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衡陽縣

衡陽縣

①三國吳太平二年 (257) 置,屬衡陽郡。治所在今湖南衡山縣南。西晉改衡山縣。

②隋改臨烝縣置,為衡州治。治所即今湖南衡陽市。《輿地紀勝》 卷55衡州: “ 《圖經》 雲,衡陽自隋始為州,以其居衡山之陽,故名。” 大業初為衡山郡治。唐武德四年 (621) 復名臨烝縣,開元二十年 (732) 又改衡陽縣,為衡州治。天寶元年 (742) 為衡陽郡治,乾元元年 (758) 復為衡州治。元為衡州路治。明、清為衡州府治。1943年析置衡陽市。1952年遷治今衡陽縣 (西渡鎮)。


(1)古縣名。三國吳太平二年(257年)分湘南縣置,治今湖南省衡山縣南。屬衡陽郡。西晉惠帝改名衡山縣。(2)今縣名。在湖南省南部、湘江支流蒸水流域。屬衡陽市。面積2502平方千米。人口111.8萬。轄14鎮、11鄉。縣人民政府駐西渡鎮。隋改臨��縣置,以在衡山之陽得名。《輿地紀勝》衡州:“衡陽自隋始為州,以其居衡山之陽,故名。”縣治在今衡陽市區,曾為衡山郡和衡州治。唐為衡州治(曾為衡山郡治)。元為衡州路治。明、清為衡州府治。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析縣境東南置清泉縣,二縣同城而治。1912年並縣歸府。1913年裁府置衡陽縣。1914年為衡陽道治,1922年直屬省。1943年析置衡陽市,1949年屬衡陽專區。1952年析原清泉縣地置衡南縣,衡陽縣人民政府由衡陽市區遷駐西渡鎮;同年改屬湘南行政區。1954年復屬衡陽專區,1968年屬衡陽地區,1983年屬衡陽市。地處湘中丘陵中部。湘江流經東南邊境,蒸水自西北向東南流入湘江。江河兩岸多平原。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農產有稻、湘蓮、棉花、甘薯、豆類。為全國糧食大縣之一。盛產油茶,土特產有台源烏蓮、洪市荸薺等。畜禽飼養業發達。礦產有沙金、瓷泥、煤、高嶺土、石灰石、重晶石等。工業有水泥、化肥、機械、電子元件、玻璃、造紙、印刷、紡織、水電等。有107國道和衡邵公路幹線,全縣各鄉通公路。古蹟有王船山故居、王船山墓、道子坪東漢墓等。紀念地有夏明翰烈士故居。

衡陽縣字典分解

縣國語字典 縣 (縣) xiàn 中國省級以下的一種行政區劃。 縣 (縣) xuán 古同“懸”。 筆畫數:7; 部首:厶; 筆順編號:2511154

順便了解:衡陽雁斷【歷史典故】

源見“雁足書”。衡陽有回雁峰,相傳雁至此峰而止。後因以“衡陽雁斷”比喻音信隔絕。明 高明《琵琶記.官邸憂思》:“湘浦魚沉,衡陽雁斷,音書要寄無方便。” 偏正 衡陽有回雁峰,傳說雁至此峰不過,因以“衡陽雁斷”比喻音信斷絕。明·高明《琵琶記·官邸憂思》:“湘浦魚沉,~,音書要寄無方便。”△用於形容雙方之間的聯繫。→杳無音信

衡陽縣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