緹縈上書

緹縈上書怎么寫好看

緹縈上書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指緹縈(tí yíng題迎)向皇帝上書說意願。後以此典比喻女兒有心,救護父母。緹縈,複姓淳于,名緹縈,西漢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人。是著名醫學家淳于意(倉公)之女。漢文帝四年(前176年),有人寫信給朝廷控告淳于意,根據罪應當用傳車從齊(今山東省)地押到西邊長安(漢都,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北)去。淳于意有五個女兒,跟著他哭泣。淳于意生氣,罵道:“生子不生男孩,到緊急關頭沒有可以使用之人。”於是小女兒緹縈傷感父親說的話,就隨父親淳于意往西邊去。緹縈上書朝廷說:“我父親做官吏,齊地人都稱讚他廉潔、公正,現在法律要處以肉刑。我深深痛心那些被處死之人不能復生,而那些受刑殘廢之人不能再復,他們雖想改過自新,也無路可走通,終究得不到自新機會。我願意沒入官府充當奴婢,以贖父親之罪,使得他有機會改過自新。”這封信呈報上去,漢文帝憐憫她的心意,就在這一年廢除肉刑法。此典又作“緹縈痛父言”、“漢美淳于”、“緹縈疏”、“為父哭當朝”。

【出典】:

《史記》卷105《扁鵲倉公列傳》2795頁:“文帝四年中,人上書言意(淳于意),以刑罪當傳(zhuàn賺,傳車,押送)西之長安。意有五女,隨而泣。意怒,罵曰:‘生子不生男,緩急無可使者!’於是少(通“小”)女緹縈傷父之言,乃隨父西。上書曰:‘妾(我,婦女謙稱)父為吏,齊中稱其廉平,今坐法當刑。妾切痛死者不可復生,而刑者不可復續,雖欲改過自新,其道莫由,終不可得。妾願入身為官婢,以贖(shú熟,用財物或役抵銷刑法)父刑罪,使得改行自新也。’書聞,上悲(悲憐)其意(意願),此歲中亦除肉刑法。”

【例句】:

三國·曹植《精微篇》:“緹縈痛父言,荷擔西上書。” 唐·柳宗元《饒娥碑》:“趙姬完父,操棹爰謳,肉刑不施,漢美淳于。” 明·陳子龍《贈方進士》:“孤臣莫上緹縈疏,聖主終明魏尚功。” 清·楊朝觀《荀灌娘圍城救父》:“只記得漢緹縈為父哭當朝,又誰知木蘭娘也代父執弓刀。”

詞語分解

  • 緹縈的解釋 人名, 漢 代孝女。 漢文帝 時,太倉令 淳于意 有罪當刑,系 長安 獄。其少女 緹縈 隨父至 長安 ,上書請入身為官婢,以贖父罪。帝憐之,為除肉刑, 意 乃得免。見《史記·孝文本紀》、 漢 劉向
  • 上書的解釋 ∶向君主進呈書面意見;給地位高的人寫信陳述意見上書乞骸骨。;;《後漢書;張衡傳》吾上書太夫上,譜汝諸孫中。;;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舊時指私塾先生給兒童講授新課詳細解釋.向君主進呈書面意見。《

歷史典故推薦:閉門羹

舊題唐.馮贄《雲仙雜記》卷一:“史鳳,宣城妓也。待客以等差……下列不相見,以閉門羹待之。”羹(音ē):本指五味調和的濃汁,泛指煮成濃液的食品。“閉門羹”,謂做羹待客而閉門不見。此典比喻冷遇漠視,拒絕客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緹縈上書歷史

相關歷史

緹縈上書_緹縈上書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