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典網>>歷史上的今天>> 1948年>> 9月1日

馮玉祥將軍逝世

1948年9月1日

1948年9月1日,馮玉祥將軍在回國途中,因輪船失火而不幸罹難。
馮玉祥將軍1882年出生於安徽省巢縣一個勞動人民家庭,他11歲投身行伍,一生歷經滄桑,飽嘗憂患,從一名晚清士兵,位至上將軍。特別是到晚年,他堅決和國民黨反動派公開決裂,和干涉中國內政、援助蔣介石內戰的國外勢力進行正面鬥爭,為國家為民族作出了重要貢獻。
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身為清軍營長的馮玉祥,目睹廣大勞動人民的苦難,毅然投入辛亥革命的洪流,在京畿重地灤州,首舉義旗,雖然失敗,卻動搖了清軍軍心,震撼了清廷統治。辛亥革命勝利的果實被北洋軍閥袁世凱攫取後,他興兵討袁護國,反對帝制,討伐張勛,指揮部隊入京平定了復辟的醜劇。1924年,馮玉祥軍隊在赴熱河前線途中,回師北京,囚禁曹錕,驅除溥儀,實現了“首都革命”的壯舉,結束了辛亥革命後北京故宮還保留著皇帝的荒唐局面。1926年7月,國共合作下的國民革命軍大舉北伐,馮玉祥由綏遠率軍出征陝、甘兩省,與直奉軍閥部隊鏖戰中原。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在中國共產黨的推動和影響下,馮玉祥將軍積極投入抗日救亡運動,集合舊部,組成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一舉收復多倫等四縣,由於遭到國民黨部隊和日軍的聯合夾擊,抗日同盟軍歸於失敗。此後他隱居泰山讀書,並邀請了一些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講學,共同分析世界大勢,評論國內政局,同時,加強與各地抗日愛國力量的聯繫。他在住室牆壁上題有一副對聯:“救民安有息肩日,革命方為絕頂人”,用以自勉。 1933年11月,國民黨內著名人士李濟深等聯合第19路軍將領發動福建事變,成立抗日反蔣的“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馮玉祥將軍派代表前往參加。1935年11月,他同宋慶齡、何香凝等13人,向國民黨當局提出恢復孫中山先生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的主張。抗日戰爭爆發後,馮玉祥任第六戰區司令長官,他號召民眾堅持抗戰到底,誓死不當亡國奴,並成立三戶印刷社(取“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之意),大量印刷毛澤東的《論持久戰》和《新華日報》社論,宣傳團結抗日,揭露親日派的投降賣國行徑。1939年以後,他堅持國共合作,團結抗日,反對國民黨當局多次發動的反共高潮,先後協助營救被國民黨逮捕的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
抗日戰爭勝利後,馮玉祥將軍在日益嚴重的高壓下,在國內難於立足,於1946年9月以“水利考察專使”的名義出訪美國。赴美之後繼續從事支援祖國人民反對內戰、反對獨裁的愛國鬥爭。 1947年11月,以馮玉祥將軍為首,在紐約成立了旅美中國和平民主聯盟,有國民黨民主派、民盟、共產黨和無黨派人士參加,通過章程,發表宣言,選舉領導成員,開展反對美國援蔣的活動,工作頗有成效。1948年1月1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在香港成立,遠在美國的馮玉祥,被選為常務委員和政治委員會主席。
對馮玉祥在美國的這一活動,蔣介石恨之入骨,先是下令回國,被馮玉祥拒絕,接著又是革除公職,吊銷護照,最後又開除馮玉祥將軍的國民黨黨籍,這些政治迫害非但不能迫使他屈服,反而激起他更堅決地進行鬥爭。他發表了《對被開除黨籍的聲明》,正式宣布“同國民黨內民主派的同志們一起,為推翻蔣介石的獨裁制度,在中國實現和平與民主而奮鬥”。為了防範國民黨特務暗害,馮將軍還預立遺囑,表示“要敢說,要敢作,要為人民受難,要為人民死”。 1948年7月,馮玉祥將軍回響中國共產黨的號召,起程回國參加新政協會議籌備工作。在返國途中,因輪船失火,馮玉祥將軍不幸罹難。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致電痛悼,稱譽馮將軍“置身民主,功在國家”。1949年9月1日,在解放了的國土上,舉行馮玉祥將軍逝世一周年追悼大會,周恩來致悼詞,稱讚他從一個典型舊軍人,轉變成一個民主的軍人。他經歷過曲折的道路,最後走向了新民主主義的中國。各界人士致送輓聯、花圈,備極哀榮。1953年又在泰山舉行了隆重的骨灰安放儀式。馮玉祥將軍忠貞愛國、不斷追求進步的精神和歷史功績將永生在中國人民心中。

9月1日發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