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石門縣

石門縣

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置,為武都郡治。治所在今甘肅武都縣西北四十里石門鄉(水地壩)。西魏改名安育縣。

②北魏太和九年(485)置,屬臨洮郡。治所在今甘肅渭源縣西南洮河東岸。西魏廢。

③北魏置,屬武興郡。治所在今陝西略陽縣西北。西魏、北周間廢。

④南朝宋置,屬宋康郡。治所當在今廣東陽西或電白縣境。隋廢。

⑤南朝陳改澧陽縣置,為石門郡治。治所即今湖南石門縣。隋屬澧陽郡。唐屬澧州。元屬澧州路。明屬澧州。民國初屬湖南武陵道。1916年屬辰沅道。1922年直屬湖南省。

⑥唐武德元年(618)析雲陽縣置,屬雍州。治所在今陝西淳化縣北。因縣北石門山得名。唐武德三年為泉州治。貞觀元年(627)改名雲陽縣。

⑦唐貞觀四年(630)置,為南通州治。治所在今雲南鹽津縣西南二十六里豆沙關附近。八年(634)為賢州治,旋廢入撫夷縣。

⑧清康熙元年(1662)改崇德縣置,屬嘉興府。治所在義和市(今浙江桐鄉市西南三十二里崇福鎮)。《清一統地·嘉興府一》:“改名石門,以縣有石門鎮故也。”1914年因與湖南省石門縣重名,復改崇德縣。


(1)古縣名。(1)北魏太和九年(485年)置,治今甘肅省渭源縣西南洮河東岸。屬洪和郡。西魏廢。(2)唐武德元年(618年)置,治今陝西省涇陽縣西北長街村。武德三年起為泉州治。貞觀元年(627年)廢。(2)古舊縣名。清康熙元年(1662年)避太宗崇德年號以崇德縣改名,治今浙江省桐鄉市西南崇福鎮。因縣有石門鎮而名。屬嘉興府。1914年,因與湖南省石門縣重名,復名崇德縣。(3)今縣名。在湖南省北部、澧水中游,鄰湖北省。屬常德市。面積 3970 平方千米。人口69萬。轄10鎮、9鄉。縣人民政府駐楚江鎮。漢為零陽縣地。三國吳永安六年(263年)置天門郡。西晉太康四年(283年)置澧陽縣,為郡治。以治所瀕澧水北岸(當今縣城)得名。南朝梁末,改澧陽縣為石門縣,為石門郡治。明隆慶《岳州府志》謂石門縣“以天門山名”,又謂:“石門之山,有石門二:一縣西十五里官道中,兩崖壁立如門,高二丈;一江濱水道中。或曰縣名取此,其實以天門郡改也。”隋廢石門郡存石門縣,初屬松州,繼屬澧州,後屬澧陽郡。唐屬澧州或澧陽郡。元屬澧州路,元末朱元璋改屬澧州府。明洪武九年(1376年)屬澧州。清屬澧州直隸州。1914年屬武陵道,1916年屬辰沅道,1922年直屬省。1949年屬常澧專區,1950年屬常德專區,1968年屬常德地區,1988年屬常德市。地處湘西山地東北部,澧水及支流渫水、道水、黃水流經境內。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農產有稻、玉米、棉花、甘薯、油菜籽等。林產有松、杉、樟、楠、梓、油桐、油茶、柑橘、生漆等。油桐產量居全省前列。畜牧業發達,飼有牛、羊、豬、兔等,為省內山羊主要產區。礦產有磷、鐵、煤、矽砂、雄黃、銅、白雲石、石膏、大理石、海泡石等30餘種,其中雄黃儲量居全國首位。有電力、採礦、建材、化肥、釀酒、飼料加工、食品加工等工業。焦柳、長石鐵路交會於此。公路有慈澧、石清等幹線,澧水、渫水通航。紀念地有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參謀長王爾琢故里。古蹟有十家坪商代文化遺址和始建於唐的夾山寺。名勝有壺瓶山。

石門縣字典分解

石門的解釋 (1). 春秋 魯 城外門。《論語·憲問》:“ 子路 宿於 石門 。晨門曰:‘奚自?’ 子路 曰:‘自 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2).借指

縣國語字典 縣 (縣) xiàn 中國省級以下的一種行政區劃。 縣 (縣) xuán 古同“懸”。 筆畫數:7; 部首:厶; 筆順編號:2511154

不妨一看:石筍街【歷史地名】

唐宋時成都城街道之一。相當今四川成都市紅光中路石筍街一帶。《全蜀藝文志》卷38唐劉禹錫《新修福成寺記》:“益州石門街大逵坦然,西馳曰石筍街。”因街有挺然聳峭石二株得名。杜甫《石筍行》:“君不見益州城西門, 陌上石筍雙高蹲。”

石門縣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