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丞

太常丞怎么寫好看

太常丞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官名。兩漢晉南北朝太常副貳,員一人,掌管宗廟祭祀禮儀的具體事務,總管本府諸曹,參議禮制。兩漢多用博士議郎充任。西漢秩千石,東漢比千石,魏、晉、南朝宋七品,梁五班,八品、六百石北魏增置少卿為太常之副,丞居其下,文帝太和十七年 (493) 定為五品下,二十三年改從六品。北齊太常寺,以卿、少卿為長貳,丞參寺務,從六品。隋、唐、五代員二人,管理本寺日常公務。隋初從六品,煬帝改從五品,唐從五品下。唐高宗、武則天時曾隨本寺改名奉常丞、禮丞,旋各復舊。北宋員一人,前期卿、少卿為寄祿官,置寺官掌寺務,丞以久任禮官品階較高者充任,理寺務,正五品。神宗元豐 (1078—1085) 改制後,復成為卿、少卿的佐官,從七品。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省,紹興三年 (1133) 復置,孝宗隆興元年 (1163)省,二年復置。遼朝為南面官。金朝亦置,正六品。元世祖中統元年 (1260) 設太常寺,置丞一員掌寺務,至元二年 (1265) 以翰林兼攝寺務,丞佐之,九年設卿、少卿,丞始成為屬官。後寺改升太常禮儀院,遂罷。明初置太常司丞,正五品,洪武三十年(1397)後復改太常寺丞,置二員,正六品。清初置滿洲一員,漢左、右丞各一員,正六品; 光緒十二年(1886) 增滿洲一員。掌管祭祀品式,遴補吏員,勾稽廩餼。後省。自北齊以來,亦稱“太常寺丞”。


官名,為太常卿的佐官,俸比千石,掌行禮及祭祀小事,總曹事。見《後漢書·百官志》,參看“太常”、“太常卿”條。漢景帝中元六年改奉常為太常,其屬官有丞,掌管內部事務。北齊太常寺有此官。宋代太常丞也為副佐,協助卿、少卿處理寺內事務。清初太常丞為寺正官,直到乾隆以後才改為屬官,滿洲二人,漢人二人,共四人,正六品。參看《通典·職官七·太常卿》、《宋史·職官四·太常寺》、《歷代職官表·太常丞》、《清史稿·職官二·太常寺》。

詞語分解

  • 太常的解釋 官名,掌禮樂郊廟社稷事宜 獻之太常。;;明; 劉基《郁離子;千里馬篇》詳細解釋.古代旌旗名。《書·君牙》:“厥有成績,紀於太常。” 孔 傳:“王之旌旗畫日月曰太常。”《文選·張衡<東京賦>》:“建辰
  • 丞的字典解釋 丞 é 幫助,輔佐:丞相(古代輔佐帝王治理國家大事的統率百官的最高大臣)。 封建時代輔佐主要官員做事的官吏:府丞。縣丞。 古同“承”,秉承。 筆畫數:; 部首:一; 筆順編號:

歷史官職推薦:磨勘司右司副

見“磨勘司左司副”。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太常丞歷史

相關歷史

太常丞_太常丞介紹_歷史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