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津縣

延津縣怎么寫好看

延津縣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北宋政和七年(1117)改酸棗縣置,屬開封府治所即今河南延津縣。金貞祐三年(1215)升為延州,徙治今原陽縣東北延州村。元至元九年(1272)降為延津縣,還治今延津縣,屬南京路。二十五年(1288)屬汴梁路。明屬開封府。清雍正二年(1724)屬輝府。民國初屬河南河北道。1927年直屬河南省

②遼置,屬銀州。治所在今遼寧鐵嶺市。金皇統三年(1143)廢。


(1)古縣名。遼置,治今遼寧省鐵嶺市。為銀州治。金廢。(2)今縣名。在河南省北部。屬新鄉市。面積946平方千米。人口47.5萬。轄4鎮、14鄉。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西周為胙國和燕國(又作南燕)。春秋為胙國、燕國和廩延、棗邑。戰國為燕邑和酸棗邑。秦置燕縣(治今延津縣東北大城村)、酸棗縣(治今延津縣西南),均屬東郡西漢改燕縣為南燕縣,酸棗縣改屬陳留郡東漢改南燕縣為燕縣。西晉末改燕縣為東燕縣,屬濮陽國。北齊廢酸棗縣。隋開皇六年(586年)又置酸棗縣(治今延津縣城西),十八年改東燕縣為胙城縣,治今延津縣東北,二縣均屬滑州;大業初胙城縣屬東,酸棗縣屬滎陽郡。唐武德二年(619年)於胙城縣置胙州,四年廢,酸棗、胙城二縣屬滑州。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改酸棗縣為延津縣,以縣北黃河渡口延津命名,治延州店(今屬陽縣),屬開封府。《左傳》隱公元年(前722年):侵鄭,“至於廩延”。杜預註:“廩延,鄭邑,留酸棗縣北有延津。”金泰和八年(1208年)胙城縣移治華里店,即今延津縣北胙城。貞廞二年(1214年)升延津縣為延州;胙城縣移治宜村(今胙城西),為衛州治。元至元九年(1272年)廢延州為延津縣,屬汴梁路;大德年間移治今延津縣城,泰定元年(1324年)胙城縣還治華里店,屬衛輝路。明洪武十年(1377年)廢胙城縣入汲縣,十三年復置胙城縣,屬衛輝府;延津縣改屬開封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延津縣改屬衛輝府,五年廢胙城縣入延津縣。1913年屬豫西道,1914年屬河北道,1927年直屬河南省。1949年屬平原省新鄉專區。1952年屬河南省新鄉專區,1969年屬新鄉地區,1986年屬新鄉市。地處黃河故道,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微傾。文岩渠、大沙河、柳青河流經境內。屬南溫帶半乾旱氣候。農產以小麥、玉米、棉花、花生、油菜籽為主。工業有化肥、棉織、機械、農機製造、動力配件、皮革、印刷、麵粉、磚瓦、水泥等。新兗鐵路橫貫中部,新長、鄭滑公路經此。古蹟有千佛碑、萬壽塔、七級浮屠、酸棗閣、白馬塔、陳玉成殉難處等。

詞語分解

  • 延津的解釋 .即 延平津 。相傳 晉 時 龍泉 、 太阿 兩劍分離後於此會合化龍而去。 清 鈕琇 《觚賸·延平女子》:“想像 延津 沉古劍,相期 青塚 一歸魂。”.借指別後重逢之地。 明 陳所聞 《駐馬聽·殷
  • 縣的字典解釋 縣 (縣) à 中國省級以下的一種行政區劃。 縣 (縣) á 古同“懸”。 筆畫數:; 部首:厶; 筆順編號:

歷史地名推薦:戰坪墟

亦作展屏墟。即今江西臨川市西北展坪鄉。明弘治 《撫州府志》 卷: 臨川縣二十八都有戰平市。清同治 《江西全省輿圖》 卷: 臨川縣西有戰坪墟。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延津縣歷史

相關歷史

延津縣_延津縣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