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事舍人

通事舍人怎么寫好看

通事舍人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官名。(1)中書省屬官。亦稱中書通事舍人、中書舍人東晉始置,掌呈奏案章,七品,多選名流充任。後省,由中書侍郎兼其職。南朝復置,員四人,漸引用有才幹的寒士,於呈奏本職外,兼掌詔令,入直內廷,出宣帝命,凡有奏,由其持入參決,遂奪中書侍郎之職,權傾天下。梁後期改名中書舍人北朝亦稱中書舍人。參見“中書舍人”。(2)隋初置為內史省(中書省的改稱)屬官,員十六人。職如前朝謁者,掌承旨傳宣之事,從六品上。開皇三年(583)增為二十四員。大業三年(607)改名通事謁者,從六品,隸謁者台。唐武德四年(621)廢謁者台,復名通事舍人,員十六人,從六品上。掌朝見引納、殿廷通奏、承旨宣勞等事,選善辭令者充任。隸四方館,名義上屬中書省。北宋改隸閤門,亦稱閤門通事舍人,員十人,從七品。朝會宴幸時贊相禮儀,傳宣引班,贊其拜舞之節而糾其違失。號為閤職。為武臣清要之選。遼代為南面朝官,隸門下省通事舍人院。金復稱閤門通事舍人,員二人,從七品。時閤門司隸宣徽院。元代置於侍儀司,隸禮部。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始置十四員,後或減或增,至治元年(1321)以後定置十六員,從七品。元末朱元璋吳元年(1367)亦置,隸侍儀司,明洪武四年(1371)定為從九品。後改侍儀司為殿廷儀禮司(鴻臚寺),遂罷。(3)北魏門下省屬官。太和十七年(493)定為六品上。麴氏高昌國亦置,地位較高。(4)東宮屬官。南朝齊、梁、陳皆置,亦稱東宮通事舍人,掌傳宣令旨、內外啟奏。梁位一班,陳九品。北齊太子門下坊屬官有通事舍人。隋初隸太子典書坊,員八人,正七品,掌導引東宮官員辭見,承令勞問。大業三年改名宣令舍人。唐復舊名,隸太子右春坊,員八人,正七品下。遼為南面朝官,隸太子右春坊。明置二員,隸詹事府。清初沿置,從九品。順治十五年(1658)省。

詞語分解

  • 通事的解釋 舊指翻譯人員詳細解釋.交際往來之事。《周禮·秋官·掌交》:“掌邦國之通事而結其交好。” 鄭玄 註:“通事,謂朝覲聘問也。”.通報傳達。 漢 劉向 《新序·雜事二》:“ 靖郭君 欲城 薛 ,而客多以
  • 舍人的解釋 .官名。《周禮·地官·舍人》:“舍人掌平宮中之政,分其財守,以灋掌其出入者也。”本宮內人之意,後世以為親近左右之官。 秦 漢 有太子舍人,為太子屬官; 魏 晉 以後有中書通事舍人,掌傳宣詔命; 隋

歷史知識推薦:胡瓌

遼范陽今北京人,一說契丹人,亦作慎州烏索固部落人。善畫馬,以契丹族的遊牧生活為題材。畫法精緻細巧,能曲盡草原景趣,被稱為“絕代之精技”。傳世作品有《卓歇圖》等。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通事舍人歷史

相關歷史

通事舍人_通事舍人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