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刺在背

芒刺在背怎么寫好看

芒刺在背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芒刺,草木莖葉、果殼上的小刺。芒刺扎在人的後背,比喻人的心情畏忌不安。典出《漢書·霍光傳》。霍光(?-前68年),字子孟,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西漢大臣。霍光是驃騎大將軍霍去病的異母弟。武帝時,任奉車都尉。昭帝年幼即位,霍光與桑弘羊等同受武帝遺詔輔政,任大司馬大將軍,封博陸。昭帝死,立昌邑王賀為帝,不久又廢劉賀,迎立宣帝。霍光前後執政20餘年,族黨滿朝,權傾內外。剛即位的漢宣帝劉詢對霍光十分畏忌,在參加拜謁高祖廟的儀式上,霍光陪宣帝同乘一輛車,宣帝極為害怕,坐立不安,如同芒刺扎在後背上。後來由車騎將軍安世代替霍光陪宣帝乘車,宣帝就混身放鬆,毫不拘謹,感到從容安適了。到了霍光死去,霍氏家族竟遭滅門之禍。所以民間流傳著這樣的話:“威震主上的權臣不會長久,霍家的滅門之禍在陪宣帝乘車時就萌生了。”後以“芒刺在背”、“負芒”等比喻極度不安,亦作詠權臣遭忌的典故。

【出典】:

《漢書》卷68《霍光傳》2958頁:“宣帝始立,謁見高廟,大將軍光從驂乘,上內嚴憚之,若有芒刺在背。後車騎將軍張安世代光驂乘,天子從容肆體,甚安近焉。及光身死而宗族竟誅,故俗傳之曰:‘威震主者不畜,霍氏之禍萌於驂乘’。”

【例句】:

唐·姚思廉《梁書·張纘傳·南征賦》:“歷祖宗之明君,猶負芒於盛主。” 唐·李百藥《北齊書·顏之推傳》:“嗣君聽於巨猾,每凜然而負芒。” 唐·李百藥《北齊書·王昕傳》:“殿下倉卒所行,非復人臣之事,芒刺在背,交戟入頸,上下相疑,何由可久。” 唐·王績《贈梁公》:“成王已興誚,宣帝如負芒。” 唐·貫休《行路難》之五:“我聞忽如負芒刺,不獨為君空嘆息。” 五代·晉·劉昫《舊唐書·崔日用傳》:“常謂人曰:‘吾一生行事,皆臨時制變,不必重專始謀,每一念之,不覺芒刺在於背也’。”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20回:“後得曹操,以為社稷之臣;不意專國弄權,擅作威福。朕每見之,背若芒刺。”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卷25:“三個不知文墨禮讓,在朝廷橫行,視君臣如同草木。景公見三人上殿,如芒刺在背。” 清·吳趼人《糊塗世界》卷8:“他的洋布有什麼好?偏要買他的,難道我們中國自己織的布,穿在身上就有甚芒刺在背?”


主謂 芒刺扎在脊背上。形容心裡非常不安,渾身不自在。《漢書·霍光傳》:“宣帝始立,謁見高廟,大將軍(霍)光驂乘,上內嚴憚之,若有芒刺在背。”△貶義。用於描寫生理、心理的感受。→如有所失 惶恐不安 驚恐萬狀 如坐針氈 ↔泰然自若若無其事 安之若素 處之泰然 優哉優哉。也作“背若芒刺”、“背生芒刺”、“芒刺在躬”、“芒刺在身”。

詞語分解

  • 芒刺的解釋 .草木莖葉、果殼上的小刺。 唐 杜甫 《除草》詩:“芒刺在我眼,焉能待高秋。” 唐 陸龜蒙 《薔薇》詩:“外布芳菲雖笑日,中含芒刺欲傷人。” 清 吳振蘭 《和孟東野<審交詩>》:“滋養待成林,芒
  • 背的解釋 背 è 人體後面從肩到腰的部分:背脊。背包。背影。 物體的後面或反面:背面。刀背。背後。背景。 用背部對著,與“向”相對:背光。人心向背。 向相反的方向:背地性(植物向上生長的性質)。背道而馳。 避開

歷史典故推薦:折衝萬里

《漢書?張湯傳》:“雖不能視事,折衝萬里,君先帝大臣,明於治亂,朕所不及,得數問焉,何感而上書歸衛將軍富平侯印?”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芒刺在背歷史

相關歷史

芒刺在背_芒刺在背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