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陽縣

涇陽縣怎么寫好看

涇陽縣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①秦置,屬北地郡治所在今平涼市西北四十里安國鎮油房莊。《史記· 秦本紀》: 秦昭王六年 (前301),“涇陽君質於齊”。西漢改屬安定郡。《後漢書· 隗囂傳》: 東漢建武二年 (26),“赤眉去長安,欲西北上隴,囂遣將軍楊廣迎擊,破之,又追敗之子烏氏、涇陽間”。後廢。三國復置。十六國後趙為隴東郡治。北周廢。

②十六國前秦皇始二年 (352) 析池陽縣置,屬扶風郡。治所在今陝西涇陽縣東南三十里故縣村。北魏鹹陽太平真君七年 (446) 廢,景明初復置。隋開皇三年 (583) 遷治今涇陽縣,屬雍州。大業初屬京兆郡。唐屬京兆府。元屬奉元路。明屬西安府。民國初屬陝西關中道。1928年直屬陝西省


(1)古縣名。秦置,治今甘肅省平涼市西北。屬北地郡。西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屬安定郡。東漢省。三國魏復置,仍屬安定郡。西晉廢。十六國後趙復置,為隴東郡治。北周廢。東漢建武二年(26年),赤眉起義軍與隗囂大戰於此。(2)今縣名。在陝西省中部、涇河下游。屬鹹陽市。面積792平方千米。人口49.7萬。轄12鎮、4鄉。縣人民政府駐涇乾鎮。西周涇陽邑,《詩經·小雅》“侵鎬及方,至於涇陽”,即此。戰國曾為秦國都(在今涇乾鎮西),因位於涇水之北,故名。西漢惠帝四年(前191年)改置池陽縣。前秦設涇陽縣,治今縣東南,屬鹹陽郡。北魏析縣境北部置雲陽縣(治今口鎮南長街一帶),屬北地郡。太和二十年(496年)鹹陽郡治遷池陽縣。北周於雲陽縣治兼置雲陽郡,建德中將池陽縣廢入涇陽。隋開皇三年(583年)廢雲陽、鹹陽二郡,涇陽移治今縣,與雲陽改屬雍州。大業三年屬京兆郡。唐武德三年(620年)雲陽縣治遷今雲陽鎮。貞觀元年(627年)更名池陽縣,八年復名雲陽縣。唐代屬京兆府。五代後唐同光初雲陽改屬耀州,金代復屬京兆府。蒙古至元元年(1264年)降為雲陽鎮,併入涇陽。明、清屬西安府。1914年屬關中道,1928年直屬陝西省。1950年屬鹹陽專區,1953年屬渭南專區,1956年直屬省。1958年涇陽併入三原縣,1961年復置,屬鹹陽專區。1968年屬鹹陽地區,1983年屬鹹陽市。地處關中盆地區中部。秦修鄭國渠,漢修白公渠,灌溉歷史悠久。今為涇惠渠和冶峪河灌區。屬南溫帶半濕潤氣候。農產以小麥、棉花、玉米、油菜籽為主。是省糧棉基地之一。鹹銅鐵路、鹹宋公路經此並設站。古蹟有鄭國渠渠首遺址,唐崇陵、貞陵,明代崇文塔。紀念地有中共安吳青訓班舊址。

詞語分解

  • 縣的字典解釋 縣 (縣) à 中國省級以下的一種行政區劃。 縣 (縣) á 古同“懸”。 筆畫數:; 部首:厶; 筆順編號:

歷史地名推薦:駱馬湖

亦作落馬湖。在今江蘇宿遷市西北。《大金國志》 卷: 天會九年 ,“撻懶之眾自淮東歸淮北,休兵於宿遷縣樂馬湖”。即駱馬湖。《明史·地理志》 宿遷縣: “西北有駱馬湖,皆入大河。” 《清一統志·徐州府一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涇陽縣歷史

相關歷史

涇陽縣_涇陽縣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