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山

白馬山怎么寫好看

白馬山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①在今山西盂縣東北。《山海經·北次三經》:“白馬之山,其陽多石玉,其陰多鐵,多赤銅,木馬之水出焉,而東北流注於滹沱。”北魏於此置白馬關

②亦作撲馬山。在今內蒙古巴林左旗西南。《遼史·地理志》:祖州有“白馬、獨石、天梯之山”。

③在今浙江遂昌縣西北二十四里。《方輿紀要》卷94遂昌縣:白馬山“天日晴朗,遠見衢婺, 邑之鎮山也”。

④在今浙江武義縣西南。《方輿紀要》卷94宣平縣:白馬山在“縣(治今柳城鎮)西五里。有石岩、瀑布之勝”。

⑤即白司馬坂。在今河南陽市東北三十里。《資治通鑑》:南朝梁大通元年(527),“丹陽蕭贊聞寶寅反,懼而出走,趣白馬山”。即此。

⑥在今河南滑縣東。《水經·河水注》引《開山圖》曰:“(白馬)山下常有白馬群行,悲鳴則河決,馳走則山崩。”《方輿紀要》卷16滑縣:白馬山“今削落過半……蓋河水決溢,山久頹圮也。今縣東三十里有村曰白馬牆,尚沿舊名雲”。

⑦在今湖北襄樊市東南。《輿地紀勝》卷82襄陽府:白馬山“以白馬泉名”。

⑧在今湖北竹山縣西南三十里。《水經·沔水注》:堵水旁“有白馬山,山石似馬,望之逼真。側水謂之白馬塞”。

⑨在今廣東恩平市南二十里。《方輿紀要》卷101肇慶府恩平縣:白馬山“高三百餘丈,延綿二十餘里,聳立如馬”。

⑩在今廣東封開縣東北。《輿地紀勝》卷94封州:白馬山在“在州東一百里。有巨石狀如馬”。《方輿紀要》卷101封川縣:白馬山在“縣東北百里,與麒麟山對峙。周五十里。石坂甚長,飛泉如練。正德中,僮巢其上,參議周用等剿平之,改名白鶴山”。

(11)亦名寶峰山。在今四川廣元市西十里。《寰宇記》卷135綿谷縣:白馬山,“平子仕後漢侍中,少學業於此”。《輿地紀勝》卷184利州:白馬山“又名寶峰山”。

(12)在今雲南姚安縣東十五里。《清一統志·楚雄府》 引《府志》:“舊有白馬現其上, 土人立祠祀之。”

(13)在今陝西勉縣西。《水經·沔水注》:“濜水又南徑張魯治東,水西山上有張天師堂,於今民事之。庾仲雍謂山為白馬塞。”《寰宇記》卷133西縣:白馬山,“《漢水記》雲,西縣有白馬山。又《張衡家傳》雲,衡於濜口升仙時乘白馬,後人遙望山上往往有白馬, 因以為名”。


(1)古山名。(1)在今山西省盂縣東北。《山海經·北山經》:“白馬之山,其陽多石玉,其陰多鐵,多赤銅。木馬之水出焉。”北于山上置白馬關。(2)又稱白馬阪。在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北邙山北麓。《資治通鑑》:北魏昌三年(527年),寶寅以關中叛。蕭贊在洛陽聞之,懼而出走,至此被擒。(2)今山名。在湖南省隆回縣西北部與漵浦縣交界處。屬雪峰山。東北—西南走向,長12千米。主峰海拔 1781 米。由花崗岩和花崗閃長岩構成。盛產杉和松。建有林場。山頂舊有寶蓮寺,石牆鐵瓦結構尚存。

詞語分解

  • 白馬的解釋 .白色的馬。《左傳·定公十年》:“ 公子地 有白馬四。公嬖 向魋 。 魋 欲之。” 三國 魏 曹植 《白馬篇》:“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 明 高濂 《玉簪記·鬧會》:“分經來白馬,洗鉢起黃龍
  • 山的字典解釋 山 ā 地面形成的高聳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巒。山川。山路。山頭。山明水秀。山雨欲來風滿樓(喻衝突或戰爭爆發之前的緊張氣氛)。 形狀像山的:山牆(人字形房屋兩側的牆壁。亦稱“房山”)。 形容大聲:山響

歷史地名推薦: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舊自治州名。年由恩施地區改置。在今湖北省西南部。轄恩施市及建始、利川、鹹豐、巴東、宣恩、來鳳、鶴峰等縣。自治州人民政府駐恩施市。年改名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白馬山歷史

相關歷史

白馬山_白馬山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