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知識>> 鄉試

鄉試

科舉三級考試之一。屬初級考試。唐宋時稱“鄉貢”、“解試”。由各地州、府主持考試本地舉人,一般在八月舉行,故又稱“秋闈”。金代以縣試為鄉試,由縣令為試官,取中者方能應府試。章宗明昌元年(1190),罷鄉試。元代在行省舉行,但腹里則分別在河東、山東二宣慰司和真定、東平、大都、上都四路舉行,共十七處。考試分兩榜,蒙古、色目人榜只試兩場:第一場,經問五條,於四書中設問,用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第二場,試經史、時務策一道。漢人、南人榜試三場:第一場,明經、經疑二問,於四書中出題,經義一道;第二場,古賦、詔誥、章表內科一道;第三場,試經史、時務策一道。解額為三百人,蒙古、色目、漢人、南人各七十五人,各地均有定額。中選者才能赴會試。明、清兩代定為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舉行,凡本省生員與監生、蔭生、官生、貢生,經科考、錄科、錄遺合格者,均可應試。逢子、午、卯、酉年為正科,遇慶典加科為恩科。考期亦在八月。各省主考官均由皇帝欽派。明代亦分三場:第一場,試四書義三道,經義四道;第二場,試論一篇;第三場,試經史策五道。主要以四書文取士。清承明制,屢有變更,至乾隆五十二年(1787)成為定製:第一場,試四書文三篇,五言八韻詩一首;第二場,試五經文五篇;第三場,試經史、時務策五道。明清鄉試均有一定的錄取名額。中式者稱為“舉人”,第一名稱“解元”。凡中式者均可參加次年在京師舉行的會試。參見“解試”。

鄉試字典分解

鄉試的解釋 [the imperial exam at the provincial level;triennial examination] 明清兩代在省城舉行每三年一次

鄉的解釋 鄉 (鄉) xiāng 泛指小市鎮:鄉村。窮鄉僻壤。 自己生長的地方或祖籍:家鄉。故鄉。鄉井。鄉里(a.家庭久居的地方;b.同鄉的人)。鄉黨(鄉里)。鄉試。 中

試的解釋 試 (試) shì 按照預定的想法非正式地做:試車。試圖。試航。試問。嘗試。試金石。 考,測驗:試場。試卷。試題。筆試。考試。口試。 筆畫數:8; 部首:訁;

不妨一看:鄉貢【歷史官職】

唐代由府州薦舉士人應禮部考試的制度。唐制,凡不屬官學生徒的士人,如欲應禮部的考試,須先帶著身份、履歷證書,到縣報名,經縣考試合格,升於州,州再加以考試,稱為“解試”。解試合格後,即取得了參加禮部舉行的省試的資格,由府州解送到尚書省。其初每州根據人口多少限貢一至三人,而事實上人數並無嚴格限制。

鄉試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