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延安市

延安市

1937年析延安縣置,屬陝甘寧邊區。治所即今陝西延安市。為陝甘寧邊區首府駐地。1949年2月撤銷,併入延安縣。1972年復置延安市。


在陝西省北部、延河中游。面積3.67萬平方千米(市轄區 3556 平方千米)。人口205.6萬(市轄區37.4萬)。轄寶塔區及延長、延川、子長、安塞、志丹、吳旗、甘泉、富縣、洛川、宜川、黃龍、黃陵12縣。市人民政府駐寶塔區。秦置高奴縣,治今市東北延河北岸。屬上郡。晉省。北魏於敷城縣(今洛川縣東南土基鎮鄜城村)設敷城郡,於魏平縣(今子長縣東南)設朔方郡;太平真君十二年(451年)於廣洛縣(今安塞縣東南安塞舊城)設金明郡;孝文帝時中部郡隨中部縣由今宜君縣東北移治杏城(今黃陵縣城南的南城);太和元年(477年)於廣武縣(今寶塔區東部甘谷驛鎮附近)設遍城郡,十五年於中部縣兼置東秦州;延昌二年(513年)於廣武縣兼置東夏州;孝明帝時,東秦州改稱北華州西魏大統三年(537年)於義川縣(今宜川縣東北)設義川郡,於三堡鎮(今宜川縣東北牛家佃鄉固州)置汾州;十三年於雲岩縣(今宜川縣西北)兼設樂川郡;廢帝三年(554年)北華、東夏、汾州三州分別改稱鄜、延、丹三州。隋開皇三年(583年)廢郡存州。大業三年(607年)於高奴縣故城置膚施縣;鄜州移治洛交縣(今富縣)並改稱鄜城郡;延州移治膚施縣(今寶塔區東)並改稱延安郡,廢丹州。唐武德元年(618年)罷郡復設延、鄜、丹三州,二年於中部縣增置坊州。天寶元年(742年)延、鄜、坊三州改設為延安、洛交、中部三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罷郡設延、鄜、坊、丹四州北宋慶曆五年(1045年)延州移治今延安市區,元祐四年(1089年)升為延安府。蒙古改延安府為延安路,至元六年(1269年)廢丹州,省坊州入鄜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復設延安府。清雍正三年(1725年)升鄜州為直隸州。1913年廢府、州,地屬榆林道。1920年榆林道移治膚施縣。1928年廢道直屬省。1935—1948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1935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徵到達陝北後,11月於瓦窯堡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西北辦事處。1936年膚施縣改延安縣。1937年9月在延安成立陝甘寧邊區政府;並析延安縣城置市。1943年又於延安設定陝甘寧邊區延屬分區。1949年5月陝甘寧邊區政府遷駐西安,撤銷延屬分區,設立陝北行署區;延安市撤銷,併入延安縣。1950年撤銷陝北行署區,設延安專區。1969年改延安地區。1972年復設延安市。1975年延安縣撤銷,併入延安市。1996年撤銷延安地區和縣級延安市,改設地級延安市;原縣級延安市改為寶塔區;原延安地區所屬行政區域劃入。地處黃土高原,主要山嶺有白于山、子午嶺、嶗山、黃龍山等。北洛河、延河、清澗河、仕望河、汾川河流貫境內。屬南溫帶半乾旱氣候。南部塬區農產以小麥、玉米、油料為主,也是蘋果、菸葉、泡桐生產基地。北部丘陵以黍、穀子為主,其次為小麥、豆類、蕎麥、馬鈴薯等。礦產以煤、石油儲量為多。工業以石油、煉油、煤炭生產為主,並有捲菸、麵粉、食品、紡織、皮革、造紙等廠。西榆鐵路縱貫。以210國道為主幹,連線各縣支線公路。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名勝古蹟和紀念地有軒轅黃帝陵、黃河壺口瀑布、延安寶塔和鳳凰山、棗園、楊家嶺、王家坪、南泥灣等。

延安市字典分解

延安的解釋 [Yan'an ] 陝西省縣級市及專區政府所在地。位於陝北黃土高原,面積341平方公里,人口25萬。1936年到1947年為中國共產黨黨中央所在地和陝甘寧邊區首

市國語字典 市 shì 做買賣或做買賣的地方:開市。菜市。市井(街,市場)。市曹。市儈(舊指買賣的中間人、唯利是圖的奸商;現泛指貪圖私利的人)。 買:市義。市恩(買好,討好

多看看:延、鄜戰役【歷史事件】

蒙古滅金重要戰役之一。興定五年(公元1221年)十月,木華黎率蒙古軍渡河,攻占戰略重鎮葭州(今陝西佳縣),造浮橋渡蒙古、西夏大軍。十一月,進圍延安(今陝西延安)。金守將完顏合達主動出擊,大敗西夏兵。木華黎佯敗誘敵,以伏兵殺敗金軍。完顏合達退入延安城內固守不屈。蒙古軍久攻不下,遂南下攻掠,閏十二月攻破鄜州(今陝西富縣),金守將蒲察婁室戰死,完顏六斤戰敗投崖自殺;紇石烈鶴壽突圍敗死,其部將張鐵槍被俘

延安市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