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典網>>歷史上的今天>> 1914年>> 8月1日

德國首先向俄國宣戰 “一戰”爆發

1914年8月1日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帝國主義國家為重新瓜分殖民地、爭奪世界霸權而在歐亞非三洲進行的首次世界規模的帝國主義戰爭,戰爭的雙方是以英、法、俄為核心的協約國和以德、奧為核心的同盟國兩大對立的軍事集團。
20世紀以來,奧匈帝國用武力吞併了波士尼亞,又想把鄰近波士尼亞的塞爾維亞納入帝國的版圖,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對此早已義憤填膺。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儲弗蘭茨·斐迪南夫婦在波士尼亞邊境檢閱了軍事演習之後,在總督和市長的陪同下乘坐敞篷汽車前往首府塞拉耶佛的市政廳。
當車隊駛上市中心一座橋樑時,一名“青年波士尼亞”成員向斐迪南夫婦的汽車扔出了一顆土炸彈,可是沒有命中,炸彈炸傷了斐迪南後面一輛車上的隨行人員。斐迪南參加完市長歡迎儀式後,決定去看望受傷者,在途中遭到埋伏在附近的一名“青年波士尼亞”成員的襲擊,第一槍打中皇儲的咽喉,第二槍射穿皇妃的腹部。汽車立刻返回總督府,但皇儲夫婦在途中就斷了氣。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塞拉耶佛事件”。
奧匈帝國皇儲夫婦遇刺,使奧匈帝國找到了侵吞塞爾維亞的一個絕好藉口。奧匈帝國皇帝弗蘭茨·約瑟夫一世取消了例行的訪問計畫,寫了一封私人信件於7月5日由帝國外交部特使轉交給同盟國德意志帝國的皇帝威廉二世,先探尋一下德國的動向。約瑟夫一世知道,俄國不會甘心放棄它在巴爾幹半島的利益,而且俄國與英法兩國都訂有協約,如果奧匈帝國入侵塞爾維亞,英法兩國一定會出面干涉。因此,奧匈帝國必須取得德國的支持,才能向塞爾維亞宣戰。
其實,德國早就希望打擊和削弱自己的對手英國和法國,以便爭霸歐洲。“塞拉耶佛事件”使德國皇帝喜出望外,在接到奧皇私人信件後,他就鼓勵奧皇不必踟躕,並且堅決保證德國將助一臂之力。於是7月23日,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政府發出最後通牒,提出10條苛刻條件,限令塞爾維亞在48小時內答覆。其中有一條竟無理要求塞爾維亞允許奧國派員會審“塞拉耶佛事件”的行刺者。這無異於干涉塞爾維亞內政。塞爾維亞除這條之外,其餘條件全部接受。但是蓄意挑起戰爭的奧匈帝國藉口沒有得到滿意的答覆,於7月28日下令軍隊炮轟塞爾維亞首府貝爾格勒,對塞爾維亞宣戰。
在協約國方面,俄、法不能容忍奧匈的擴張,所以俄國宣布全國總動員。8月1日德國向俄國宣戰。同一天,法國下令總動員。8月3日德國對法國宣戰,4日,德國大舉進攻比利時。同一天,英國以德國破壞比利時中立為藉口,加入協約國行列,向德國宣戰。8月6日,奧匈帝國向俄國宣戰。
 這樣,以“塞拉耶佛事件”為導火線,同盟國和協約國兩大帝國主義集團之間爭奪商品市場和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

8月1日發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