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官職>> 總統府政事堂

總統府政事堂

北洋政府總統府的內部機構。袁世凱於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五月一日公布其御用的“新約法”。因為“新約法”規定以大總統直接兼任行政首長,原來居於內閣地位的國務院當然不容許再存在,遂於五月三日取消國務院,在總統府設政事堂以代替國務院。政事堂是最高的行政中樞,設國務卿一人為主官;並設左丞和右丞佐助國務卿工作;其下置參議八人,審議法令。政事堂直轄的機構有機要、法制、銓敘、印鑄、主計五局和司務所。其中法制、銓敘、印鑄三局原屬國務院(政事堂仍改為國務院時仍隸國務院),機要、主計二局和司務所是新設的。政事堂的地位,屬於大總統辦公廳的性質,國務卿雖是總理國務的政事堂的主官,但他的地位只是“贊襄”大總統,只有幕僚的身份,沒有國務員的性質。通過政事堂機要局和主計局,袁世凱實際掌握著最重要的政權和財權,使各部降居事務機關的地位,在政事堂內部,左右丞和國務卿的地位相差無幾,對國務卿起著牽制的作用,便於他的操縱。這樣,袁世覬利用政事堂可以把一切實權集中在自己手中,改國務院為政事堂是其通向帝制的一個重要步驟。民國四年(公元1915年)十二月,袁世凱承認“帝位”,稱帝以後,雲南發動起義,各地紛紛回響,袁世凱在四面楚歌的形勢下,不得已於次年三月二十二日發表申令,撤銷承認帝位案。三月二十五日,參政院通過袁的撤銷承認帝位案。袁世凱仍以總統自居,五月八日改政事堂為國務院,聲稱是恢復舊制。

總統府政事堂字典分解

總統的解釋 (1) [president;the Executive](2) 在實行總統制政體的共和國里被選為國家元首和行政首腦的官員美國總統(3) 在實行議會制政體的共和

也學習下:總統官【歷史官職】

官名。清末新陸軍一軍之長官。光緒三十年(1904)定新陸軍營制,始置。每軍一人,從一品,正都統充,簡放。職統領一軍。唯平時不編軍,故不常置。

總統府政事堂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