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頭鎮

橋頭鎮怎么寫好看

橋頭鎮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①即今江蘇江寧縣南橋頭村。清 《江寧市政屬疆域表》: 江寧縣有橋頭鎮。

②即周鐵橋鎮。今江蘇宜興市東北四十五里周鐵鎮。清光緒 《江蘇全省輿圖》 宜興縣記: “周鐵橋鎮在城東北四十五里。” 有巡司。民國 《江蘇六十一縣誌》: 宜興縣東北有 “周鐵橋鎮”,“周鐵橋亦名橋頭,距治四十五里,為濱湖要口,舊下邾巡檢駐此”。

③在今江蘇句容縣東北七十里橋頭鎮村。清光緒 《江蘇全省輿圖》 句容縣: “橋頭鎮在城東北七十里。”

④即今河南社旗縣西二十四里橋頭鎮。舊屬南陽縣。清光緒 《南陽縣誌》 卷3: “橋頭,縣東北五十里。”


(1)在山西省保德縣中部。面積97.9平方千米。人口1.6萬。鎮人民政府駐橋頭,人口1550。傳明萬曆年間,因天和募建普濟橋於村頭,故名。1949年屬保德縣二區,1954年設橋頭鎮,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鎮。2000年深溝鄉併入。地處土丘陵溝壑區。產穀子、玉米、高粱、馬鈴薯、黑豆、黍子。有煤、鐵、水泥、碳素、瓷廠等廠礦。公路通保德、五寨、岢嵐等地。古蹟有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資福寺。(2)在內蒙古自治區翁牛特旗南部、羊腸子河南岸。面積334平方千米。人口3萬。鎮人民政府駐橋頭,人口 1700。 因在羊腸子河橋南頭而得名。1949年屬第五區,1956年設橋頭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鎮。農產玉米、穀子、小麥、大豆,畜產牛、馬、羊、豬。有綜合加工、飼料加工、磚瓦等廠。赤烏公路經此。(3)在遼寧省本溪市平山區南部偏西。面積101.7平方千米。人口2.3萬。鎮人民政府駐橋頭,人口1260。名細河沿,又名白雲寨,後為交通方便,在村頭細河上架橋一座,故改今名。1956年設初級社。1984年改橋頭鄉。1985年置鎮。細河經此。為市重要蔬菜基地之一。有玻璃、機電等廠。瀋丹鐵路和沈本高速公路經此。(4)在江蘇省姜堰市中部、龍汊河兩岸,南瀕新通揚運河。面積38平方千米。人口2.5萬。鎮人民政府駐橋頭,人口2300。原名扯橋莊。因集鎮起源於橋旁,故改今名。1949年為橋頭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鄉,2001年置鎮。產稻、小麥、棉花、油菜籽、大豆、生豬和魚蝦等。有機械、農藥、紡織、服裝、閥門、建材、印刷、糧食加工等廠。鹽靖高速公路經此。(5)在浙江省慈谿市中部。面積43.9平方千米。人口3.7萬。鎮人民政府駐小橋頭,人口1500。以地處里仁橋頭得名。1956年合雙橋、雙湖、橋頭鄉置橋頭鄉,1958年改公社。原屬餘姚縣,1979年劃屬慈谿縣(今市)。1983年復鄉,1992年置鎮。產棉花、稻,特產楊梅。有輕紡、印染、機電、塑膠、食品、製鞋、化纖、造紙、建材等廠。329國道經此。古蹟有上林湖越窯遺址。鎮南有上林湖,山清水,為旅遊地。(6)在浙江永嘉縣西南隅,南瀕甌江。面積87.6平方千米。人口6.1萬。鎮人民政府駐橋頭,人口3620。以地處橋兩端得名。1949年為橋頭、坦頭二鄉,1956年合為橋頭鄉。1957年改置橋頭鎮,1961年改公社,1981年再置鎮。1992年朱塗、白雲二鄉併入。境內大部為丘陵地,瀕江處為平原。產稻、小麥、柑橘。有陶瓷、鈕扣、五金電器、服裝、錶帶等廠。陶瓷生產始於宋代,歷史悠久。鈕扣市場全國聞名,被譽為“東方第一大鈕扣市場”。壽溫公路橫貫南部。甌江通水運。(7)在安徽省明光市西部。面積52平方千米。人口1.3萬。鎮人民政府駐橋頭,人口1300。因村東頭有古橋得名。1949年為艾塘、崗、長山鄉,1956年並為蒲崗鄉。1958年屬前進公社,1962年析置古沛公社。1976年設橋頭公社,1983年改鄉,1992年置鎮。主產稻、麥、花生、豆類。有糧油、豆製品加工等廠。鎮區沿公路交會處呈“丁”字形分布。集貿市場繁榮。明柳公路、104國道經此。(8)在江西省泰和縣西部。面積253平方千米。人口1.4萬。鎮人民政府駐橋頭圩,人口2340。宋末建圩開市,以處石橋東側得名。1950年屬津洞、橋頭等鄉,1956年合併為橋頭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2000年改橋頭鎮。產木材、毛竹、油茶。有林產品加工廠、手工業社和林場、水電站。319國道經此。(9)在山東省威海市環翠區東南部。面積107平方千米。人口3.2萬。鎮人民政府駐橋頭,人口5300。元至正年間建村。因村處石家河西岸古橋之西頭,故名橋頭。1950年3月由威海衛市劃歸榮成縣,稱橋頭區;同年9月改稱第十三區。1955年復稱橋頭區。1957年置橋頭鄉。1958年9月成立光明公社,同年10月劃歸威海市,改稱橋頭公社。1965年由威海市再次劃歸榮成縣。1984年置橋頭鎮。1994年劃歸威海市環翠區。石家河流經,其上游有所前泊水庫。主產小麥、玉米、花生、蘋果等。有紡織機械配件、乳品、汽車大修、養殖、漁具、磚瓦、建築等廠。石煙、俚李、威榮公路經此。(10)在河南省社旗縣西北部。面積85平方千米。人口4.2萬。鎮人民政府駐橋頭街,人口2660。古時有人在珍珠河石橋東頭開設店鋪,漸成集市,遂稱橋頭,亦稱橋子頭店。清嘉慶年間名橋頭鎮。同治時築寨,更名桐源寨。民國時稱橋頭街,後簡稱橋頭。1961年建公社,1983年改鄉,1985年改鎮。產小麥、玉米、棉花、大豆、薯、芝麻等。有石灰、飲料、皮鞋、農機修理、食品加工、水泥預製件、麵粉等廠。南、南駐公路經此。(11)在廣東省東莞市東北部。面積56平方千米。人口3萬。鎮人民政府駐橋頭,人口4950。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建義和圩。民國初期,在義和圩旁建新圩和東橋市,三圩合稱橋頭。1958年置橋頭公社,1983年設區,1987年建鎮。四周為平原,中部為丘陵。產稻、花生、甘蔗、木薯、豆類和荔枝等。有鑄鋼、建材、農機、毛織、藤織、電子等廠。有公路南通樟木頭接陳莞公路。古蹟有鳳凰亭。(12)在廣東省英德市東部。面積148平方千米。人口3.4萬。鎮人民政府駐橋頭街,人口2640。因駐地西側有石橋,故名。建國初屬英德縣二區,1957年屬英東工委會。1958年劃歸翁源縣。1959年復屬英德縣(今市),設橋頭公社。1984年改區,1987年建鎮。屬丘陵性河谷平原。主產稻,並產花生、木薯、紅瓜子等,為市甘蔗主產地之一。有煤礦。市屬英東糖廠、苗圃設此。有農機、爆竹、鋼窗、刺繡、竹器加工等廠。梅嶺公路經此。革命老區之一,建有烈士陵園。(13)在廣東省懷集縣西南部。面積208平方千米。人口5.4萬。鎮人民政府駐橋頭圩,人口1130。因處石拱橋東頭得名。唐代屬永固縣,宋省永固縣,劃屬懷集。1933年屬懷集南區。1950年為懷集縣第十區。1958年置 * 公社,1960年改稱橋頭公社。1983年改區,1986年建鎮。地處賀江支流金裝水上游喀斯特盆地區。農產稻、玉米、大豆、花生等。特產蛤蚧、天葵、吊蘭、麥冬等藥材。有食品、果品、釀酒、農機修造等廠和石料場。有公路接水谷公路。名勝有燕岩、風洞、黑岩、潮岩等。(14)在海南省澄邁縣西北部。北臨瓊州海峽。面積70平方千米,人口1.5萬。鎮人民政府駐橋頭,人口2010。因傳橋頭村婦先於此設攤點,故名。1958年設橋頭公社,1983年設區,1986年改置鎮。產稻、甘蔗、芝麻等。盛產毛蝦。有食品、水產品加工等廠。為縣西北部沿海農產品和水產品集散地。公路通金江鎮、福山鎮。(15)在四川省榮縣東部。面積30平方千米。人口1.6萬。鎮人民政府駐橋頭,人口670。因清初在橋頭設旅亭,康熙時為鋪遞,故名。1949年為橋頭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鄉,1995年置鎮。有鑄造、農機修配、釀酒、糧油加工等業。為榮縣、自貢邊境農副產品集散地。通公路。(16)在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東南部,北倚老爺山。縣人民政府駐地。面積124.5平方千米。人口10.1萬。鎮人民政府駐橋頭,人口6.4萬。原稱峽口。1931—1932年間在寶庫、黑林、東峽河匯合處修建木橋,名濟通橋,溝通了這一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自此,城鄉居民陸續遷此橋頭兩端,興辦學校,開辦商號,燒制陶器,開闢遊覽地,並定農曆三、六、九為集日,逐步成為集市,橋頭之名,由此而始。1949年設橋頭鄉,1956年設鎮。1957年縣治自白塔城移此。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為橋頭鎮。2001年撤銷新城鄉和元朔鎮,將其中六村併入該鎮。產春小麥、蠶豆、馬鈴薯、油菜籽等。盛產煤。有鑄造、食品、農機修造、建築等工業。寧大鐵路終點,寧公路經此。名勝有老爺山,每年農曆“六月六”有傳統的“花兒會”和物資交流大會。

詞語分解

  • 橋頭的解釋 橋的兩頭;橋的近岸部分詳細解釋橋樑兩端與岸接連的地方。也泛指橋邊。 唐 施肩吾 《望夫詞》詩:“自家夫壻無訊息,卻恨橋頭賣卜人。” 楊朔 《上尉同志》:“機車開到一座橋頭,忽然停下。”
  • 鎮的字典解釋 鎮 (鎮) è 壓:鎮尺(用金屬、玉石等製成的尺形文具,用來壓書和紙。亦稱“鎮紙”,“壓尺”)。鎮痛。 以武力維持安定:鎮壓(用強力壓制,不許進行政治活動)。鎮反。鎮服。鎮懾。鎮守。 安定:鎮靜。鎮定

歷史地名推薦:二郎畈店

一名二郎店。即今湖北大悟縣。《清一統志·漢陽府一》:新店“在孝感縣東北一百十里。地險僻。其南為二郎畈店,相傳孫權嘗射獵於此”。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橋頭鎮歷史

相關歷史

橋頭鎮_橋頭鎮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