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典網>>歷史上的今天>> 1913年>> 9月27日

阿爾伯特·艾利斯,美國臨床心理學家。

1913年9月27日

1913年9月27日阿爾伯特·艾利斯,美國臨床心理學家。_歷史上的今天

阿爾伯特·艾利斯

阿爾伯特·艾利斯 [Albert Ellis 1913.09.27],美國臨床心理學家,合理情緒行為療法的創始人,也是 20 世紀 60 年代美國性解放運動的先驅。他出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市的一個猶太家庭。
  他 4 歲時全家到紐約定居。5 歲時因腎炎並發扁桃腺炎幾近死亡,又曾因腎炎 9 次住院。12 歲時父母離異,養成他獨立和無神論的態度。19 歲時又並發腎性高血壓,40 歲時罹患糖尿病,但是他努力照顧自己的身體,不使自己因疾病而陷入悲慘,反而精力充沛地過生活。在 12 歲時,他下決心成為一個作家,於是認真規劃自己的教育生涯。他先進高職學校,1939 年進入紐約市立大學商學院,主修商業管理,想在商場上賺足夠的錢以便寫任何想寫的題材。
  20 世紀 30 年代的經濟大蕭條打破了他的計畫,他只得放棄致富的美夢,不過仍持續寫作。38 歲時他已完成了約 20 本書的手稿,但未能如願出版。自 1939 年起,他開始研究性、愛、婚姻和家庭關係等問題,當時並未受過心理學專業訓練的他年僅 25 歲。在涉足這些領域後,他又花了兩年時間閱讀了有關這些研究課題的約 1 萬篇論文和著作。然後發現,自己能夠對那些有著性或愛的心理障礙者提供諮詢了。為了獲得諮詢資格開始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學習心理學,分別於 1943 年與 1947 年獲得該校臨床心理學碩士和哲學博士學位。
  在獲得博士學位後,本希望成為臨床心理學家,但因其缺乏醫學背景而遭醫療機構拒絕,後來有機會受聘於卡倫·霍妮學院,與 C.R.赫爾伯格合作才如償所願。在 1949-1953 年間,通過實施精神分析,他對精神分析的有效性開始產生懷疑,並由此成為反對精神分析的主要人物之一。在 1953-1955 年間,他曾嘗試過各種其他方法,用以取代精神分析,終於,在1955 年他提出了自己的理論體系,那就是在諮詢和治療領域影響極大的合理情緒行為療法(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簡稱 REBT)。有人稱埃利斯是自 S.弗洛伊德以來唯一創建具有了自己理論體系的心理治療學派的心理學家,還有人稱他為認知 - 行為治療之父。但也有人不以為然,認為他無非是取人之長、略加綜合而已。儘管褒貶不一,但他所倡導的合理情緒行為療法卻是得到一致推崇的。
  埃利斯把其信奉的哲學觀點與講究實效的行為主義結合起來創建了理情行為療法。雖然這種療法起初遭到幾乎所有治療家的激烈反對,但他通過不懈的努力,堅定地捍衛了理情行為療法,並使該療法在實踐中獲得巨大成功,最後使其反對者不得不信服和接受。埃利斯信奉的哲學觀點是現象主義哲學、實用主義哲學和人本主義哲學,他把這些哲學觀點與行為主義相結合,提出了理情行為療法的依據。該依據認為人們是由於那些不合理的思想才導致心理障礙的。因此,如果使患者認識到這些不合理思想,並使其轉達化為合理的思想,就能取得有效的治療結果。
  理情行為療法是由艾利斯於 1955 年所創的理性治療發展而來。最初他所用的名稱為理性治療(Rational Therapy,簡稱 RT),到了 1961 年才改為理性情緒療法(Rational Emotive Therapy,簡稱 RET),直到 1993 年艾利斯又將理性情緒療法更改為理性情緒行為療法。因為他認為理性情緒療法會誤導人們以為此治療法不重視行為概念,其實艾利斯初創此療法時就強調認知、行為、情緒的關聯性,而且治療的過程和所使用的技術都包含認知、行為和情緒三方面。
  他曾出版過許多富於創造力的、很受歡迎的論著,尤其是在本世紀 60 年代,他有好幾本著作(例如《性無罪》等)的銷售量高達幾百萬冊,從而使他的合理情緒療法得以普及。
  埃利斯是精力充沛而多產的人,也是心理諮詢與治療領域內著作最豐富的作者之一。在忙碌的專業生涯中,他每星期會晤八十個個別治療替診者,指導五個治療團體,每年對專業人員與大眾做兩百場演講與講習。他已出版了五十多本書籍七百篇以上的文章,內容大部分以理情行為治療法的理論與套用為主。

9月27日發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