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郎中

吏部郎中怎么寫好看

吏部郎中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官名。① 晉南北朝吏部郎互稱,為尚書省吏部曹長官。參見“吏部郎”。②吏部頭吏部司長官。唐高祖武德三年 (620) 改選部郎置,員二人。一掌考定核實文官資歷檔案班秩階品告身,一掌選補流外官。高宗、武則天時曾隨本司改名司列大夫天官郎中,尋各復舊。初為正四品上,貞觀二年(628)改從五品上。五代因之。北宋前期為五品寄祿官,神宗元豐(1078—1085)改制後置四員,從六品,分掌尚書左、右選,侍郎左、右選,協助尚書、侍郎管理文武官銓選之事,其資序在知府以上。或加尚左、尚右、侍左、侍右諸名目。詳見各條。③吏部佐貳官遼朝為南面朝官。金朝置二員,一掌文武選、流外遷用、官吏差使、行止名簿、封爵制誥之事,一掌勛級酬賞、蔭襲、循遷、致仕、考課、議謚之事,皆為尚書佐官。元朝略同。從五品。明初置,正五品,旋罷。清初亦置,後罷。④ 吏部諸司郎中統稱。如隋、唐、五代、兩宋之吏部、司封、司勛、考功郎中,明、清之文選(總部、選部)、驗封、稽勛、考功郎中等。


官名。為吏部官員,掌文官階品等。《新唐書·百官一·吏部》:“吏部郎中,掌文官階品、朝集、祿賜,給其告身、假使,一人掌選補流外官。”唐代吏部設郎中二人,一人掌文官階品等,一人掌選補流外官。流外官,指不在正規文官之內的官,多屬吏員性質。其後,五代、宋、金,元皆設此官,其職掌也大體相同。見《歷代職官表·第三表·吏部》。

詞語分解

  • 吏部的解釋 古代官制六部之一。主管吏的任免、考課、升降、調動等事務。長官為吏部尚書。位次在其他各部之上時韓愈吏部權 京兆。;; 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吏部擬用左通政。;;清; 張廷玉《明史》 又道改南京吏
  • 郎中的解釋 ∶中醫醫生 ∶對他人親隨的敬稱兄長,這幾位郎中,是張都監相公處差來取你。;;《水滸傳》 ∶官名。清朝六部以下設司,司設長官郎中 ∶宮廷的侍衛詳細解釋.官名。始於 戰國 。 秦 漢 沿置。掌管門戶、

歷史官職推薦:兩京諸市令

官名。唐朝京城長安 今陝西西安、東都 洛陽 諸市長官,隸太府寺,各置一員,從六品上,管理市場財貨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偽輕重。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吏部郎中歷史

相關歷史

吏部郎中_吏部郎中介紹_歷史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