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龍潭鎮

龍潭鎮

①即今江蘇南京市東北龍潭鎮。《方輿紀要》卷20江寧府句容縣:龍潭鎮“地有龍潭,因名。鎮逼臨大江。明初置巡司,兼設龍潭水馬驛。建文四年燕王濟江,次龍潭,是也。正統二年復建歲積倉於此,為濱江要害”。清康熙、乾隆二帝南巡時,曾在此設行宮。

②一名龍灘場。即今四川榮縣東南七十五里龍潭鎮。清道光《榮縣誌》卷10:龍灘場“在今縣南七十里”。民國《榮縣誌》卷3:龍潭場在“南七十里”。

③即今四川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東南一百里龍潭鎮。清雍正十三年(1735)設縣丞於此,乾隆元年(1736)改為州同。民國初改縣佐。


(1)在遼寧省岫巖滿族自治縣西南部。面積192.5平方千米。人口1.6萬。鎮人民政府駐相榮,人口290。1958年設龍潭公社,1983年改鄉,1999年置鎮。特產柞蠶繭。有農機、繅絲等廠。 張莊公路經此。名勝有龍潭灣風景區。(2)在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東部、長江南岸。面積27.6平方千米。人口3.8萬。鎮人民政府駐龍潭,人口2.1萬。因鎮南蟠龍山陰有一“龍潭”得名。《讀史方輿紀要》:句容縣:龍潭鎮“在縣北八十里。地有龍潭,因名”。清初康熙、乾隆二帝南巡時曾在此設行宮。1949年為鎮。1993年花園鄉併入。產稻、小麥、油菜籽等。有水泥、石膏、保溫材料、機械等廠。京滬鐵路經此並設站。寧鎮公路經此。名勝古蹟有四池、九洞。(3)在安徽省霍邱縣西部、安陽山東麓。面積101.2平方千米。人口3.8萬。鎮人民政府駐龍潭,人口 7680。因鎮駐地東面有條小河較深,傳此河系老龍棲身之處,鄉民在此建寺祈雨,取名龍潭寺。後寺廟毀,簡稱龍潭。1949年建龍潭鄉,1958年成立飛躍公社,1983年復改龍潭鄉。1992年石廟鄉併入。1999年設鎮。為縣糧食產區之一。有複合肥、建材、糧油加工、磚瓦等廠。105國道、南葉公路經此。(4)在福建省永定縣東北部、撫溪上游。面積78平方千米。人口1.3萬。為著名僑鄉。鎮人民政府駐龍潭,人口 2010。境內下漈角有深潭,大旱不涸,故名。1993年由撫市鎮析置龍潭鄉,1997年改置鎮。產烤菸、茶葉、土紙。有林、果場。有水庫和水電站。礦產有煤、石灰石,為永定縣著名的產煤區。有水泥、石灰、制茶等廠。公路北接福三公路。名勝有仙湖洞。(5)在江西省高安市中部偏西。面積88平方千米。人口3.5萬。鎮人民政府駐龍潭橋街,人口 5600。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興圩於龍潭橋東,故名。1950年為萬善、枚口等鄉,1958年屬石腦公社。1961年析置龍潭公社,1984年改置鄉,2000年改置鎮。產茶葉、油茶和中草藥麥冬等。有農機、建材、油脂加工等廠和水電站、林場、養殖場等。“糖心皮蛋”聞名。320國道經此。(6)在河南省唐河縣西南部。面積98平方千米。人口4.6萬。鎮人民政府駐漢龍潭村,人口 1880。因村的漢壋(漢代所修水利設施)和村東龍潭得名。1942年曾改稱尚德鎮。1949年設龍潭區,1962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97年改鎮。產小麥、玉米、油菜籽、菸葉等。有麵粉、水泥、綜合加工、塑膠、造紙等廠。公路接方棗公路。(7)在湖南省桃源縣西部。面積255.6平方千米。人口2.8萬。鎮人民政府駐龍潭,人口500。1958年建龍潭公社,1984年改鄉。1995年龍潭、鄢家溪、丁家坊三鄉合併置龍潭鄉。1996年置龍潭鎮。主產稻,並產甘薯、玉米、油茶。盛產竹木。礦產有鉛、鋅、鍺和硫黃。五常公路經此。(8)在湖南省漵浦縣南部。面積76平方千米。人口2.6萬。鎮人民政府駐龍潭,人口 2800。以漵水至此有深潭,訛傳潭中有龍,故名。北宋元豐二年(1079年)設龍潭堡。明、清設龍潭巡檢司。1956年設龍潭鄉,1958年為龍潭公社。1960年置鎮,後撤銷;1984年復置。主產稻,並產油茶。有汽修、農機、冶煉、造紙、印刷等廠及茶林場。設有圩場,為縣南部最大集市。漵漣公路經此。紀念地有抗日陣亡將士墓。(9)在湖南省嘉禾縣東部。面積75.1平方千米。人口2.5萬。鎮人民政府駐龍潭圩,人口 3000。以附近蛟龍潭得名。1950年為龍潭鄉。1958年屬超美公社,同年11月改為龍潭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建鎮。附近盛產油茶、烤菸,並產稻、小麥、玉米、苧麻、花生等。有花炮、建材等廠。設有圩場。郴道公路經此。(10)在湖南省花垣縣中北部。面積60平方千米。人口1.3萬。鎮人民政府駐龍潭,人口 1500。因地有龍潭井得名。1958年設幸福公社,1959年更名為龍潭公社,1984年置鎮。產稻、玉米、甘薯、豆類等。鉛、鋅礦藏量豐富。有冶煉、水電、農機修配、糧油加工等廠。鎮區系苗族聚居地,設有圩場,集市以糧食、牲畜交易為大宗。有公路通縣城。(11)在廣東省從化市西部。面積104平方千米。人口4.4萬。鎮人民政府駐龍潭圩,人口 1960。原稱松潭,因鎮區近處有6米多的深潭,附近小丘松林密布,故名。清光緒年間設圩,因有一小河流經,寓意“活龍戲水”,故改名龍潭。原屬清遠縣,1958年劃歸從化縣,屬鰲頭公社。1961年析置龍潭公社,1983年改區,1986年建鎮。地處潖江支流的鰲頭水中下游,主產稻,並產荔枝、西瓜、甘薯等。龍潭三黃雞、西山紅芋(甘薯)有名。有農機、化工、建材、五金、紅磚等廠。106國道經此。(12)在廣東省連州市南部、連江上游。面積90平方千米。人口 7920。鎮人民政府駐龍潭,人口350。古稱雲濤,後因駐地附近建有龍王廟,廟前有深潭,故稱龍潭。1950年屬連縣一區,1958年屬九坡公社。1961年析置龍潭公社,1983年設區,1987年設鄉,1993年設鎮。屬石灰岩低山丘陵。主產玉米,產大豆、花生、黃煙、紅瓜子等。有鐵、煤等礦。有公路接107國道。連江通航。古蹟有龍王廟遺址,唐代韓愈被貶陽山縣令時經此並夜宿,廟附近崖壁上仍存韓愈詩刻。(13)在廣東省揭西縣中西部。面積78平方千米。人口3.5萬。鎮人民政府駐龍躍,人口 2170。因境內龍潭水得名。原屬揭陽縣。1965年屬揭西縣,設龍潭公社。1983年改區,1986年建鎮。四周環山,中間為狹長丘陵地帶。主產稻、小麥、花生、甘薯、姜等。揭陸公路經此。(14)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白縣南部,東南鄰廣東省廉江市,西近合浦縣。面積144平方千米。人口7.1萬。鎮人民政府駐龍潭圩,人口 5200。明末成集。相傳圩東側有一龍潭得名。1952年為博白縣十四區,1958年稱龍潭公社。1962年改區,1966年復公社,1984年置鎮。主產稻、甘蔗、花生、龍眼、荔枝、柑橙、劍麻、薯類等。特產橡膠、胡椒。有農機、爆竹、印刷、塑膠、紅磚、發電等廠。有農貿集市。玉山公路經過。(15)在重慶市涪陵區南部。面積96.5平方千米。人口3.3萬。鎮人民政府駐龍潭壩,人口 1980。因境內幾條小溪匯合處有深潭,神話有藏蛟龍之說,故名。明初建場。1932年置龍潭鎮,1941年改鎮為鄉。1985年復置龍潭壩鎮。1992年與大同、新村兩鄉合併,稱龍潭鎮。產稻、玉米、小麥、油菜籽、蠶繭、茶葉、青菜頭。工業有酒廠、茶廠、食品加工廠等。涪南公路經此,並有龍石公路。(16)在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東南部。面積258平方千米。人口5.4萬。鎮人民政府駐龍潭,人口1.2萬。原址梅樹,地處伏龍山下,有水窪地如龍眼,故名龍潭,後遷新址仍稱龍潭。1935年置龍潭鎮,並一直為區公所駐地。2001年渤海、龍東、青華、木桶四鄉併入。產稻、玉米、小麥、蔬菜、柑橘等。工業有水泥、火柴、釀酒、農機等廠。319國道縱貫全境,並有龍木、龍白、龍青等公路。是縣東南部物資集散中心。為重慶市十大曆史文化名鎮之一。有革命烈士趙世炎故居。(17)在四川省榮縣東南部。面積49平方千米。人口3.2萬。鎮人民政府駐龍潭,人口 2700。因鎮區猶如一條巨龍橫臥旭水河灘,原名龍灘場,後演化為今名。1949年為龍潭鎮,1958年改龍潭公社,1983年改龍潭鄉,1986年置龍潭鎮。1995年關上鄉併入。有木器、造紙、鑄鐵、玻璃、釀造、印刷等廠。為縣東南大集市。雙自公路經此。(18)在四川省布拖縣南部。面積139平方千米。人口 5000。鎮人民政府駐中河壩,人口 2600。因境內昔有一深潭雅化而得名。1961年設金河鄉,1973年改金河公社。1981年更名龍潭公社,1984年為龍潭鄉。1992年撤龍潭、馬洛、包穀坪三鄉設龍潭鎮。有鉛、銅資源。有羚牛、熊、麝、岩羊等野生動物。產稻、玉米、小麥、蕎麥、大豆、花椒和黨參、附子、貝母等中藥材。特龍公路經此。(19)在雲南省宣威市西北部。面積317.8平方千米。人口5.75萬。鎮人民政府駐龍潭,人口 2600。北有泉水引灌村旁農田,因名龍潭田,後簡稱龍潭。1940年為龍潭鄉。1949年屬五區(西澤)。1950年為得祿區(十區),駐地由得祿先後遷段山口、新河、龍潭,改名龍潭區。1958年分為龍潭、放馬坪、大井三個公社。1961年並為龍潭區。1970年稱龍潭公社。1984年西部得祿劃出,仍稱龍潭區。1988年為龍潭鄉,2001年設鎮。產稻、玉米、小麥、豆類、馬鈴薯、油菜籽、烤菸。特產黃梨。富林木。養殖業較發達。有小電站、糧食加工、釀酒、建築隊等企業。公路西、南皆接天杉公路。

龍潭鎮字典分解

龍潭的解釋 (1).深淵。 唐 李白 《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圖》詩:“龍潭中噴射,晝夜生風雷。” 宋 曾鞏 《冬望》詩:“龍潭瀑布入胸臆,嘆息但謝 宗 與 雷 。” 清

鎮國語字典 鎮 (鎮) zhèn 壓:鎮尺(用金屬、玉石等製成的尺形文具,用來壓書和紙。亦稱“鎮紙”,“壓尺”)。鎮痛。 以武力維持安定:鎮壓(用強力壓制,不許進行政治活動

多看看:龍文【歷史典故】

《淮南子.本經訓》:“龍舟鷁首。”高誘註:“龍舟,大舟也,刻為龍文。”因以“龍文”指刻有龍形花紋的大舟。唐 王勃《採蓮賦》:“簫鼓發兮龍文動。”同“龍文劍”。北周 庾信《哀江南賦》:“乃使玉軸揚灰,龍文折柱。”倪璠註:“龍文,劍名。”

龍潭鎮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