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丙吉問牛

丙吉問牛

丙吉(?-前55年)字少卿,魯國(今山東曲阜)人,西漢大臣。漢宣帝時任丞相,封博望侯。丙吉常到各地巡視,了解民情。一次到鄉間視察,途中遇到百姓間發生群毆,死傷者橫陳路旁。丙吉見後,並不過問,隨行官吏對此很奇怪。乘車前行又看到有人趕著一頭牛,牛吐舌喘氣。丙吉吩咐停車,讓駕車吏前去詢問:“趕這頭牛走了幾里路?”隨員們認為丞相見百姓死傷不問,卻去問牛,前後失當。有人去問丙吉。丙吉說:“百姓鬥毆死傷了人,長安令和京兆尹(京都長安的行政長官)應依法追捕處理,這是他們的職責。而作為丞相,只是考察百官的治績,在歲末上奏皇帝進行賞罰罷了。對於這類小事,我不應過問。現在正值春季,天氣並不熱,這頭牛並未遠行而氣喘,這表明氣候反常,恐怕對農業生產有所損害,所以我才停車相問。位居三公,要考慮調理陰陽的大事,這正是我這丞相所應擔憂的事啊!”屬吏們聽後,心悅誠服,都認為丙吉能識大體。丞相問牛喘,正是克盡關心國計民生的職責。後因用作稱頌官員關心民間疾苦的典故。

【出典】:

《漢書》卷74《丙吉傳》3147頁:“(丞相丙)吉又嘗出,逢清道群斗者,死傷橫道,吉過之不問,掾史獨怪之。吉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止駐,使騎吏問:‘逐牛行幾里矣?’掾史獨謂丞相前後失問,或以譏吉。吉曰:‘民斗相殺傷,長安令、京兆尹職所當禁備逐捕,歲竟丞相課其殿最,奏行賞罰而已。宰相不親小事,非所當於道路問也。方春少陽用事,未可大熱,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時氣失節,恐有傷害也。三公典調和陰陽,職(所)當憂,是以問之。’掾史乃服,以吉知大體。”

【例句】:

唐·長孫佐輔《聞韋駙馬使君遷拜台州》:“諫虎昔賜駿,安人將問牛。” 唐·邵謁《論政》:“孫弘不開閣,丙吉寧問牛。” 唐·鄭谷《送吏部曹郎中免官南歸》:“道暢應為蝶,時來必問牛。” 唐·盧延讓《逢友人赴闕》:“倚馬才高猶愛藝,問牛心在肯容私。” 宋·梅堯臣《依韻和丁元珍寄張聖民》:“詩書每博約,文酒時獻酬。其間最達者,今已問喘牛。” 元·關漢卿《蝴蝶夢》第3折:“包待制比問牛的省力氣,俺父親比那教子的少見識。” 元·姚守中《中呂粉蝶兒·牛訴冤》:“見一個宰輔,借問農夫,氣喘因何故?聽說罷感嘆長吁。” 明·劉基《和石末公冬暖》:“祝蜴漫勞遵故事,問牛誰復軫憂心。” 明·李東陽《丙吉問牛》:“不問殭屍問喘牛,春來多少廟廊憂。” 明·徐渭《數年來南雪甚於北》:“吠犬從今無一處,喘牛必問有諸賢。” 清·王攄《壽京江張太夫人》:“盡道相公能問喘,遂令天子至垂裳。” 清·趙翼《慶晴村為尹文端師第五子來鎮江握手道故》:“即看今日施行馬,猶為先人問喘牛。”

丙吉問牛字典分解

成語丙吉問牛的解釋 看到牛的異常想起天氣變化,讚揚官員關心百姓疾苦。

問牛的解釋 《漢書·丙吉傳》載: 丙吉 為相,見人逐牛,牛喘吐舌。 吉 問牛行幾里。或謂牛喘為細事。 吉 曰:“方春少陽用事,未可大熱,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時氣失節,恐有所

多看看:丙村驛【歷史地名】

在今廣東梅縣東北丙村鎮。《方輿紀要》卷103程鄉縣:丙村驛“在縣東三十三里。舊為盜藪”。

丙吉問牛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