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典網>>歷史上的今天>> 1907年>> 10月8日

我國農業教育家和作物栽培學家徐天錫出生。

1907年10月8日

1907年10月8日我國農業教育家和作物栽培學家徐天錫出生。_歷史上的今天

 

徐天錫(1907—1971),農業教育家和作物栽培學家。他倡導北方春播作物“北種南育”,加快育種進程;提出在東北地區平作後起壟的耕作方法,有利於機械化作業;並從教學實踐中總結創立了具一定特色的作物栽培專業教學體系。
  徐天錫,1907年10月8日出生於上海市一個較富裕的家庭里。祖父徐嘉祿,原籍江蘇崇明,年輕時隻身到上海,經商起家,置下了不少產業。父親徐秀棠,是箇中醫師,在上海行醫數十年。
  青少年時代的徐天錫,天資聰穎,勤奮好學。1925年初,他剛滿18歲,便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上海青年會中學。同年秋天,他考進南京金陵大學農學院。1929年1月,僅用三年半的時間就修完了主系園藝、輔系農藝四年的課程。畢業後,他應廣西省農務局趙連芳局長的邀請,到柳州出任該局農藝系技士。工作不到半年,廣西發生戰事,農務局被解散。同年9月,經母校金陵大學介紹,徐天錫到安徽貴池省立鄉村師範學校當植物學教員兼農場主任。1930年2月,轉到北平新華農業學校任教兼農場主任。半年後,他應燕京大學作物改良試驗場負責人沈壽銓聘請,到該場任技師,專事作物研究。從1930年8月至1934年8月,徐天錫主要從事高粱育種工作,並幫助進行玉米、穀子、小麥等作物的試驗研究。
  1934年9月徐天錫赴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研究院深造。他抓緊時間潛心研讀,僅一年便獲得農藝與植物遺傳專業碩士學位。第二年9月回國,經同窗馬保之的介紹,第二次去廣西柳州,任省政府技正和省農事試驗場技正兼農藝組主任。在此期間,他主要在柳州沙塘從事水稻研究。工作僅一年,由於勞累過度,胃病突發,並日趨嚴重,不得不離開繁重的工作崗位,改就教學工作。通過同窗好友蕭輔的推薦,1936年9月到杭州浙江大學農藝系任教授,從此開始了教學生涯。
  1937年7月,浙江大學從杭州遷到建德。由於時局進一步緊張,學校當局打算再遷江西泰和。這時徐天錫和浙江大學農學院的部分教授如黃瑞綸、陸大京、周明牂、柳支英、蕭輔、程世撫等則逕往廣西。1938年2月至7月,徐天錫到柳州廣西大學農學院任教;8月轉任廣西省農事試驗場技正兼省政府水稻督導主任,直到1940年11月。他全部精力傾注於水稻試驗研究和推廣,經常在廣西各地指導或檢查農業生產工作。因工作繁多,生活極不安定,積勞成疾,體力衰弱,不得不離開廣西,回到上海就醫。在上海期間,他與胞弟徐天強合資經營“強生化工廠”,同時創辦了私立新華農業專科學校。1944年春天,又與金陵大學同學徐正鑒等籌備成立農學院,設在聖約翰大學。招生開學後,他任植物生產系教授兼主任,後期代院長。這個農學院歷時三年,於1947年7月停辦,徐天錫則轉到當時上海市政府工務局園場管理處任技師兼處長。1948年3月後,他出任善後事業保管委員會機械農墾處副處長、代處長等職。1949年9月,徐天錫受聘於上海復旦大學農學院,任農藝系教授。
  1952年9月,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時,徐天錫同復旦大學農學院廣大師生一起來到東北的瀋陽農學院,任農學系教授,並先後兼任作物栽培教研室主任、作物栽培原理教研室主任、農學系副主任等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由於黨和政府對生產建設和科教事業的關懷,徐天錫生活安定,心情舒暢,不斷在教學和科研方面做出成績。特別是到瀋陽農學院後,他針對東北地區的自然條件和農業生產狀況,開展教學和科研工作,為東北地區培養了大批農業科學人才。在專業領域中,特別是在作物栽培和耕作研究方面,他積極探索,不斷創新,引導東北地區作物科學研究在更深的層次上,沿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向發展,為農業生產做出了貢獻。“文化大革命”期間,徐天錫隨學校下遷,輾轉周折,辛苦勞累患有高血壓症。1971年春回到瀋陽東陵養息期間,不料突發心肌梗塞,過早地離開了我們。
  徐天錫的業績受到了黨和人民的讚揚。生前他多次被評為院先進工作者,一直擔任歷屆遼寧省農學會副理事長和作物學會理事長的職務。1964年,徐天錫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出席了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10月8日發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