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知識>> 三官

三官

大樂正、大司寇、司市合稱,見於《禮記》。②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合稱,見於《禮記》。③司馬、司徒、司空合稱,見於《左傳》。④春秋戰國齊國指軍隊執掌鼓、金、旗以發布號令的三種官,見於《管子》。⑤管理農、商、工的田師市師、器師三種官的合稱,見於《荀子》。⑥西漢上林三官的省稱。⑦魏、晉、南北朝廷尉三官或建康三官的省稱。

三官字典分解

三官的解釋 (1).古代三種官的合稱。指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禮記·王制》:“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齋戒受質,百官各以其成,質於三官。”《左傳·昭公四年》:“使三官書之

三的解釋 三 sān 數名,二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叄”代):三維空間。三部曲。三國(中國朝代名)。 表示多次或多數:三思而行。三緘其口。 筆畫數:3; 部首:

官的解釋 官 guān 在政府擔任職務的人:官吏。官僚。官邸。官腔。官署。官廳。官爵。 屬於國家的或公家的:官辦。官費。官方。官府。 生物體上有特定機能的部分:感官。器官

順便了解:三十而立【歷史典故】

指人到三十歲正是立業之年,應當有所建樹。孔子在談到自己一生成長過程時說,我十五歲時開始立下學習的志願,三十歲時學業有所成就;四十歲時能知道事物的道理而不感到疑惑,五十歲時懂得事情所以然的道理而窮道達變;六十歲時見聞廣博,遇事可立辨曲直善惡;七十歲時能按自己心愿而又不超越法度。後人把人的三十歲叫做“而立”之年。【出典】: 《論語·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三官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