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典網>>歷史上的今天>> 2000年>> 8月19日

中國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自然保護區——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成立

2000年8月19日

2000年8月19日,我國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正式成立。由江澤民總書記題寫碑名的“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紀念碑奠基在長江源通天河畔。

 

1.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屏障

 

?“三江源”是指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素有“中華水塔”之稱,對我國的生態狀況及國民經濟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在西部大開發生態環境的治理保護中擔負著重要責任。建立三江源自然保護區,保護好分布在三江源地區的生態系統、生物物種及其遺傳多樣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西部地區包括四川、重慶、雲南、貴州、廣西、西藏、陝西、甘肅、內蒙古、青海、寧夏和新疆等10餘個省、市、區,總面積5.451×10?6km?2,占全國總面積的56?8%;1998年總人口28510萬人,占當年全國總人口的22.84%,西部地區位於亞歐大陸腹地,是中國的西部邊疆和少數民族聚居地區。本區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又被稱為地球的第三“極”,其生態環境具有能深刻影響全球自然環境變化的巨大生態效應,並由此而廣泛影響到人類的生存與發展。

 

青藏高原是歐亞大陸主要江河的發源地,我國的母親河黃河、長江和流經六國的瀾滄江——湄公河、恆河、印度河等國際河流均發源於此。這些大江大河是中國和亞洲幾十億人民的生命源泉,曾孕育了人類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也是現代文明得以為繼和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

 

三江源地區有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青藏高原群山起伏,河流眾多,有著獨特的高原特色。這裡的湖泊濕地面積在10000km?2以上,其中面積在500km?2以上的河流80多條,是重要的產流區和水源涵養源,號稱“中華水塔”。這裡地廣人稀,經濟、文化和交通目前還比較落後,是受環境污染小、自然生態保存最完整的高山草甸區。這裡植物種類繁多,有80餘科400屬近1000種,僅野生藥材就有上百種,如知名的藥材蟲草、麝香、鹿茸、貝母、牛黃、熊膽、乾鹿角等。這裡野生動物種群大、數量多、區系複雜,有獸類76種、野生鳥類70多種。如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藏羚羊、藏野驢、野氂牛、白唇鹿、雪豹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棕熊、猞猁、盤羊等;珍稀鳥類黑頸鶴、金雕、藏雪雞等。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沙金、銅、水晶等。

 

因此,青藏高原的生態環境變化,不僅會嚴重影響西部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還會通過大氣環流和江河水流的水汽循環,直接影響中下游地區的生產和生活,影響我國中、東部江河中下游地區的生態安全和全國可持續發展,也影響周邊國家的生態環境安全。因此有著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

 

2.亟待保護的生態環境

 

近些年來,我國長江、黃河下游地區生態環境嚴重退化,如長江中下游的洪澇災害,黃河下游斷流。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乾旱缺水已嚴重製約中下游地區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江河流域生態環境問題已經成為中國21世紀可持續發展的心腹大患,而這些又與上游和江河源頭地區生態退化、植被破壞密切相關。

 

長期以來,青藏高原被稱為生態“處女地”。但受嚴酷自然條件的制約,生態環境十分脆弱。由於自然因素和不合理人類活動的雙重作用,這裡生態環境日益惡化,草場嚴重退化,水土流失加劇,土地沙漠化面積擴大,冰川、濕地退縮,生物多樣性銳減。據1998年統計,這裡有退化草地2.5×10?4km?2,占可利用草場面積的37.8%,其中近10%的退化草地已淪為裸地,即“黑土灘”。大面積優質草場的退化是這裡面臨的首要問題。同時,鼠害肆虐加上土地沙化也不容忽視。據調查,三江源地區每公頃高原鼠兔平均洞口為1624個,每公頃有鼠兔120隻,每年消耗牧草4.7×10?9kg,相當於286萬隻羊一年的食草量。鼠害不僅消耗了大量的牧草,同時鼠類的啃食、掘洞等活動造成了大面積的裸地,加速了退化草地的發生。另一方面,過度放牧和濫采亂挖,也加劇了土地嚴重退化、草場沙化。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的惡化嚴重影響和制約了當地各民族的生存與發展,造成了本地區畜牧業生產水平低而不穩,少數民族地區貧困程度不斷加大,經濟發展落後;同時還嚴重影響大江大河中下游地區以及東南亞國家的生存與發展。

 

3.建立三江源自然保護區

 

世紀之交,黨中央國務院作出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決策。西部大開發的首要任務就是生態環境建設。生態環境建設中極為重要的一項戰略任務就是加強江河源區和上游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西部地區是與大江大河流域生態環境關係最密切的地區,是自然條件惡劣、生態極為脆弱的地區,是貧困人口和少數民族最集中的地區,也是情況複雜、開發難度大、地方財政十分困難的地區。三江源保護的重要途徑是建立“三江源自然保護區”。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態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措施,近百年來,自然保護區事業作為一項世界性的新興事業,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重視。目前,自然保護區的數量、類型、面積和管理現狀,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自然保護事業和經濟文化發展水平的一項重要標誌。建立三江源自然保護區,不僅是區域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也是21世紀整箇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的迫切要求。建立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是國家林業局和青海省積極回響江澤民總書記“再造山川秀美的大西北”的偉大號召和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西部大開發戰略的一個重要舉措。正是在各種時機和條件均已成熟的情況下,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正式宣布成立的。

 

4.三江源自然保護區

 

三江源自然保護區地處青藏高原腹地,位於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的源頭地區,介於東經89°24′~102°23′,北緯31°39′~36°16′之間,平均海拔在4000m左右,總面積3.16×10?5km?2,是目前我國面積最大、世界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最集中的自然保護區,也是我國海拔最高的天然濕地和三江生態系統最敏感的地區。據科學家初步計算,長江總水量的25%、黃河總水量的49%和瀾滄江總水量的15%都來自三江源地區。

 

三江源自然保護區包括青海省玉樹、果洛兩個藏族自治州全境,海南、黃南兩個藏族自治州的澤庫、河南、興海、同德4個縣及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的唐古拉鄉,人口約55.72萬人。人口密度約1.8km?2,是地廣人稀的地區,這無疑為建立自然保護區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的主要特點是:(1)世界上江河最好的保護區;(2)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高山草甸及濕地區;(3)世界上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最集中的地區。三江源自然保護區保護的對象種類極其廣泛,主要是湖泊濕地、原始森林、高寒灌叢、高寒草甸草原、珍稀野生動植物、高寒自然環境及特殊地貌等自然生態系統。根據三江源自然保護區內保護對象的空間分布,確定了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是以保護三江源重要江段及水源涵養地為主的水環境生態系統和珍稀野生動物生態系統的保護區。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的建立,使三江源地區的自然生態環境和野生動植物不受干擾和破壞,恢復和保持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使三江源頭水資源的潔淨和持續補給,保證中下游地區水源保障和生態環境安全。我們相信,在黨中央的關懷和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當地人民經過努力奮鬥,一定會讓一個山川秀美的三江源頭展現在世人面前。

8月19日發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