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官職>> 太學

太學

學校名。周朝置為王公貴族子弟之學府,即大學,高於國小一級。八歲入國小,十五歲入大學,束髮受教,學習成年人的各種禮儀。《禮記·王制》:“天子命之教,然後為學。國小在公宮南之左,大學在郊。天子曰辟雍,諸侯曰泮宮。”漢武帝用董仲舒建議興太學,傳授儒家經典,以博士為師,以造就官僚人才。東漢更盛,順帝時有學舍二百四十房,千八百五十室。質帝時就讀的太學生達三萬。三國魏沿置。西晉初太常所置國子學,亦習慣稱為太學。東晉置,又別立國學南朝宋、齊等僅置國子學,隸太常。於國子學置太學博士,為國子諸學之一。北魏北齊等與國子學、四門學並置,地位低於國子學,學生人數多於國子學。郡國學亦稱太學。北周置,而不置國子學。隋唐五代為國子諸學之一。隋置博士五人、助教五人,學生三百六十人。高祖仁壽元年(601),罷國子學,唯立太學,仍置博士五人,總知學事。煬帝大業三年(607)復舊制,博士、助教均減為二人,學生五百人。唐沿置,博士三至六人,助教亦三至六人,掌教文武官五品以上及郡縣公子孫,從三品之曾孫入學者。分五經為業,每經百人。宋朝沿置為最高學府。宋仁宗慶曆四年(1044)置,內舍人二百人,由八品以下官員及平民子弟中招收。神宗熙寧元年(1068)增置外舍人一百人。四年行三舍法,自外舍升內舍,再升上舍。徽宗創辟雍為外學。南宋高宗紹興十三年(1143)重建。先後所設學官有國子祭酒、司業、博士、直講、丞、主簿等。學職有學正、學錄、學諭等。西夏仁宗人慶二年(1145)設,仁宗親臨祭孔儀式,並對師生分別給予賞賜。金朝設,隸於國子監,位在國子學下。置博士四人,後減二人,助教四人,後僅置一人。明清時作為國子監之俗稱。詳見“國子監”。


漢武帝置,為當時國家的最高學府,設學官,立五經博士,教授弟子。《後漢書·襄楷傳》:“太學,天子教化之宮也。”《後漢書·魯恭傳》:“(魯恭)十五,與母及丕俱居太學,學《魯詩》。”《後漢書·和帝紀》:“賜博士員弟子在太學者布,人三匹。”註:“武帝置博士弟子,昭帝增員滿百人,宣帝倍之,元帝更設員千人,成帝更增員三千人。”《後漢書·朱樂何列傳·朱暉傳》:“暉尋以病去,卒業於太學。”

太學字典分解

太學的解釋 [the highest seat of learning in ancient times in China] 中國古代最高學府,即國學觀太學。—

太的解釋 太 tài 過於:太長。 極端,最:太甚。太平。 高,大:太空。太學。 很:不太好。 身分最高或輩分更高的:太老伯。太夫人(舊時尊稱別人的母親)。 筆畫數:4

學的解釋 學 (學) xué 效法,鑽研知識,獲得知識,讀書:學生。學徒。學習。學業。學友。學者。學閥。學制。學歷。學步邯鄲(譏諷人只知模仿,不善於學而無成就,亦作“邯鄲

不妨一看:太白湖【歷史地名】

①即今湖北黃梅縣西南太白湖。《方輿紀要》卷76黃梅縣“源感湖”條下:“太白湖在縣西南四十里。其相近者曰南北柴池湖……今皆掌於河泊所。”②在今湖北武漢市蔡甸區西南漢江分洪區一帶。《水經·沔水注》:“沔水又東南徑沌水口,水南通沌陽縣之太白湖。”《方輿紀要》卷76漢陽府:太白湖在“府西百里九真山之南,西南接沔陽州界。一名九真湖,一名白湖。周二百餘里。春夏泛濫,與楊孟池、新灘、馬影、蒲潭、沌河,合而為一

太學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