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十六天魔舞

十六天魔舞

天魔:佛教語,又名天子魔。指深著世間樂,又憎嫉一切賢聖涅槃道法者。舞:舞蹈。此典謂元順帝怠於朝政,崇信藏傳佛教,命16名宮女裝扮天魔舞蹈以行樂。元順帝(1320-1370年),名妥歡貼睦爾,明宗和世子,元朝最後一位皇帝。幼年父母被害,身遭遠謫。即皇帝位初,受制於權臣和太后。不久,剷除權臣燕貼木兒和伯顏的勢力,重用丞相脫脫,勵精圖治,希企有所作為。終因積弊太深,求治失敗。至正十一年(1351年),各地紅巾軍等起義爆發,妥歡貼睦爾頹廢失意,崇信吐蕃佛教,聊以自我解脫。他命令三聖奴等16名宮女,以典型的藏族裝束,扮作十六天魔,垂髮辮數根,戴象牙佛冠,身披纓絡大紅綃金長短裙及金雜襖、雲肩等,唱《金字經》,舞雁兒舞。另以11人伴奏,樂器則漢藏合壁,有龍笛、頭管、小鼓、箏、、琵琶、笙、胡琴、響板、拍板等。每遇宮中有佛事,十六天魔女就翩翩起舞。妥歡貼睦爾對十六天魔舞甚是迷戀,對裝扮天魔的宮女三聖奴等也倍加寵幸,如醉如痴。還打破五日一移宮的制度,掘地道在幸天魔舞女,以夜作晝,縱慾無度。

【出典】:

《元史》卷43《順帝本紀六》918、919頁:“時帝怠於政事,荒於游宴,以宮女三聖奴、妙樂奴、文殊奴等一十六人按舞,名為十六天魔,首垂髮數辮,戴象牙佛冠,身被纓絡、大紅綃金長短裙、金雜襖、雲肩、合袖天衣、綬帶鞋襪,各執加巴剌般之器,內一人執鈴杵奏樂。又宮女一十一人,練槌髻,勒帕,常服,或用唐帽、窄衫。所奏樂用龍笛、頭管、小鼓、箏、、琵琶、笙、胡琴、響板、拍板。以宦者長安迭不花管領,遇宮中贊佛,則按舞奏樂。”

【例句】:

明·葉子奇《草木子》卷3《雜制篇》:“其俗有十六天魔舞,蓋以朱纓盛飾美女十六人,為佛菩薩相而舞。”

也學習下:十二辰【歷史知識】

①古代對周天的一種劃分法。沿天赤道從東向西將同天分十二等分,用地平方位的十二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來命名;與二十八宿有一定對應關係。此劃分法一用於太歲紀年。《呂氏春秋·序意篇》:“維秦八年(前239),歲在涒灘(申)”,實為後來乾支紀年法的前身。②一種時刻制度。漢以後,將十二地支用於紀時,一晝夜分十二時辰,日出為卯時,日沒為酉時,上中天為午時,下中天為子時。《周髀算經

十六天魔舞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