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知識>> 中書令

中書令

歷史字典解釋:

官名。(1)西漢中書謁者令之省稱。(2)三國文帝初初年置,為中書省長官之一,與中書監皆三品,而班次略低。掌收納奏章、草擬及發布皇帝詔令,權任甚重。三國吳亦置為中書長官,主草擬詔令。西晉沿置,三品。東晉時納奏、擬詔、出令之任移歸散騎省、西省,遂成閒職,多授予宗室、大臣,以示禮遇。南朝中書省復掌納奏、擬詔、出令,然權歸中書舍人,此職多用為重臣加官。南朝宋三品,梁十三班,三品、秩中二千石北朝亦置為中書省長官之一,北魏北齊皆三品。隋改稱內史令。唐武德三年(620)復置,為中書省長官,總省事,員二人,正三品。與門下、尚書省長官並為宰相,在政事堂共議國政。高宗以後,在三省長官中權任最重。龍朔二年(662)改稱西台右相,鹹亨元年(670)復舊;光宅元年(684)改稱鳳閣內史,神龍元年(705)復舊;開元元年(713)改稱紫微令,五年復舊;天寶元年(742)改稱右相,至德二載(757)復舊。大曆二年(767)升為正二品,名位雖高,但預政事。唐中期以後,常加“檢校”名義,以褒賞功臣或用為藩鎮加官。北宋前期為二品寄祿官,元豐改制後復為中書省長官,正一品,然因位尊未嘗除授,以尚書右僕射中書侍郎代行其職。南宋省。遼重熙十三年(1044)復置,在南面官中品位最高,然非實職。或用作親王、大臣尊號。西夏建國初期為全國政務長官,掌宣發命令,多由党項親貴充任。金前期雖三省並立,然中樞政務屬尚書省,此職為無職掌的尊號,後隨省廢。蒙古國時期,漢人文官“必闍赤”或號中書令,為漢人隨意選擇的譯名,非實稱。元代為中書省長官,典百官,員一人,例由皇太子兼領,不常設。中書省政務由左、右丞相主持。明初罷。

詞語分解

  • 中書的解釋 .皇宮中的藏書。亦特指宮中記事的書。《漢書·儒林傳·孔安國》:“ 成帝 時求其古文者, 霸 以能為《百兩》徵,以中書校之,非是。” 顏師古 註:“中書,天子所藏之書也。”《後漢書·伏湛傳》:“ 永和
  • 令的字典解釋 令 í 〔令狐〕a.古地名,在今山西省臨猗縣一帶;b.複姓。 令 ǐ 量詞,印刷用的原張平版紙五百張為一令。 令 ì 上級對下級的指示:命令。法令。朝(乷 )令夕改。 古代官名:縣令。令尹。尚書令

歷史知識推薦:宣徽院副使

即“宣徽副使”。

中書令_中書令介紹_歷史知識
中書令_中書令介紹_歷史知識糾錯

猜你喜歡:


中書令_中書令介紹_歷史知識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if item.fback}}
管理員回覆:{{item.fback}}
{{/if}}
{{/ea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