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典網>>歷史上的今天>> 1930年>> 1月5日

毛澤東撰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30年1月5日

1927年大革命失敗以後,黨的工作重點由城市轉入農村,國革命暫時進入低潮,毛澤東同志領導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根據地。但是,當時黨內有“左”傾思想的人,仍幻想以大城市為中心舉行武裝起義;而以林彪為代表的有悲觀思想的“右”傾機會主義者,在強敵進攻面前,懷疑革命根據地發展的前途,提出了“紅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問。他們不相信革命高潮很快就要到來,不願經過艱苦奮鬥創建農村革命根據地,主張用輕便的流動游擊方式去擴大政治影響,等到全國各地爭取民眾的工作做好了,再來一全國武裝起義。
  1930年1月5日,毛澤東為了批判黨記憶體在的悲觀思想,給林彪寫了一封信,這封信就是後來收入《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毛澤東在信中批評了林彪的錯誤思想,指出:一、現在中國革命的主觀力量雖然弱,但是立足於中國落後的脆弱的社會經濟組織之上的反動統治階級的一切組織(政權、武裝、黨派等)也是弱的。二、1927年革命失敗以後,革命的主觀力量確實大為削弱了,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現在雖只有一點小小的力量,它的發展會是很快的。三,對反革命力量的估量,決不可只看它的現象,要去看它的實質。1928年底到1929年初,敵人對井岡山根據地進行三次“會剿”,好象很有力量,其實英、美、日在中國的鬥爭已十分露骨,軍閥混戰業已形成,實質上這是反革命潮流開始下降,革命潮流開始復興。四、現實的客觀情況是,各種矛盾都向前發展了,全國布滿了乾柴,很快就會燃成烈火。
  毛澤東在信中運用唯物辯證法,科學地分析了國內政治形勢和敵我力量對比,批判了誇大革命主觀力量的盲動主義和看不到革命力量發展的悲觀思想,認為這是“於中國革命的實情不適合的”。信中充分估計了建立和發展紅色政權在中國革命中的意義和作用,提出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思想。明確指出:“紅軍、游擊隊和紅色區域的建立和發展,是半殖民地中國在無產階級領導之下的農民鬥爭的最高形式”,“是促進全國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毛澤東在給林彪的這封信中,實際上已經開始形成了以農村包圍城市,然後奪取城市的思想,這是在中國這樣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東方大國里進行革命鬥爭所作出的新結論,是對馬克思主義關於武裝奪取政權理論的重大發展。

1月5日發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