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縣

南陵縣怎么寫好看

南陵縣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西漢文帝七年 (前173) 置,屬京兆尹治所在今陝西西安市東南太康村。因其地有文帝恆之母薄太后的南陵,故名。東漢元始四年 (前4) 廢。

西晉置,屬九德。治所在今越南義靜省錦川附近。南齊以後廢。

東晉置,屬建平郡。治所在今四川巫山縣南長江南岸南陵鄉。南朝宋元嘉中廢。

④南朝宋元嘉十年 (433) 置,屬宋興郡。治所在今四川成都市北。北周廢。

⑤南朝梁普通六年 (525) 置,為南陵郡治。治所在赭圻城 (今安徽繁昌縣西北三十里赭圻嶺北麓)。以南陵戍為名。隋屬宣城郡。唐屬宣州長安四年(704) 移治青陽城,即今南陵縣治。南宋寧國府。元屬寧國路。明屬寧國府。民國初屬安徽蕪湖道。1928年直屬安徽省


(1)古縣名。(1)西漢文帝七年(前173年)置,治今陝西省西安市東南。屬京兆。東漢廢。(2)西晉時置,治今越南河靜省錦川附近。屬九德郡。後廢。(3)東晉時置,治今重慶市巫山縣南、長江南岸。屬建平郡。南朝宋元嘉年間廢。(2)今縣名。在安徽省南部。屬蕪湖市。面積 1264 平方千米。人口54.6萬。轄15鎮、6鄉。縣人民政府駐籍山鎮。西漢置宣城縣,治今縣東弋江鎮,屬丹陽郡。東漢廢。西晉太康二年(281年)復置,屬宣城郡。南朝梁普通六年(525年)置南陵縣,以處江南陵阜間為名,治今池州市貴池區西南。隋初廢宣城縣,開皇十九年(599年)移南陵縣治今池州市貴池區秋浦。唐武德初移治繁昌縣赭圻城。武周長安四年(704年)移治青陽城,即今城關鎮,屬宣州。南宋屬寧國府。元屬寧國路。明、清屬寧國府。1914年屬蕪湖道。1927年直屬安徽省。1949年屬皖南行區蕪當專區,1950年屬宣城專區。1952年屬安徽省蕪湖專區,1980年屬宣城地區,1983年屬蕪湖市。地處沿江平與皖南山區過渡地帶,西南部低山丘陵起伏,東北部以平原為主。屬北 * 帶濕潤氣候。農產以稻、油菜籽、小麥為主。有丹皮、八角蓮、仲等中藥材。特產三雞。工業有白水泥、農機、鉸鏈、化肥、紡織、食品等廠。蕪大、南雄、宣南等公路交會於縣城,還有通往涇縣、銅陵等線。青弋江漳河通長江。為皖南山區出入沿江口岸的要道。名勝古蹟有千峰山西周春秋土墩墓群、烏霞寺、西山風景區等。

詞語分解

  • 南陵的解釋 .南邊的陵墓。《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晉 人御師必於 殽 , 殽 有二陵焉:其南陵, 夏後皋 之墓也;其北陵, 文王 之所避風雨也。”.專指 漢 代 薄姬 之陵。《三輔黃圖·陵墓》:“ 文帝 母
  • 縣的字典解釋 縣 (縣) à 中國省級以下的一種行政區劃。 縣 (縣) á 古同“懸”。 筆畫數:; 部首:厶; 筆順編號:

歷史地名推薦:營水

即今湖南湘江支流瀟水。《水經·湘水注》:“營水出營陽泠道縣南山,西流徑九疑山下……又西徑營道縣,馮水注之。……又西北屈而徑營道縣西,營水又東北徑營浦縣南。營水又北都溪水注之……又北流入營陽峽,又北至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南陵縣歷史

相關歷史

南陵縣_南陵縣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