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心繫蒼生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和文學家范仲淹,小時候家裡很窮,全靠母親省吃儉用供他讀書。在錢米最匱乏之時,母親每天只能給他煮米粥喝。去學校讀書時,只能把涼了的米粥劃成塊帶到學校充飢。同窗中有一位太守的兒子,對他很是同情,把好吃的東西帶給他。但他原封不動,一口也不吃。太守的兒子為此很不高興,他這樣解釋:“你送我東西,我感激不盡。但我如果吃了你送的美味佳肴,就會難以下咽我家的鹹菜稀飯,以後哪能過艱苦的日子呢?”太守的兒子聽了,對他的人品與操守愈發欽佩。

范仲淹心繫蒼生范仲淹在郴州為官時,一日正請同僚登樓聚餐,忽聽見樓下有哭聲,便讓人詢問緣故。原來是外地一讀書人死於客棧之中,親人無錢買棺木埋葬而發愁痛哭。范仲淹聽後立刻吩咐撤掉宴席,用餐費幫助外地旅客安葬了親人。後來他官至參知政事,職位與副宰相差不多,但生活仍非常儉樸。平日都是粗茶淡飯,珍惜每一粒米,每一縷布。但在幫助別人時卻慷慨豪爽,毫不猶豫,常用自己的俸祿資助貧困之人。

晚年時,他用自己的積蓄在家鄉開辦義莊、義田,購買了1000畝好地,選擇品德高尚的人經營管理,每年收入全都歸入義倉,用於救濟貧困者。這在當時就算是最佳的公益措施、慈善之舉了。而他本人卻一貧如洗,直到臨終也沒有一所像樣的宅第。去世時貧病交加,僅借官房暫息,終生實踐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行為準則。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