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典網>>歷史上的今天>> 1977年>> 8月1日

中國機械工程專家程孝剛逝世。

1977年8月1日

1892年,宜黃縣城南官巷一個書香世家,一個男嬰的誕生,不但給身為前清舉人的父親帶來莫大的喜悅,而且為中國的鐵路事業帶來了莫大的福音。父親為這個男嬰取名程孝剛,號叔時。多年後,他成為了鐵道機械工程專家、技術教育家、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委員(院士)。

程孝剛自幼聰穎好學,通讀經書,涉獵維新叢刊。14歲應縣考,取為前十名,府考連取五個合府第一名,被縣人視為才子。因科舉廢止,先後就讀新式學校撫州中學和心遠中學,習英文、數學。1909年入江西省高等學堂讀理科,成績優異。1912年考取省公費留美。1913年秋入美國普渡大學學機械工程,專攻機車專業,1917年畢業獲學士學位。在留美期間,發起成立中國機械工程協會,任董事及會長。他與胡先肅、吳有訓被並稱為民國“江西科壇三秀”。

1977年8月1日中國機械工程專家程孝剛逝世。_歷史上的今天

程孝剛

1919年,程孝剛在東北中東鐵路任技術監管員,開始從事鐵路建設工作。1921年,在津浦鐵路機器廠主管車輛製造。他在鐵路工程方面造詣很深,對機車車輛製造、修理與運用方面有豐富的實踐經驗,特別對機車的性能與運轉方面深有研究。他曾率領專家考察日本鐵道工廠及有關技術部門,回國後將日本的先進經驗在津浦鐵路上加以運用和推廣,取得了明顯的效果,被譽為“中國鐵道機車工業和運用管理的開拓者”。後任膠濟鐵路車輛課課長、鐵道部津浦鐵路機務處處長兼總段長、鐵道部新路建設委員會委員、粵漢鐵路運輸處處長等職,參與創建湖南株洲機廠,為鐵路規劃和建設付出了大量心血。對鐵路機車設計及管理更為專長。

抗日戰爭期間,為了打通雲南與緬甸的交通運輸,程孝剛被調往雲南昆明任滇緬鐵路機務處長、滇緬鐵路督辦公署機械總工程師兼機務處長,為取得抗戰的勝利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至1947年,程孝剛調任交通部技監,並著手籌建技術研究所,又擔任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會長。1947年秋,國立交通大學學生運動遭到南京反動政府的鎮壓,引起輿論的抗議譴責,當局不得已邀請在工程、學術界有崇高威望的程孝剛出任校長,妄圖壓制學生的正義鬥爭。但程孝剛以“學府以內思想自由”和“交大安定、自由”的治校方針,在許多關鍵時刻與國民黨反動當局進行針鋒相對的鬥爭,同情並支持學生運動,保護了一批進步學生,使他們先後離校投向解放區。1948年夏,因堅決拒絕反動刑庭傳訊學生的無理要求,程孝剛被迫辭職。解放初回到大學任教。

新中國建立後,程孝剛在上海交通大學任教20餘年,擔任運輸重機系主任、副校長等職,悉心培養交通人才,被技術界稱為“老前輩”。他對汽車工程亦有研究,曾主持試製成功兩用汽車(軌用及陸用),還開展將10輪大卡車改造為鐵路輕型簡易機車的試驗研究,為當時解決僅有鐵路線上的牽引動力以及以後的鐵路工務用牽引車提供了方向和方法。在擔任上海交大副校長期間,堅決貫徹執行周恩來總理關於交大西遷的指示,不顧年邁多病,率領師生深入西北、西南鐵路及戚墅堰、四方、株洲機車工廠,開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並以全國人大代表身份到江西、山東、陝西、新疆等地考察。

“文化大革命”期間,學校教學和學術交流活動中斷。雖然年老體弱行動不便,但程孝剛仍然帶病堅持參加《辭海》的編輯,撰寫和審定機械工程學科的辭條和《機電字典》,他為普及科學技術知識、為廣大科技工作者提供一套極為實用的工具書籍而竭盡全力,一直堅持到最後。1977年8月,程孝剛在上海病逝,終年85歲。

程孝剛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二、三屆代表,被選為中華全國自然科學聯合會委員。直到逝世前,仍擔任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常務理事、上海科學技術協會副主任委員等職

8月1日發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