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典網>>歷史上的今天>> 1980年>> 10月4日

中國著名農學家,農業科技管理專家,新中國農業科學技術事業的主要開拓者和領導者陳鳳桐逝世。

1980年10月4日

1980年10月4日中國著名農學家,農業科技管理專家,新中國農業科學技術事業的主_歷史上的今天

 

陳鳳桐回到北京後,本著“有一分熱,發一分光”的革命精神,不願閒著‘等死’,經與北京市委和市政府領導聯繫,接受北京農業勞動大學顧問名義,積極參加農業教育改革工作。
  不久,“文化大革命”開始,他與其他許多老同志一樣,經歷了嚴峻考驗。1970年,北京農業勞動大學撤銷,陳鳳桐被安排住到海淀區成府街道,成為一名普通居民。此時,他儘管年事已高,但從不氣餒,表現出高潔品質,積極參加街道的社會活動,慷慨資助居民和公益事業;滿腔熱情地輔導居民學文化、學政治,受到街道居民的尊敬和稱讚。
  1976年,黨中央粉碎了“四人幫”反革命集團。緊接著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撥亂反正,陳鳳桐二十多年的冤案得到徹底平反,回到中國農業科學院擔任顧問,並恢復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職務。他義無反顧地與同志們商討農業科研發展構想,繼續為我國農業科技事業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1977年7月16日,陳鳳桐本著“我們搞過農業科學的人,有責任匯報工作和提出改進意見”的精神,及時向黨中央提出對我國農業科學工作的十一項具體建議;12月25日,他再次上報《關於中國農林科學院專業研究所體制的建議》。在此前後,他還給中國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高惠民、李文玉,著名土壤學家侯光炯等同志寫信,探討什麼是土壤肥力,包括哪些理化性狀,土壤肥力的標準是什麼,以及“如何創造出高產的肥力”等問題。他在信中還提醒專家們注意:“許多資料是從產量上找肥力,如能反其道而行之,從肥力上要求產量,不更快嗎?”他還強調,“科學工作應該走在生產的前面。”
  1978年3月,陳鳳桐以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身份應邀參加了全國科學大會。他在會上書面發言提出《對我國農業科學工作的十項建議》,內容包括:(1)當前農業科學的重大任務——將科研成果套用於生產、總結民眾經驗、引進外國新技術;(2)農業科學應首先為全國重點建設縣服務;(3)農藝如何和機械化結合;(4)土壤肥力標準問題;(5)關於農業經濟的研究工作;(6)農林牧三結合;(7)農業科學的協作問題;(8)關於培養人才問題;(9)建立農業科學學術報告會;(10)加強農業科技的宣傳推廣。他還號召:“我們農業科學工作者,必須站到生產第一線上來,有計畫,有重點,爭時間,通力合作,完成科研任務。”陳鳳桐這十項建議,反映了他一貫的科學研究思想,對我國農業科技工作有著重要指導意義。
  陳鳳桐在病危期間,仍一次又一次地向前往探望他的同志們詢問中國農業科學院和全國農業科技事業的發展情況,並提出自己的看法,直至他生命的最後一息。1980年10月4日,陳鳳桐因患癌症,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他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到終生,為發展我國農業科技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10月4日發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