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事件>> 節度使之設

節度使之設

唐初沿隋舊制,在一些重要地區設總管,總攬數州軍事。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改總管為都督貞觀三年(公元629年)以後,行軍即稱總管,本道即稱都督。景雲元年(公元710年)十月薛訥為幽州鎮守經略節度大使,景雲二年賀拔延嗣為涼州都督充河西節度使,自此始有節度使之稱號。開元年間,朔方、隴右、河東、河西諸鎮均置節度使。每以數州為一鎮,節度使即轄此數州,州刺史成為其下屬,或節度使本身兼任所駐州刺史。節度使又多兼按察、安撫、度支等使,統管軍事、民政和財政,權力很大。天寶初年,沿邊設九節度使、一經略使,即:安西節度使,治所在龜茲(今新疆庫車),統兵二萬四千。北庭節度使,治所在北庭都護府(今新疆吐魯番東南),統兵二萬。河西節度使,治所在涼州(今甘肅武威)統兵七萬三千。朔方節度使,治所在靈州(今寧夏靈武縣西南)統兵六萬四千七百。河東節度使,治所在太原府(今山西太原)統兵五萬五千。范陽節度使,治所在幽州(今北京),統兵九萬一千四百。平盧節度使,治所在營州(今遼寧錦州西),統兵三萬七千五百。以上兩鎮主要對付奚、契丹。隴右節度使,治所在鄯州(今青海樂都),統兵七萬五千。劍南節度使,治所在益州(今四川成都)統兵三萬九百。嶺南五府經略使,治所在廣州,統兵一萬五千四百。安史亂後,內地亦多設節度使,領州多至十餘,少亦不下二、三。戰將有功者多授此職。唐代後期,一些地區的節度使紛紛擁兵自大,不奉朝命,世稱藩鎮。北宋初年,趙匡胤收回兵權,節度使成為將相宗室勛戚的榮譽稱號,並不赴任,或赴任而無實權。遼、金均設此官,元代廢除。

節度使之設字典分解

節度的解釋 (1) [be moderate in]∶節制調度;部署(2) [rule]∶規則;分寸日月之行,有常節度

多看看:節帥【歷史知識】

①唐後期節度使的尊稱。②清代總督、巡撫之尊稱。

節度使之設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