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典網>>歷史上的今天>> 1990年>> 10月3日

民主德國正式加入聯邦德國 兩德實現統一

1990年10月3日

1990年10月3日零時,民主德國正式加入聯邦德國,德國重新成為一個統一的國家。
  西德總理科爾和東德總理德梅齊埃10月2日晚上分別就德國統一發表電視講話。科爾在講話中感謝美英法蘇四國同意和支持德國統一,並表示,統一後的德國願意做鄰國的可靠夥伴和好朋友。德梅齊埃在講話中表示,如果沒有蘇聯的新思維和東歐鄰國的支持,民主德國是不可能走上今天的道路的。他在談到統一後面臨的問題時說,不是所有的人對未來都沒有煩惱。新的貨幣、新的經濟秩序和實行新的政治結構自然會帶來許多困難。
  10月2日下午,民主德國人民議院在舉行了最後一次會議後宣告解散。晚上,民主德國政府舉行告別儀式。
  10月3日上午11時,在柏林舉行了兩德統一日國家慶祝儀式。德國總統魏茨澤克、聯邦議院議長聚斯穆特、聯邦參議院議長蒙佩爾以及前民主德國人民議院議長貝格曼—波爾等講了話。德國總理科爾、副總理兼外長根舍及其他政府成員、政界要人、教會代表,以及各國駐德外交使節等2000多人出席了慶祝儀式。
  同日,德國總理科爾致函世界各國政府,表示統一後的德國將致力於在全世界建立夥伴和緊密合作關係。
  他在這封信中說,德國清楚地意識到,歐洲各國邊界的不可侵犯性、互相尊重領土完整和主權是和平的基本條件。因此德國將不對任何人提出領土要求。
  科爾說,德國將像謀求其自身統一那樣致力於歐洲的一體化,爭取與其夥伴一道在1992年底之前完成建立歐洲內部統一大市場的任務,並向歐洲經濟、貨幣和政治聯盟的目標前進。
  他說,統一後的德國的位置在北大西洋聯盟之中。同時德國將推動這個聯盟發展,以適應時代提出的新任務。
  科爾還在信中表示,德國將放棄生產和擁有原子、生物和化學武器的權利,並將把德國軍隊裁減到37萬人。科爾還表示統一後的德國軍隊準備參加聯合國維護與重建和平的行動。
  附:德國分裂與統一大事記
  1933年希特勒上台後不久,就把德意志國家推上發動對外侵略的道路,並同義大利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權、日本軍國主義結盟,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1941年12月9日,中國在同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勢力作戰的同時,宣布了同德國處於戰爭狀態。納粹德國被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所戰敗,於1945年5月8日宣布投降。
  1945年2月4日至11日,蘇、美、英三國首腦在蘇聯克里米亞的雅爾達開會,商討有關最後戰勝並占領納粹德國的計畫。會議決定由蘇、美、英、法四國軍隊分區占領戰敗後的德國,廢除或沒收德國軍需工業,將主要戰犯交國際法庭審判。
  1945年6月,蘇、美、英、法4國成立了“盟國管制委員會”,分區占領德國,共同處理涉及德國全局的事宜。柏林市也劃分為4個占領區,由“盟國管制委員會”領導下的“盟國柏林城防司令部”統一管理。這是德國分治的開始。
  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蘇、美、英三國首腦在柏林附近的波茨坦再次會晤並簽署了《波茨坦協定》。協定規定設立中、蘇、美、英、法5國外長會議,進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締結和約的準備工作;劃定德波等國邊界;確定蘇、美、英、法共同占領德國以及商討成員國間有關其他問題。
  1948年6月20日,美、英、法3國占領區合併,實行德國馬克新幣制。德國在經濟上開始分裂。
  1949年5月23日,美、英、法控制區的制憲會議通過《基本法》,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在美、英、法占領區宣告成立;同年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在蘇聯占領區誕生。德國正式一分為二。
  1952年3月10日,蘇聯政府就締結對德和約問題照會美、英、法三國政府,建議立即討論對德和約問題並儘早建立全德政府、草擬和約。
  1955年5月9日,西德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5月14日,民德和蘇聯及東歐國家8國締結了《友好合作互助條約》,構成了軍事政治同盟華沙條約組織。歐洲分裂成兩大對立的軍事集團。
  從此,東、西德同處於東西方“冷戰”、對峙的前哨陣地,互相敵視,互為對手。西德《基本法》要求在自由的自決中實現德國的統一。民德雖然在50年代初曾要求兩個德國實現統一,但它後來放棄了這一要求,認為“統一是不現實的”。
  1961年8月13日,民德修築柏林圍牆,封鎖了東西柏林的一切交通往來。民德1968年通過的新憲法規定:在平等基礎上建立和維護兩個德國的正常關係和合作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的一項要求。但是西德堅持兩個德國不互為外國,不承認有兩個德意志民族。
  進入70年代,東、西德雙方敵視、對峙態度有所緩和。1972年5月26日,東、西德政府在柏林簽署第一個國家間條約,即關於運輸和交通的總協定。
  1972年12月21日,西德和民德簽署《兩國關係基礎條約》,確定東、西德在平等的基礎上建立相互之間的正常的睦鄰關係,“互設常駐代表機構”等。
  1973年9月18日,東、西德同時加入聯合國。
  進入80年代,隨著世界及歐洲局勢的發展變化,兩個德國的關係也發生了演變。
  1984年2月,西德總理科爾和民德德國統一社會黨總書記昂納克在莫斯科會晤並發表聲明,強調兩個德國的和平共處對歐洲發展起著有利作用。
  1985年3月,科爾和昂納克在莫斯科再次會晤,稱雙方願在1972年兩德簽訂的《兩國關係基礎條約》基礎上發展雙邊關係,決不允許從德意志土地上再次爆發戰爭。
  1987年9月,昂納克首次訪問西德。
  1988年9月14日,東、西德再次達成包括過境、擴建高速公路等協定,進一步發展相互交通往來。
  1989年3月30日,民德宣布從4月1日起放寬民德人去西德旅遊的條件。
  1989年8月起,大量民德公民湧入西德。
  1989年10月18日,昂納克總書記宣布辭職,克倫茨接任總書記職務。11月9日,民德宣布開放柏林圍牆和兩國邊界。
  1989年11月28日,科爾提出實行德國統一的“十點計畫”。
  1989年12月19日至20日,科爾總理訪問民德,兩德領導人商定雙方之間將建立以經濟合作為中心內容的條約共同體。
  1990年2月1日,民德部長會議主席莫德羅提出了統一德國的“四步方案”。
  1990年2月7日,西德政府向民德建議立即開始有關貨幣聯盟及經濟改革的談判。13日,莫德羅和科爾在波恩舉行會談,雙方表示要在歐洲範圍內實現德國統一的目標,兩國還就建立貨幣聯盟專家委員會達成協定。
  1990年2月13日,美、蘇、英、法4國和兩德外長在渥太華商定,舉行“二加四”外長會議,討論解決有關統一的“外部問題”。
  1990年3月18日,民德大選揭曉,德國聯盟獲勝並組閣。基督教民主聯盟主席德梅齊埃出任總理。
  1990年5月18日,兩個德國簽署了關於建立貨幣、經濟和社會聯盟的國家條約。7月1日,該條約正式生效,西德馬克取代民德馬克,民德在貨幣、經濟和社會領域全面引入西德的現行法律制度。
  1990年8月2日,兩德政府草簽了選舉條約,決定於12月2日舉行全德大選。
  1990年8月31日,兩德政府簽署關於實現政治統一的“統一條約”。
  1990年9月12日,蘇、美、英、法4國和兩德外長在莫斯科舉行第四“二加四”會談並簽署《最終解決德國問題的條約》。條約對統一後德國的邊界、軍事政治地位、結束4大國對德權利和責任、統一的德國享有完全的主權等作出一系列規定。
  1990年9月21日,兩德議會批准兩德統一條約。
  1990年10月1日,英國、法國、美國、蘇聯和兩德外長們在紐約簽署一項宣言,宣布停止英、法、美、蘇4國在柏林和德國行使權力。
  1990年10月3日,兩個德國實現統一。

附:我國對德國的關係
  1955年4月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發表命令,命令中說:“由於希特勒德國發動破壞世界和平的法西斯侵略戰爭和支持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戰爭,中國於1941年12月9日宣布同德國處於戰爭狀態。”命令宣布,“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同德國之間的戰爭狀態從此結束,兩國之間的和平關係應當建立起來。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同德國之間的戰爭狀態的結束並不改變德國的國際義務。同時並不影響中華人民共和國根據有關德國的國際協定而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就德國統一問題,我國政府和人民一向同情和理解德意志人民要求實現國家統一的願望。
  1990年10月3日,吳學謙副總理在會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駐中國大使韓培德時說:“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一貫理解、同情和支持德意志人民要求實現統一的願望。我們尊重德國人民的選擇,歡迎德國最終實現和平統一”;中國政府和人民希望德國統一將有利於歐洲和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中國過去同兩個德意志國家有著良好的關係,今後願意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統一的德國加強和發展中德間業已存在的友好關係。

10月3日發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