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王錫闡此人?明末遺民王錫闡的歷史成就

王錫闡生於公元1628年,去世於公元1682年,為江蘇吳江人,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天文歷史學家。生於崇禎末年的王錫闡,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培養了忠君愛國思想。所以十七歲時明朝滅亡,王錫闡一度想要以死殉節。先是投河自盡不成,被救回家之後便以絕食相抵抗。雖然後來因為父母的逼迫,最終放棄了輕生,但是卻絕了科舉之路,從此隱居鄉間“誓不仕清,加入明遺民圈子,曾與呂留良,張履祥等在江蘇講授廉洛之學”。他一生都堅持了自己的節氣,儘管生活貧苦慘澹,但是一直到他五十五歲身亡都未曾違背過自己的志向。

王錫闡此人具有崇高的民族氣節,其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操都是值得後世人讚揚和欽佩的。俗話說的好“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惡的慌”。他為明朝以死殉節,投河自盡都不算什麼。畢竟只需要鼓起勇氣一跳,分分鐘的事情,就能離開人世,但是他後來被人救起之後,回到家中卻以絕食相抗。

作為一名妥妥吃貨的小編,一直以來都認為,像是吞安眠藥、割脈、跳樓、上吊、跳河等死法,都沒有生生的餓死痛苦。有過一兩頓沒有吃飯經驗的人應該都清楚,在肚子餓到一個極點的時候,胃裡翻天覆地的絞痛,甚至有些時候會泛起胃酸,嘴裡清口水直流的痛苦,實在很難忍受。就一兩頓都不吃飯就已經很痛苦了,但是王錫闡卻是整整絕食了七日,期間未曾入一粒米,進一滴水。期間的痛苦無需多說,想來那個時候一分一秒都是極為難熬的。而且最重要的是什麼呢?王錫闡他不是一個人住呀!他還有家人,而且他的家人一點也不想他就這樣失了性命,所以肯定會放飯菜在他面前的。聞著飯菜的香味,忍著肚腹的飢餓,實在是慘。從這兒,我們除了能看出王錫闡的忠君愛國思想之外,還能看出他堅定的意志力。

如何評價王錫闡此人?明末遺民王錫闡的歷史成就王錫闡是一位勤奮好學之人,歷史上的他從小熱愛學習,博覽群書。人們以“嗜學”二字來形容他,他曾經“閉戶絕人事者二十年所。”也許正是這樣一位經得起挑戰,耐得住寂寞,才能在天文歷算學這種枯燥的學科中獲得成就吧!我們在今天看到的《曉庵新法》、《歷說》和《五星行度解》等王錫闡的著作,全部都是他沒日沒夜不斷觀測、演算最後完成的。

王錫闡是一個意志力堅強,吃苦耐勞,經得起苦痛的強人。他一生以志節自勵,忍飢杜門,20餘年如一日,晚年更是貧病交加。友人呂留良等來訪,連粗茶淡飯也招待不起。即使如此,他仍不忘保持晚節,不用時世一錢。這絕對是值得一贊的,他不是沒有能力過更好的生活,但是卻為了心中的堅持,放棄了錦衣玉食,貧困度日,他一位精神強大的偉人。

王錫闡一生中最高的成就,便是在天文歷算學,而其歷算學的成就則主要集中體現在《曉庵新法》、《歷說》和《五星行度解》三本著作之中。他學習西方的天文學說,進行不斷的探討研究,有了自己的觀點。其中《曉庵新法》運用剛傳到中國球面三角學,首創準確計算日月食的初虧和復圓方位的演算法,以及金星、水星凌日和五星凌犯的演算法。《五星行度解》則建立了一套行星運動理論。

除此之外,他還提出了“人明於理而不習於測,猶未之明”,“每遇交會,必以所步所測,課較疏密,疾病寒暑無間。年齒漸邁,血氣早衰,聰明不及於前時,而黽黽孳孳,幾有一得,不自知其智力之不逮也”的觀測要旨。

除了在天文歷算學的成就,王錫闡在詩歌方面也小有成就。早在其少年之時,就以詩歌陽明,時人稱其“詩文峭勁有奇氣”。寫下“我固冰雪心,炎燎不能灰。”,“蟬抱高枝鳴,竭死聲不哀。”等展現高潔品質的詩句。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