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義縣懸空寺千古之謎 顓頊與妃嬪埋骨於此?(1)

在遼西古城義縣的閭山深處,一位六旬老人長年累月看守著一座古老的寺院。這座建於懸崖峭壁上的古寺的前世淵源,引發了民間學者和權威專家的唇齒爭鋒。這座古寺究竟隱藏怎樣的懸謎?

開版語

何謂“風物”?徐霞客足下的山川地理是風物,李時珍尋覓的奇花異草是風物,沈括筆端的機巧神工也是風物。風物有形亦無形,微觀亦巨觀,江河湖海縱然氣象萬端,一朵路邊野花里難道就無大千世界?

放眼遼寧,熟悉而陌生,我們不是知道得太多而是太少,哪怕是一些耳熟能詳的舊聞舊物,重新梳理後極可能別有洞天。一道嶺、一條河、一座古城、一個山洞也許就暗藏著一段動人的故事;一棵樹、一朵花、一把短劍、一塊斷碑,沒準就涵括著令心靈悸動的傳奇。

我們將帶您走進這有關風物的故事與傳奇里,在彼此坦誠的交流與共鳴中,一道求解真知,豐富學識,令鄉土之愛涌動心田,親近我們久違的萬物自然。

義縣醫巫閭山景區有位宋大爺,年逾六旬與世無爭,長年累月隱居於閭山深處看護著一座古老的寺院。這寺院說來也奇,主體建築居然不在山間平地,而是深“嵌”在十幾丈高的懸崖峭壁上!

撲朔迷離的前世淵源

寺院旁的密林里有種羽毛艷麗的“玲瓏鳥”,只嫩嫩一啼,數里之外便能聽得真切。每日凌晨,宋大爺在這脆嫩的鳥鳴聲中甦醒,撥開如薄紗般的盈面乳霧,仿佛置身海島仙山。正午時分,無論山外的世界如何喧囂煩擾,這裡的山水始終安寧如故,空氣清幽得似乎能擰出水來。紅日西垂,宋大爺鎖上寺門沐浴在夕陽溫煦的金輝里,坐待靜謐佳夜、月色滿庭。

這處清修之地名為寶林樓,別說在國內,就算在本鄉本土也名氣平平。在義縣,寶林樓的名號遠低於北魏的萬佛堂與遼代的奉國寺,但這些年,卻不知有多少香客翻山越嶺來此地,欲登樓觀瞻。不過若被宋大爺看出面相不善,多半會以“善緣未到”為由一笑婉拒。“三皇五帝待的地兒,26位皇帝拜祭的地兒,是誰想看就能隨便看的嗎? ”這是宋大爺的心裡話。有人曾勸宋大爺下山養老享享清福,宋大爺將寶林樓的門鑰匙系在腰間,拍一拍,笑道:“這兒挺好,我哪兒也不去! ”

話說北嶽恆山有座懸空寺,亭台樓閣建於離地幾十米高的巉岩陡壁上,巧奪天工天下聞名。論形制規模、世間名氣,義縣的寶林樓自然甘拜下風,但若論資排輩、細說淵源底脈,較之寶林樓,恆山懸空寺怕是連擺擂叫陣的資格都沒有。

恆山懸空寺建於距今約1400年的北魏後期,義縣寶林樓的成因卻要從中華先祖——炎帝說起。恆山懸空寺的家底條分縷析,而寶林樓的前世今生直到今天也沒人說得清。說不清還好辦,惱人的是,無論是民間學者還是權威專家,一提寶林樓,立刻便唇齒爭鋒,各說各話,以致將寶林樓的話題越說越深,越爭越玄,炎帝、顓頊、共工、伯夷、叔齊……誰也猜不透,這小小的寶林樓里究竟隱伏著幾多關乎中華上古源流的史前懸謎?

炎帝曾在此休養生息?

寶林樓的峭壁下供奉兩座祠堂,一是東方朔祠,一是炎帝祠。炎帝祠兩側的青磚牆面上刻有這樣一副對聯:火德教化稱炎帝,品定榖(gǔ)藥謂神農。祠堂正殿里的炎帝塑像身披大紅衣氅,手持禾穀稻穗,濃眉虬髯一臉正肅。據《炎漢古剎說》記載,四世炎帝“榆網”施暴政於民,黃帝起兵,炎帝在中原敗北,逃往雲夢,選居閭山石屋休養生息。

炎帝作古後,其子嗣為祭祀他,由雲夢真人主持,在他居住過的石屋修建了廟宇,供奉盤古氏、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五龍氏、神農氏、女媧氏和炎帝榆網等先祖,建成了一座炎帝古剎。當地人說,那座炎帝古剎就是今天寶林樓的炎帝祠,過去叫“神農罐”,也就是炎帝的陵墓。除神農罐外,寶林樓以前還有八卦神農雙塔(七級單檐式雙塔)和神農碣,是中國乃至世界最早出現的人文景觀,比埃及金字塔還早建300年,堪稱世界之最!

寶林樓的炎帝祠及相關說法令人困惑。據正史記載,炎帝部落起源於陝西、河南一帶,湖南等南方省份如今還在為標註炎帝故里的正宗地位爭搶不休。無論炎帝來自中原還是南方,何曾與遼寧有關?炎帝被黃帝擊敗後,據稱炎黃兩族合為一部繁衍生息,從而奠定了今天華夏族的千年根基,炎帝又怎會北上入遼,棲身於這名不見經傳的荒郊野嶺?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