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興寺

龍興寺怎么寫好看

龍興寺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①即今河北正定縣城內隆興寺。創建於隋開皇六年(586),名龍藏寺。北宋開寶四年(971)改名龍興寺。清康熙年間定名隆興寺。

②唐建。在今山西新絳縣城內。寺內有碧落碑。碑文刻於唐總章三年(670)。書法奇古,行筆精絕,以大篆著名。內容為太宗弟韓王元嘉之子李訓、李誼、李譔、李諶等為居母喪造像祈福。鹹通十一年(870)承規奉命在碑陰下部書刻釋文。原文字跡略有損傷,後人摹其舊拓重刊一通,存於原碑之側,人稱新碑,碑陰留題“金大定二十二年”字樣。

③即大龍興寺。在今安徽鳳陽縣北。為明洪武十六年(1383)在離於皇舊寺(皇覺寺)十五里之中都城內盛家山重建的佛寺。

④在今浙江杭州寺北城區。《資治通鑑》:唐天復二年(902),徐綰叛錢鏐,“綰退屯龍興寺”,即此。

⑤在今湖北房縣西北一百八十里。《明一統志》卷60襄陽府:龍興寺“在房縣。唐柳宗元岳州聖安寺碑》云:“無姓和尚始居房州龍興寺中。”即此。

⑥在今湖南永州市西南。唐柳宗元嘗僦居於此。西有淨土院。柳宗元有《永州龍興寺修淨土院記》。

⑦在今湖南沅陵縣城西北虎溪山南麓,俯臨沅江。唐貞觀二年(628)創建,後歷經修葺、擴建。現存建築有山門、天王殿、彌勒殿、大雄寶殿、觀音閣、旃檀閣、彌陀閣及東西廂房等,均依山而築。大雄寶殿建於元末明初,正前重檐間懸掛“眼前佛國”木匾,是明崇禎年間禮部尚書、書畫家董其昌題寫的摹刻品。

⑧一名治平寺。唐建(一說東漢建),在今四川忠縣東一里。唐杜甫忠州時,嘗居於此,有《題忠州龍興寺所居院壁》詩。南宋詩人陸游有《龍興寺吊少陵先生寓居詩》。清康熙五年(1666)重修。

⑨在今四川奉節縣北十里。《清一統志·夔州府二》:龍興寺“宋王十朋有詩。自註:欽崇皇帝母王皇后所生之地”。


(1)古寺名。(1)在今河北省正定縣。本隋龍藏寺,北宋開寶四年(971年)改名龍興寺。清康熙年間改名隆興寺。(2)在今浙江省杭州市北城區。唐天復二年(902年)徐官叛錢鏐,屯兵於此。(3)在今湖南省永州市芝州區西南。唐柳宗元曾居此,有《龍興寺修淨土院記》。(4)在今重慶市奉節縣北。宋王十朋有詩言之。(2)今寺名。(1)在安徽省鳳陽縣城東北日精峰下。原為明太祖朱元璋早年出家的皇覺寺,洪武十六年(1383年)移今址重建,朱元璋賜名大龍興寺,並親撰《龍興寺碑》碑文。《大明洪武實錄》載:此寺有“佛殿、法堂、僧舍之屬凡三百八十一間”。寺內原藏有朱元璋畫像、鐵像,並有御書亭一座,亭內有明太祖“第一山”手書石碑。東西兩廊嵌有明清兩代名人題詞。現僅存殿閣20餘間,以及明鑄銅鑊、銅鐘和明萬曆詩碑等文物。大雄寶殿內闢為文物列室。(2)在湖南省沅陵縣城西北面的山坡上。背仰虎溪山,俯臨沅江,與筆架山隔水遙望。唐貞觀二年(628年)創建,現存建築有山門、天王殿、彌勒殿、大雄寶殿、觀音閣、旃檀閣、彌陀閣及東西廂房等,均依山而築。大雄寶殿建於元末明初,正南北向,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明間重檐歇山頂,兩梢間則用硬山頂。殿內共24根大木柱,其金柱呈很少見的梭柱形式,兩端有卷煞,立於有木的石礎上。殿的明間特大,次間加梢間還不及其寬,殿內天花板上樑架為穿斗式,殿正前二重檐之間懸掛著“眼前佛國”的木匾,是明崇禎年間禮部尚書、書畫家董其昌題寫的摹刻品。鳳灘水電站大壩建成關水後,龍興寺山門離水面咫尺,山色、水光與廟宇交相輝映,遊人乘舟入廟門別有一番風趣。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詞語分解

  • 龍興寺的解釋 寺名。原名“皇覺寺”。在 安徽省 鳳陽縣 城東北。為 明太袓 朱元璋 削髮為僧處。 明 洪武 十六年公元年改今名。寺內有第一山亭等勝跡。
  • 龍興的解釋 .龍飛騰上天。 漢 王充 《論衡·龍虛》:“虎嘯谷風至,龍興景雲起。”.夭矯貌。 清 劉大櫆 《贈張絅儒序》:“當其伐之於石而敷之於紙,常者鼎立,怪者龍興,高者佶然以生,而下者魚然以適。”.喻王者
  • 寺的字典解釋 寺 ì 古代官署名:太常寺(古代掌管宗廟禮儀的官署)。鴻臚寺(略同於現代的禮賓司)。 佛教出家人居住的地方:佛寺。寺觀(刵 )。 * 教徒禮拜、講經的地方:清真寺。 筆畫數:; 部首:寸; 筆順編

歷史地名推薦:計斤

即介根。在今山東膠州市西南。西周為莒國都。西漢置計斤縣。 又名計,即介根。周時莒國都城。在今山東省膠州市西南城子村。《世本》:“莒輿期始都計斤,茲丕歸莒”;《春秋釋例·世族譜》:“周武王封茲輿期於莒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龍興寺歷史

相關歷史

龍興寺_龍興寺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