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泉

珍珠泉怎么寫好看

珍珠泉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①亦作真珠泉。在今安徽滁州市西南。《輿地紀勝》 卷42滁州: 真珠泉 “在清流縣西三十里,側菱山幽棲巷前,游者撫掌,則泉水濺射,有若跳珠”。

②又名咄泉。在今安徽壽縣北。《寰宇記》 卷129壽縣: 咄泉 “在縣東北十里淨界寺北一百步。其泉與地平,一無波浪,若人至其旁大叫即大涌,小叫則小涌,若咄之涌彌甚,因名咄泉。按 《壽陽記》 云: 一名玄女泉”。《清一統志 · 鳳陽府一》:咄泉“在鳳台縣北五里…… 《壽州志》: 一名珍珠泉”。

③在今山東濟南舊城內。元於欽 《齊乘》 卷2“大明湖” 條載歷下名泉: “曰北珍珠,白雲樓前”;“曰南珍珠,鐵佛巷東”。《明一統志》 卷22濟南府:珍珠泉 “有二: 南珍珠泉在府城內鐵佛巷街東,今淤塞; 北珍珠泉在都司西北白雲樓前”。清王昶 《珍珠泉記》: “泉從河際出,忽聚忽散,忽斷忽續,忽急忽緩,日映之,大者為珠,小者為璣,皆自底以達於面。”

④在今山東淄博市博山城東。《清一統志·青州府一》: 珍珠泉 “亦名范公泉。以宋范仲淹讀書其側也”。


(1)又稱咄泉。在安徽省壽縣八公山東麓、壽縣城郊。水從泉底汩汩湧出,如串串珍珠,故名。泉池之畔稍有振動,水涌愈旺,雖久旱而不竭。泉水異常清洌,傳為漢淮南王安煉丹所用之水。劉安還用此水制出“八公山豆腐”,質地極佳,至今名揚海內外。泉池一側,立高大石碑,正面有清安徽布政使吳坤修手書“珍珠泉”三大字。碑旁配石楹聯一副,聯語云:“珍珠盡洗貪污氣,淮水長流正義風。”泉東有庵,亦以“湧泉”為名,傳說為劉安宴客之所。已闢為公園。(2)在山東省濟南市泉城路北。泉從地下上涌,狀如珠串。泉水匯成水池,約1畝見方,清澈見底。清王昶《珍珠泉記》云:“泉從沙際出,忽聚忽散,忽斷忽續,忽急忽緩。日映之,大者為珠,小者為璣,皆自底以達於面。”此地歷代為官府侵占。明成化年間德王建藩邸於此,清康熙五年(1666年)改建為山東巡撫院衙,後又為軍政官建國後重加修整,小橋流水,綠柳垂陰,亭榭幽雅。附近還有濯纓、王府、溪亭等多處名泉,組成珍珠泉群,均流入大明湖。清劉鶚《老殘遊記》描繪濟南“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景色當指這一地區。(3)在河南省安陽縣城西水冶鎮西。有3個主泉,水面1.3萬多平方米,平均水深2米。泉水涌如串串珍珠,故名。相傳北宋名將韓琦兵西征經此,兵馬乾渴無水,韓琦氣急,一劍入地泉水隨劍湧出,故又名寶劍泉。又傳韓琦的戰馬咆哮嘶鳴,一蹄踏陷,清泉湧出,又成一泉,名馬蹄泉。另一泉形如臥龍,故稱臥龍泉。三泉周圍有九條土嶺,宛如九龍相依,因有“九龍三泉”之稱。湖水周圍建有石欄。湖中築小亭,亭旁有古柏,其中兩株地面相距5尺,而在4尺高處合為一株,有如門洞,與珍珠泉合稱“柏門珠沼”。珍珠泉周圍還有獅、象、猴等石雕。(4)俗稱金龍池。在湖北省當陽市玉泉山玉泉寺左側翠寒山下。相傳為三國時關羽死後顯靈之處。泉水由山根冒出,清碧如玉,泡如串珠,因名。宋代蘇雨題為“漱玉噴珠”,明代袁宏道稱為“珠泉跳玉”。遊人臨岸靜觀,則池清水靜,泡珠緩吐,如擊掌跺石,則沸泉翻湧,如發連珠,所謂“泉清珠錯落,泉沸珠盤旋”、“遊人一擊掌,疊疊如貫珠”,皆是寫實之句。泉右山麓豎方形石柱,上刻“漢雲長顯聖處”,為明萬曆年間所立。頂蹲石獅,姿態生動。泉上架珍珠橋,為建國後增建,珠泉虹影,碧水藍天,景色佳妙。

詞語分解

  • 珍珠的解釋 在幾種軟體動物中,由於在套膜裡面或下面層層真珠質圍繞不附著於外殼的外來粒子聚合而形成的稠密凝結物,具有各種形狀,但最典型的是圓形,呈現各種顏色,但通常是白色或淺色,且有不同程度的光澤,可做裝飾或入藥
  • 泉的字典解釋 泉 á 從地下流出的水源:泉源。泉瀑。甘泉。溫泉。噴泉。黃泉(舊時稱人死後所在的地方。亦作“九泉”)。 古代錢幣的名稱。 姓。 筆畫數:; 部首:水; 筆順編號:

歷史地名推薦:達多鎮

北宋置,屬厭次縣。在今山東惠民縣地。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珍珠泉歷史

相關歷史

珍珠泉_珍珠泉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