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長白山

長白山

①古名不鹹山、太白山、徒太山、從太山、白山、太皇山。廣義指今遼、吉、黑三省東部和中朝東北部山地的總稱,東北——西南走向,包括完達山、穆稜窩集嶺、老爺嶺、張廣才嶺、吉林哈達嶺、老嶺等;狹義指今吉林東南部安圖、撫松和長白朝鮮族自治縣三縣間,並與朝鮮相鄰之長白山。主峰白頭山,海拔2700米。《金史·地理志》 上京路:“其山有長白。”大定十二年(1172)封山神為王,《金史·禮志八》:“有司言:‘長白山在興王之地,禮合尊崇、議封爵、建廟宇。’十二月,禮部太常、學士院奏奉敕旨封興國應靈王,即其山北地建廟宇。”明昌四年(1193)復冊為開天弘皇帝。《明一統志》卷25遼東都司:長白山“在三萬衛東北千餘里,橫亘千里。其顛有潭,周八十里,淵深莫測,南流為鴨綠江,北流為混同江”。今長白山為吉林著名的旅遊風景、自然保護區。

②即今山東鄒平縣西南會仙山。以山中雲氣長白,故名。隋大業七年(611)王薄起義,以此為根據地。《隋書·周法尚傳》:“齊郡人王薄、孟讓等舉兵為盜,眾十餘萬,保長白山。”


(1)古山名。又稱白山、不鹹山、太白山、從太山、徒太山。在今吉林省東部。金趙秉文有《長白山行》詩。參見“不鹹山”,詳“白山”。(2)今山名。(1)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東部和中、朝邊境東北部山地的總稱。包括多列東北—西南走向的平行褶皺斷層山脈和盆地、谷地,主要有東列的完達山、老爺嶺和長白山主脈,中列的張廣才嶺及其東支威虎嶺、龍崗山和西支老爺嶺、吉林哈達嶺,西列的大青山和大黑山等。《金史·地理志》會寧府會寧縣(今黑龍江阿城市南白城)“有長白山”;《大明一統志》:“長白山,在故會寧府南六十里。橫亘千里,高二百里。其巔有潭,周八十里,南流為鴨綠江,北流為混同江,東流為阿也苦河。”即此。長約 1300 余千米,寬約400千米。略呈紡錘形。主要高峰大部海拔 1000 米以上。山體由花崗岩、玄武岩、片麻岩構成,多火山遺蹟。松花江、鴨綠江和圖們江的發源地。中國重要林區,以產紅松著稱,美人松為特有樹種。有東北虎、人參等珍貴動植物。辟有長白山自然保護區,保存有完整的溫帶森林生態系統。被列入國際“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2)在山東省鄒平縣南,延伸章丘、淄博等市境內。東西走向。海拔826米。因山中雲氣長白得名。古稱長在山,又稱肖然山。山區物產豐富,礦產有銅。盛產乾鮮果品、中草藥、椿芽,生產建築用石料。隋大業七年(611年)王薄起義,即以此為根據地。名勝古蹟有隋末王薄農民起義故址——雕窩峪、黌堂嶺、醴泉寺、唐碑、宋代范仲淹讀書洞、明代唐李庵等。(3)島嶼名。舟山群島屬島。在浙江省舟山市西北,南隔大貓洋和舟山島相望。據傳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湯和將軍經此,見島山形狹長,荒禿無木,取名長白山。島以山名。面積9.5平方千米。北部丘陵起伏,多松樹;南部多平地。以農業為主,兼營漁、鹽業。通船舶。

長白山字典分解

長白山的解釋 [Changbai mountain] 中國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東部山地,最高峰白頭山海拔2,691米,在吉林和朝鮮邊境上,山頂的天池是一個火口湖,也是中國最

山國語字典 山 shān 地面形成的高聳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巒。山川。山路。山頭。山明水秀。山雨欲來風滿樓(喻衝突或戰爭爆發之前的緊張氣氛)。 形狀像山的:山牆(人字形房

順便了解:長盪鎮【歷史地名】

在江蘇省射陽縣西南部、中心河匯入利民河處。面積96平方千米。人口4.9萬。鎮人民政府駐西廈,人口 2500。1941年屬鹽東縣,1951年劃屬射陽縣為潭北區,1958年改幸福公社。1959年析置長盪公社,以靠近古七里長的蘆葦盪而得名。1983年改鄉,2000年置鎮。產稻、小麥、棉花、油菜籽、蠶繭等。有軋鋼、皮件、服裝、食品、建材等廠。岡合、長勝公路經此。

長白山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