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典網>>歷史上的今天>> 1960年>> 8月3日

尼日脫離法國殖民統治,宣布獨立。

1960年8月3日

尼日共和國位於西非撒哈拉大沙漠南部。15世紀,在尼日的西北部出現了阿加德茲蘇丹國。1908年,尼日淪為法國殖民地。此後,尼日人民對法國殖民者進行了長期的武裝抵抗。1958年12月,尼日成為“法蘭西共同體”內的一個“自治共和國”。1960年7月31日,尼日退出“法蘭西共同體”,同年8月3日,正式宣告獨立,成立了尼日共和國。尼日是西非的一個內陸國,因尼日河流經這裡而得名。尼日河是西非最大的一條河流,全長4200公里,在尼日境內的部分長550公里。
  尼日首都尼亞美緊傍尼日河。1960年尼日獨立時,尼亞美不過是個人口僅3萬的小鎮。然而,今天的尼亞美已經是人口40多萬的新都了。市內平整的柏油馬路在樹蔭下伸展,新穎的大樓拔地而起。特別是最近幾年的建設,使尼亞美披上了新裝。尼亞美跨河而建,一條900米長的大橋連結南北兩岸。城市的大部分在河北,南岸東部是居民區,西部是尼亞美大學。這所大學是科系齊全的高等學府,從1981年起已經培養出尼日自己的醫生。
  尼日的國旗由綠、白、桔黃三色組成,它象徵著國土的自然景色:南方是綠色的農業區,北方是黃沙漫漫的撒哈拉,兩者之間是色調多變的過渡地帶,喻之為白色,留待人們去開發、去創造。
  尼日人口約500萬。非洲人部族主要有豪薩族和哲爾馬族,集中在南部地區;阿拉伯人部族主要有圖阿雷格族和帕爾族,住在北部地區;另外還有少數歐洲人。豪薩族占全國人口的一半。尼日居民大多信奉伊斯蘭教。在國內,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豪薩語通行全國,官方語言為法文。
  尼日面積有126萬多平方公里,60%的國土覆蓋著漫漫黃沙。尼日的氣候基本上是撒哈拉型,溫度常在30℃以上,每年3到5月,氣溫高達40-50℃。事實上,尼日是世界上最熱的國家之一。這裡雨水稀少,過去被稱為“前途渺茫的沙中之國”。70年代以來,沙漠下的鈾礦得到開採,大批美元湧進,尼日日益富強起來。勘探查明,尼日鈾礦儲量有20萬噸左右,在非洲僅次於南非,居第2位,占世界第6位,成為世界鈾礦儲量最高的國家之一。鈾礦的收入占尼日國民收入總值的70%以上。
  原來尼日是個落後的農牧業國家,全國90%的人從事農牧業生產,可耕地僅占全國土地總面積的10%。為擺脫貧困和對舊宗主國的依賴,尼日充分利用本國資源,實行以鈾養農,達到發展經濟的目的。經過努力,尼日糧食產量基本能夠滿足本國需要。

8月3日發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