律的遺傳法則——遺傳正確套用的商討.1948年,(內部資料).
  5 樂天宇.新遺傳學講義.1949,華北大學農業生物學研究室出版部.
  6 樂天宇.陝甘寧邊區森林考察報告.《解放日報》連載,1943年.
  7 樂天宇.開發南泥灣調查報告.《解放日報》,1943年.
  8 樂天宇.米丘林生物學的哲學基礎.1949年華北大學農學院農業研究室印,(內部資料).
  9 樂天宇.生物種內種間關係.1949年華北大學農學院農業研究室印,(內部資料).
  10 樂天宇.生活力的更新與品種保純問題.米丘林學會會刊第三期,1951年.
  11 樂天宇.遺傳選種要義.中南農業科學研究所,1952年.
  12 樂天宇.植物生態因子相互關係的基本規律.林業科學,1956年第三期.
  13 樂天宇.徐緯英.陝甘寧盆地植物志.中國林業出版社,1957年.
  14 樂天宇.森林選種及良種繁育學.中國林業出版社,1959年.
  15 樂天宇.套用不同生態型的杉木雜交取得雜種優勢的研究.中國林科院科技情報室,1963年.
  16 樂天宇.生態型及其有機體的生活規律.中國林科院林科所遺傳選種室,1964.5.
  17 樂天宇.植物生態學.
  18 樂天宇.物種遺傳學.
  19 樂天宇.小氣候.
  20 樂天宇.植物生態型學.
  21 樂天宇.楊樹育種學.
  22 樂天宇.傳統遺傳學批判.
  23 樂天宇.種性遺傳學.(油印本),1975年.
  24 樂天宇.為紀念《自然辯論法》出版100周年.反蒙諾教義.對蒙諾著《偶然性與必然性》的批判,1975年批判蒙諾通訊.
  25 樂天宇.森林在發展農業中的重大作用.載於《人民日報.農業科學文選》第2輯,1964.
發現南泥灣的故事
  “花籃的花兒香 聽我來唱一唱 唱一唱
  來到了南泥灣 南泥灣好地方 好地方
  往年的南泥灣 處處是荒山 沒呀人煙
  如今的南泥灣 與往年不一般 不一般”
  這首膾炙人口的“南泥灣”,流傳了一個世紀。可是你知道是誰發現了南泥灣?又是誰向毛澤東和朱德建議開墾南泥灣?
  他是一位很早就走進農業科學領域的知識分子,又是很早投身到農運洪流中的革命家,他是開墾南泥灣的主要參與和策劃者——樂天宇!
  毛澤東在延安題寫“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1938年,黨組織通知樂天宇,調他去延安做統戰工作。1939年冬天,樂天宇到了延安。被分配到邊區政府建設廳工作。他想:自己的專業可以在這裡大展身手了,應該從調查研究入手,儘快幫助邊區政府發展生產,擺脫困境,渡過難關。
  當時主管這方面工作的最高首長,是中央財政經濟部長李富春。樂天宇直接找到李富春,講述了自己的想法,並建議立即組織科技人員,對邊區的農林資源進行一次考察。樂天宇的建議得到了中央主管首長的批准,心裡非常高興。他冒著嚴寒,擬定了一個《陝甘寧邊區森林考察團工作綱要》,1940年5月中旬。樂天宇一行6人,輾轉47天,走遍了甘泉、延川、固臨等15個縣,採集了2000多種標本,考察了整個邊區的土壤、氣候、林相及其分布情況,行程千餘里,回到了延安。把一份厚厚的考察報告交給李富春。
  李富春連夜看了樂天宇的考察報告。他興奮得睡意全消,拿起筆來,在報告後面寫道:
  閱後感言:今年三月,與樂天宇同志細談邊區經濟及森林事業,天宇同志暢快而沉痛地敘述其對邊區森林的意見,我完全贊同其見解,極力贊助其先組織邊區森林考察團。經過樂及江、郝、曹、林、王6同志47天的努力考察與研究,得此報告書。雖其中有再加考慮與研究之點,但已成為凡關心邊區的人們不可不讀的報告,已成為凡注意邊區建設事業的人們不可不依據的材料。邊區林務局的建立統籌林務,是迫不及待的工作。
  李富春 1940年8月22日
  更叫富春同志高興的是,樂天宇說他有一個驚人的發現。那是他在回延安途中,發現離延安80多里處,有一個叫爛泥窪的地方,有80平方公里大小。那裡水源豐足,土質肥沃,很有開墾價值。如果把那個爛泥窪開荒種上糧食,邊區軍民的吃穿二字就不用發愁了。這個驚天喜訊,通過富春同志,一下子就傳進了毛澤東的耳朵。毛澤東和朱德隨後又分別親自聽了樂天宇的匯報。
  談完了正事,毛澤東留樂天宇坐了一會兒。從長沙、北京到延安,一晃就是20多年過去了。不知怎地,他們談到了九嶷山。樂天宇如數家珍,毛澤東也十分神往,背起了古人詠九嶷山的詩詞。停了一下,毛澤東說:“我這個湖南人,全國也跑了不少地方,卻冒到過九嶷山。紅軍長征時從那裡過,也冒停腳。那時節是後有追兵,停不得的苦呵!”
  樂天宇說:“紅軍過寧遠時,走煙竹塘那一帶過。我們九嶷山的確是個好地方,可湖南人冒到過九嶷山的,何止您一個?我念首詩您聽聽吧!‘生長月岩濂水間,老來才入九嶷山。消磨筋力知余幾,踏遍人間五嶽還。’”
  毛澤東問:“誰的詩?”
  樂天宇說:“何紹基的。何是道縣人,和寧遠一山之隔。但他壯年在外做官,一直到70多歲告老還鄉後,才去九嶷山一游,寫了這首詩。”
  毛澤東哈哈大笑,說:“你拿何紹基的詩笑我呀。何紹基的詩一般,但字好。以後有機會,我一定去九嶷山看看。那是舜帝南巡的地方呵。我要是寫詩,大約比何紹基這首強,否則對不起鍾靈毓秀的九嶷山啊!”
  自此,毛澤東再見到樂天宇,每每情不自禁地稱他為“九嶷山人”。
  不久,樂天宇奉命陪同朱總司令,先後三上爛泥窪考察。總司令看上了這塊寶地,正式建議將地名改為南泥灣。他和毛主席商量好以後,親自下達了開墾南泥灣的命令。
毛澤東與友人樂天宇
  毛澤東早在青年時代,就心懷天下,憂國憂民,立志“改造中國與世界”。為了實現自己的偉大抱負,他倡導廣交朋友,尋覓知音,風雨同舟,共同奮鬥。在毛澤東眾多的朋友中,樂天宇就是鮮為人知的一位。
  樂天宇(1901—1984),湖南省永州市寧遠縣官橋鄉麻池塘村人,曾就讀於長沙第一中學。1921年,他考入北京農業大學,認識了鄧中夏等北京共產黨組織成員,開始學習馬列主義,並與楊開智、蔣文孝成立農大社會主義小組。翌年,農大社會主義青年團支部成立,他任團支部書記,1924年1月,農大團支部全體團員轉為共產黨員,他任黨支部書記。樂天宇是農林戰線上著名的科學家和教育家,在60多年的人生征途上,樂天宇與毛澤東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在驅張運動中,他倆是密友;在農民運動中,他倆是戰友;在大生產運動中,他倆是摯友;在社會主義建設中,他倆是詩友。
驅張運動中的密友
  辛亥革命後,袁世凱篡奪政權,中國形成南北對峙局面,湖南就成了南北軍閥反覆爭奪的主要戰場。1917年至1918年間,直皖聯軍同湘桂聯軍作戰,直皖聯軍獲勝後,皖系軍閥張敬堯於1918年3月入主湖南,成為督軍。他在統治湖南的兩年中,完全採取類似帝國主義侵略殖民地的殘暴行為,禍害湖南人民。他“縱兵劫搶;濫發紙幣;盜押礦產;強種鴉片;摧殘教育;暗罪公民;鉗制輿論;私加鹽稅;勒索軍餉;偽造選舉”。其暴政劣行,激起了湖南人民的公憤和反抗。
  1919年9月間,毛澤東便開始了秘密的驅張運動。他以湖南學聯為基礎,聯絡教育、新聞各界人士,策商驅張辦法。同時派彭璜等人到上海,同全國學聯等團體取得聯繫,尋求支持,開展反張宣傳活動。11月間,他又以重新組織湖南學聯的方式恢復公開活動。學聯發表“再組宣言”,提出湖南人民對於國事應“自主決定”,鼓動湖南人民行動起來,推翻張的反動統治。當時,正在長沙第一中學讀書的樂天宇,“經常與毛澤東同到楊昌濟老先生處求教”,因此相識相知,結為密友。樂天宇積極回響毛澤東的號召,參加了毛澤東領導的驅湯(鄉銘)驅張(敬堯)等進步運動。
  1919年11月16日福州發生日本暴徒持械毆打學生的“福州慘案”,湖南學聯散發傳單表示聲援,並要求將長沙小吳門火車站查出的日貨立即焚毀。12月2日,樂天宇應毛澤東之約,帶領長沙第一中學學生,湧進長沙工人、學生、教職員、店員的萬人洪流,高舉“民眾聯合”、“打倒強權”、“抵制日貨”、“打倒奸商”的旗幟,參加了在長沙教育會坪舉行的焚燒日貨大會,遭到張敬堯的鎮壓,數十名學生慘遭毆打而身受重傷,義憤填膺的樂天宇和同學們被強行驅散回校。
  樂天宇參加了毛澤東主持的聯席會議,研究驅張對策。1919年12月3日,毛澤東同新民學會會員和湖南學聯骨幹、積極分子在長沙白沙井開會,研究形勢,討論對策。4日,毛澤東在楚怡國小出席長沙各校教職員代表和學生代表聯席會議,會議決定開展驅張運動,繼續發動全省學校總罷課,遊行演說。之後又在楚怡國小召開緊急會議,決定組織驅張代表團分赴北京、天津、上海、漢口、廣州和全省各地擴大驅張宣傳。樂天宇參加了上述會議,力主聯合社會各界,把張敬堯趕出湖南。
  1919年12月6日,按照長沙學界聯席會議的決定,長沙各校學生實行罷課,樂天宇毅然參加了毛澤東組織的罷課鬥爭。湖南學聯代表長沙一萬三千名學生向全國發出“張敬堯一日不去湘,學生一日不回校”的誓言。樂天宇和長沙第一中學學生,不顧張敬堯派來的密探威脅,不怕張手下官員的恫嚇,投入了長沙各校聯合的大罷課鬥爭。
  之後,毛澤東率驅張代表團赴北京,開展驅張宣傳活動,爭取全國人民的支持,他的密友樂天宇則留在湖南,繼續參加驅張鬥爭。由於湖南人民堅持鬥爭和全國各界的大力支持,1920年6月,在直皖戰爭即將爆發的情勢下,張敬堯被迫出走,毛澤東領導湖南人民的驅張運動取得了勝利。
農民運動中的戰友
  前右三為樂天宇(1924年) 毛澤東在早期革命活動中,就已開始探索如何解決中國的農民問題。在毛澤東的領導下,1923年初,湖南黨的地方組織已開始領導農民運動,陸續在各地組織農會,開展反帝反封建鬥爭。1926年,毛澤東主持了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親自主講《中國農民問題》、《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農村教育》等課程,為北伐戰爭和中國農民革命運動培養了大批幹部。1926年12月1日,湖南全省農民代表大會在長沙舉行,計有52個縣170名代表出席大會,代表有統計的會員130多萬人。12月20日,毛澤東應邀到會發表演講,主要講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就是農民問題。12月28日毛澤東再次到會作了革命聯合戰線問題的演講。兩次演講均受到與會代表的熱烈歡迎。如火如荼的農民運動遭到了地主和國民黨右派的惡毒攻擊。為了反擊對農民運動的誹謗,毛澤東於1927年1月4日至2月5日,深入湖南農村實地考察湘潭、湘鄉、衡山、醴陵、長沙五縣的農民運動的情況,寫出了《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這篇重要文獻,充分肯定了農民運動在中國革命中的主力軍作用,將湖南農民運動推向組織武裝,深入鬥爭,解決土地問題的新階段。
  正在湖南農民運動蓬勃發展時期,1927年1月,毛澤東的老友樂天宇奉黨組織之命回到家鄉寧遠縣特別支部領導農民運動。在他的主持下,寧遠縣的農民運動搞得轟轟烈烈。在組織上,寧遠縣農協大力發展區鄉農協和農會會員。1927年初,寧遠縣農會會員不到1萬人,樂天宇回鄉後,中共寧遠特支根據省農民協會要使各縣農會迅速組織起來的部署,於1927年4月,召開了全縣農民協會第一次代表大會,正式成立了寧遠縣農民協會,樂天宇當選為縣農協委員,著手大力發展農會組織,吸收農會會員。截至1927年5月止,全縣建立區、鄉農民協會100多個,會員近5萬人,直接領導的民眾近20萬人。在政治上,寧遠縣農協全力打擊豪紳地主。為了有效地打擊土豪劣紳,寧遠縣成立了“懲治土豪劣紳特別法庭”,對不法地主、土豪劣紳分別按其不法行為情節輕重加以處置。在經濟上,寧遠縣農協認真清算土豪官僚。1927年4月,寧遠縣農民協會成立了遺產清理委員會,協助鄉(鎮)村農會清理各村公款和租利賬目及土地房屋。在軍事上,寧遠縣農協著手建立農民 自衛武裝。寧遠縣農協組織農會會員沒收或奪取團防局與土豪槍枝,成立了農民自衛軍,擁有600人,200枝槍,這支農民自衛軍,在農民革命中,同反動勢力進行了堅決鬥爭,嚴懲了土豪劣紳和不法分子,為保衛轟轟烈烈的寧遠農村大革命做出了貢獻。在思想文化領域,寧遠縣農協堅決反對封建惡習。寧遠縣農協在開展反封建鬥爭的同時,倡導農民移風易俗,培養新的道德風尚。為此,專門成立了整頓社會秩序仲裁部,發布文告,對菸鬼、賭痞、盜賊、流氓等進行嚴厲制裁,收繳了大量的煙槍、賭具,查封了賭場,抓了一些賭痞、暗娼及盜賊。
  全國農民運動和革命鬥爭的迅猛發展,引起了國民黨反動派的恐懼和仇恨,蔣介石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向共產黨人和革命人民揮起了屠刀。1927年5月1日在中共寧遠縣支部的領導下,寧遠縣總工會、縣農民協會組織了前所未有的聲勢浩大的集會。大會發表了五一節紀念宣言。宣言指出:“蔣介石已經變成了帝國主義的新工具和資產階級代表。寧遠縣三十萬同胞,受各反動派的壓迫,已弄得財力俱盡”;宣言號召“受奴役、遭壓迫的勞苦大眾要翻身求解放,必須團結起來,繼承‘五一’精神,齊向反革命進攻,反對蔣介石背叛革命,堅決肅清一切反動分子!”會後全縣城鄉相繼舉行了遊行示威,反動豪紳地主被嚇得惶惶不可終日。
  1927年5月26日,零陵的反動派發動了“宥日事變”,殘酷鎮壓零陵各地的農民運動。樂天宇外出避難時被國民黨逮捕,押解到長沙陸軍監獄。敵人以各種酷刑逼供,他始終守口如瓶,嚴守黨的秘密,被判處死刑,經多方營救,改判10年徒刑。1930年7月,紅軍攻打長沙,樂天宇與難友趁機衝出監獄。
大生產運動中的摯友
  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日本帝國主義把主要精力放在敵後戰場,對抗日根據地進行大規模的軍事進攻,並實行經濟封鎖,加上國民黨頑固派積極反共,使抗日根據地處於十分困難的境地。為戰勝困難,毛澤東發出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召。他自己身體力行,親自參加大生產運動,在楊家嶺窯洞對面的山溝里,開墾了一塊長方形的地,種上蔬菜,一有空就去澆水、拔草,不準衛士們代勞,他種的白菜、辣椒、豆角、西紅柿等喜獲豐收。
  樂天宇衝出監獄後,不幸左腳受傷,未能跟上紅軍隊伍,後幾經周折,於1939年冬到達延安,重新回到黨的懷抱。根據他的專長,黨組織把他分配到邊區政府建設廳工作。1941年春,樂天宇任延安自然科學院生物系主任兼陝甘寧邊區林務局局長。
  樂天宇就職邊區建設廳後,一面調查研究,熟悉情況;一面在邊區農校任教。他向中央財政經濟部長李富春提出建議,組織科技人員對邊區進行一次考察。這個建議得到批准後,他很快擬定了《陝甘寧邊區森林考察團工作綱要》,做好了各項準備工作,於1940年6月14日率邊區考察團從延安出發,順橋山山脈和橫山山脈前進,途經甘泉、志丹等15縣,於7月30日返回延安。通過47天的考察,共蒐集重要標本2000餘件,了解了南泥灣、槐樹莊、金盆灣一帶的植物資源和自然條件,根據考察資料撰寫了《陝甘寧邊區森林考察報告》,詳細介紹了陝甘寧邊區森林資源情況,提議建設邊區,開發南泥灣。他分別向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當面匯報,提出開墾南泥灣的建議,得到了首肯。於是,八路軍第三五九旅回響毛澤東“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戰勝經濟困難的號召,執行“屯墾”政策,於1941年3月,由王震旅長率領,開進了南泥灣,開展了大生產運動。
  經過三五九旅指戰員的艱苦奮戰和辛勤勞動,荒無人煙的南泥灣變成了“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的“陝北好江南”。毛澤東、朱德等中央領導同志都先後視察了南泥灣,並盛讚南泥灣的艱苦奮鬥精神。
  在抗日戰爭處於艱難時期,樂天宇主動獻計獻策,回響毛澤東開展生產運動的號召,為陝甘寧邊區的經濟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同時,也進一步加深了他與毛澤東之間的摯友情誼。
社會主義建設中的詩友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後,樂天宇任北京農業大學校務委員會主任兼黨支部書記。1954年,被評為中國林科院一級研究員,後又任第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林學會第三屆副理事長。他全身心投入社會主義祖國的林業建設中。建國後,樂天宇仍然與毛澤東保持著朋友的交往。
  九疑山第二高峰三分石 一次,毛澤東和樂天宇聊天時說:“寧遠有座九嶷山,那裡有斑竹,我很喜歡。”後來,在一次晚會上,毛澤東又不無惋惜地說:“我是湖南人,卻沒到過九嶷山。”樂天宇當即念了清朝何紹基的一首詩:“生長月岩濂山澗,老來又入九嶷山。消磨精力知余幾,踏遍人間五嶽還。”毛澤東聽了哈哈大笑,表示今後一定去九嶷山看看。1960年秋,樂天宇帶領一個五人考察小組來到家鄉九嶷山,登上了三分石,考察香杉和斑竹的生長、分布情況。他特意挑選了兩根精壯筆直、羅淚分明的斑竹,把它截成四段,攜帶回京,一段送給了李維漢,一段送給了蕭克,一段贈給了當年的摯友毛澤東,另一段自己留作紀念。樂天宇感到,僅送一段斑竹無法表達自己的心意,詩興湧來,拈筆寫了一首題為《詠三分石》的七言古體詩:“三分石聳楚天極,大氣磅礴驅舞龍。南接三千羅浮秀,北壓七二衡山雄。西播都龐越城雨,東噓大庾馳田虹。我來瞻仰欽虞德,五風十雨惠無窮。為謀山河添錦繡,訪松問柏謁石樅。瑤漢同胞殷古誼,長林共護紫霞紅。於今風雨更調順,大好景光盛世同。”落款是“九嶷山人”。連同斑竹一起送給了毛澤東。當時,一同從湖南考察赴京去見毛澤東的還有周世釗、李達。周世釗送給毛澤東一幅內有東漢文學家蔡邕文章的墨刻。李達送了兩支斑竹毛筆和一首詠九嶷山的詩。毛澤東睹物思友,感物生情,不久便寫下了友誼之歌,懷鄉之曲,於是“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的名詩就問世了。1961年,家鄉來客給樂天宇捎來了九嶷山的斑竹,他很高興地精選了一根斑竹,讓自己的兒子給毛澤東送去。同時,還附了一封信和一首詩。不久,樂天宇接到了毛澤東寄來的一首和詩的詩稿,題為《七律·答樂天宇》,樂老十分高興。
  一天,樂天宇在毛澤東的秘書田家英那裡,看到了毛澤東題為《七律·答周世釗、李達、樂天宇同志》的詩稿。他忙對田家英說:“我這個人平時做事莽莽撞撞,弄得不好,往後可能會給毛主席添麻煩,不能用我的名字。”說著順手拿起筆來把自己的名字劃掉了。當時,郭沫若正在編注毛主席的詩詞,田家英便把樂天宇的意見轉告了郭老。
  有一天,樂天宇到郭沫若家去做客。碰巧郭沫若正在忙著籌集出版毛主席詩詞。郭老笑著對樂老說:“主席的詩中,有你的名字哩。”樂天宇連忙搖搖手,並向郭沫若談了自己的意見。郭老聽後說:“那也好,不如改為‘友人’吧”,並解釋道:“友人表示多數的意思”。因此,在公開出版發表的毛澤東詩詞中,“樂天宇同志”也就成了毛澤東匿名“友人”了。樂天宇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林彪、“四人幫”的嚴重迫害,粉碎“四人幫”後,他得到平反,恢復了名譽。不論處於順境還是逆境,他始終堅信黨,依靠黨,始終熱愛社會主義祖國,關心祖國綠化。1980年樂老再次回家鄉考察,向地方政府倡議,成立了九嶷山淚竹自然保護區。他始終熱愛黨的教育事業,晚年還在家鄉自費創辦九嶷山學院,積極為“四化”建設培養人才。在辦學期間,因積勞成疾,突患腦溢血,於1984年7月15日,不幸逝世。毛澤東《七律·答友人》的千古絕唱和詩友樂天宇深沉厚重的九嶷情結,珠聯璧合,已成佳話,後人自當永誌不忘!
樂天宇(1901~1984)是湖南省永州市寧遠縣官橋鄉麻池塘村人,1919年,就讀於長沙第一中學的樂天宇成了毛澤東的密友,積極參與了毛澤東領導的驅湯(鄉銘)驅張(敬堯)運動。1921年,他考入北京農業專門學校(即北京大學農學院的前身)。翌年,農校社會主義青年團支部成立,他任團支部書記。1924年1月,農校團支部全體團員轉為共產黨員,他任黨支部書記。1927年1月,樂天宇奉命回家鄉寧遠開展農民運動,同年5月被國民黨軍隊逮捕入獄。1930年7月紅軍攻打長沙時成功越獄,但由於左腳受傷未能跟上紅軍隊伍,後幾經周折,於1939年冬到達延安,被分配到邊區政府建設廳工作。
  1940年6月他率邊區考察團歷時47天,走了甘泉、延川、固臨等15個縣,採集了2000多種標本,考察了整個邊區的土壤、氣候、林相及其分布情況,行程千餘里。在回延安途中,他發現離延安80多里處,有一個叫爛泥窪的地方,有80平方公里大小,水源豐足,土質肥沃。如果在那裡開荒種糧,邊區軍民的吃穿就不用發愁了。他撰寫了《陝甘寧邊區森林考察報告》,提議建設邊區,開發爛泥窪。他還向毛澤東當面做了匯報。長沙一別就是20年了,兩位老友相談甚歡。交談中說到了樂天宇家鄉的九嶷山,毛澤東還沒去過,十分神往,這為建國後兩人成為詩友做了鋪墊。但此次談話,使他倆在延安的大生產運動中成了摯友,毛澤東再見到樂天宇,總是稱他為“九嶷山人”。
  不久,樂天宇奉命陪同朱總司令先後三上爛泥窪考察。總司令看上了這塊寶地,正式建議將此地改名為南泥灣。毛澤東欣然題詞:“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朱老總下達了開墾南泥灣的命令。於是,八路軍三五九旅於1941年3月在王震旅長率領下開進南泥灣,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將荒無人煙的南泥灣變成了“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的“陝北好江南”,打破了國民黨頑固派的經濟封鎖,為抗戰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1941年春,樂天宇任延安自然科學院生物系主任兼陝甘寧邊區林務局局長。
  上世紀30年代末,李森科在在蘇聯“崛起”並統治蘇聯科學界十數年,此即所謂的李森科事件。我國的左派學者和許多青年學子出於對蘇聯社會主義的嚮往和崇拜,開始從相信“傳統遺傳學”轉向擁護“新遺傳學”(即米丘林學說)。樂天宇也是熱烈的追隨者。1941年初,樂天宇以延安“中國農學會”主委的身份大力傳播推行“米丘林生物科學”,1949年初發起組織中國的“米丘林學會”。1949年秋,以樂天宇為院長的華北聯合大學農學院遷進北京,與北大、清華兩校的農學院合併為北京農學院。樂天宇受命出任校務委員會“第一把手”。
  在當時“一邊倒”的國策和中央高層對“李森科主義”的政治肯定的大背景下,樂天宇利用行政權力打壓中國的“摩爾根遺傳學派”。在這樣的學術政治環境中,北農年青有為的遺傳學家李景均教授被迫於1950年3月出走美國。李景均教授1912年生於天津,1937~1940年在美國康奈爾大學主修遺傳學和生物統計學,獲哲學博士學位。1942年,在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時期回到戰火紛飛的祖國,應聘在已經遷往成都、條件非常艱苦的金陵大學農學院任教。抗戰勝利後,34歲的李景均轉到北大農學院任農學系主任,是當時北大最年輕的系主任。李景均出走時離建國日1949年10月1日才5個來月,離1949年9月三校合併也還不到半年。這件震驚中外的事件同樣震驚了中南海高層,毛澤東親筆批示對樂天宇予以批評和處分,並於1951年3月將其調離北農,樂天宇的政治生涯從此告終。此即“樂天宇事件”。
  1962年秋,樂天宇回到故鄉九嶷山區進行科學考察,碰到當時也在湖南作社會調查的周世釗和李達。故鄉遇故知,三人商定送幾件有特色的紀念品給他們共同的好友毛澤東,並附上各自的詩作。於是,周李二人送了九嶷山斑竹筆、漢蔡邕《九嶷山銘》拓片,樂天宇則從三分石伐幾根斑竹,裁成四段,附上一首七言詩,呈送毛主席。詩曰:
  三分石聳楚天極,大氣磅礴驅舞龍。
  南接三千羅浮秀,北壓七二衡山雄。
  東接都龐越城雨,西噓大庾騎田虹。
  我來瞻仰欽美德,五風十雨惠無窮。
  為謀山河添錦繡,訪松問柏謁石樅。
  瑤漢同胞殷古誼,長林共護紫霞紅。
  於今風雨更調順,大好景觀盛世同。
  樂天宇詩作落款為“九嶷山人”。
  毛澤東收到禮物後睹物思情,心馳神往,於是將滿腔詩情,傾之於紙,寫就了題為《七律·答周世釗、李達、樂天宇同志》的答詩。詩稿送給郭沫若徵求意見,郭沫若又約見樂天宇,樂天宇誠惶誠恐地說:“我這個人辦事莽莽撞撞,弄得不好要給毛主席惹麻煩,詩上最好不要寫我的名字。”於是當著郭老的面把“樂天宇”三個字劃掉了。後來此詩發表時題為《答友人》,且寫作時間成了1961年。
  《七律·答友人》毛澤東 《七律·答友人》毛澤東
  九嶷山上白雲飛,帝子乘風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連天雪,長島人歌動地詩。
  我欲因之夢寥廓,芙蓉國里盡朝暉。
  毛澤東的千古絕唱和詩友樂天宇深沉厚重的九嶷情結,珠聯璧合,自成佳話。
  文革中,樂天宇遭受了種種磨難。1980年,老人再次回家鄉考察,向地方政府倡議,成立了九嶷山淚竹自然保護區,晚年還在家鄉自費創辦九嶷山學院,為國家建設培養人才。在辦學期間積勞成疾,1984年7月15日突患腦溢血辭世。從延安走來的這位革命農學家的一生可謂波瀾起伏、耐人尋味喔!

7月15日發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