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西湖

西湖

①亦名昆明湖。在今北京市西北頤和園內。元稱瓮山泊。明稱西湖。明蔣一葵《長安客話》卷3:“西湖去玉泉山不里許,即玉泉龍泉所瀦。蓋此地最窪,受諸泉之委,匯為巨浸,土名大泊湖。環湖十餘里,荷蒲菱芡,與夫沙禽水鳥,出沒隱見於天光雲影中,可稱絕勝。”清乾隆十五年(1750)重浚此湖,改名昆明湖。

②在今遼寧興城市西。《方輿紀要》卷37寧遠縣:西湖“在衛西十五里。有藕芡魚蝦之利”。《清一統志·錦州府一》:西湖“在寧遠州西十五里……今湮”。

③在今上海市松江縣西南隅。《清一統志·松江府一》:舊西湖“一名瑁湖,因陸瑁養魚池,故名”。

④即尚湖。在今江蘇常熟市西南四里。《清一統志·蘇州府一》:尚湖“又名西湖”。

⑤又名汝陰西湖。在今安徽阜陽市西北二里。《方輿紀要》卷21潁州:西湖在“州西北二里。長十里,廣二里,潁河合諸水匯流處也”。北宋皇祐元年(1049),歐陽修由揚州移知潁州,有詩讚曰:“菡萏香清畫舸浮,使君不復憶揚州;都將二十四橋月,換得西湖十頃秋。”晏殊、歐陽修、蘇軾相繼為守,皆常晏賞於此,與杭之西湖並稱。後歐陽修終老於此。清嘉慶後,湖面逐漸淤塞。

⑥又名錢塘湖、上湖、西子湖。在今浙江杭州市西。宋《淳祐臨安志》卷10:西湖“在郡西”,故名。初為瀉湖。自唐至清,多次疏浚。唐長慶二年(822), 白居易築堤捍湖,湖水既可溉田,又引入運河以利漕。北宋元祐五年(1090),蘇軾上《乞開西湖狀》,謂“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遂加疏浚,去葑草,築長堤,造六橋,禁民侵占,西湖之名始著。南宋定都杭州,不斷修浚西湖,“西湖十景”也在此時形成。西湖為杭州風景精粹所在。今為著名風景區。

⑦即今浙江鄞縣東南東錢湖。《新唐書·地理志》 明州鄮縣:“東二十五里有西湖,溉田五百頃,天寶二年令陸南金開廣之。”

⑧在今浙江建德市東北五十里梅城鎮西。宋《淳熙嚴州圖經》卷2建德縣:西湖,“唐鹹通中,刺史侯溫開置……寶華洲在其中”。唐方乾有《侯郎中新置西湖》詩。

⑨在今浙江長興縣西南。《舊唐書·於頔傳》:“長城方山,其下有水曰西湖,南朝疏鑿,溉田三千頃,久堙廢;頔命設堤塘以復之,歲獲秔稻蒲魚之利,人賴以濟。”《方輿紀要》卷91長興縣:西湖“一名吳城湖。《舊記》:吳王築城輦土於此,遂成湖”。久已堙廢。

⑩在今福建漳州市西。《方輿紀要》卷99漳州府:西湖“在城西。有泉甘美,可辟瘴癘。今堙。一雲城東舊有東湖,周千餘畝,今亦廢”。

(11)在今福建仙遊縣西。《清一統志·興化府》:西湖“在仙遊縣西郭門外。發源大飛山,匯為此湖。宋淳祐間,郡守楊棟修復,煙波浩渺,一邑奇觀。又南湖引西湖水,東湖引南湖水,三湖今皆塞”。

(12)在今福建漳浦縣城西。《方輿紀要》卷99漳浦縣:西湖在“縣西門外。宋嘉定八年開,周五百十五丈。後廢。萬曆三年復浚”。

(13)即今福建福州市西北隅的西湖公園。西晉太康三年(282)郡守嚴嵩倡導開鑿,瀦西北諸山之水,興農田灌溉之利。《元和志》卷29福州閩縣:西湖“在縣西二里”。五代閩時周回十數里,並在湖濱築室其上,號水晶官。此後漸成為州人遊樂場所。至宋,湖面擴大,風景幽美,陳長卿詩有“鑿開百頃碧溶溶,潁上錢塘約略同”句。愛國詩人辛棄疾亦曾將其比作“未嫁西施”。後幾經淤塞和疏浚,至清道光八年(1828),林則徐為湖岸砌石,才保有四百多畝的湖區。1914年正式闢為公園。湖中有開化嶼(小孤山)、謝坪嶼兩小島,以橋堤相連,有開化寺、宛在堂、桂齋(林則徐讀書處)、荷亭等勝跡。福建省博物館設在園內。

(14)在今河南汝南縣西南。《清一統志·汝寧府一》:西湖“宋孔武仲隱居於此。有翠光亭、待月台諸勝。今廢”。

(15)在今河南睢縣北。《清一統志·歸德府一》:西湖“在睢州北駱駝岡後,周回十四里”。

(16)在今河南汝州市西八里。《方輿紀要》卷51汝州:西湖“一名龍塘陂。其水四時不竭,溉田甚廣”。

(17)在今河南許昌市西。《清一統志·許州一》:西湖“在州城西北七里。今涸。民田其中”。或指舊許昌縣城西門外之護城河。城壕深者丈許,闊一二十丈,西門外尤寬深, 自北引潩水注之。夏日多種蓮茨。西湖蓮舫,為縣城十景之一。

(18)在今河南濮陽市西南。《方輿紀要》卷16開州:西湖“在州城西南。舊時河流匯入,積而成湖。夏秋時,㳽漫甚廣,後漸淺涸,然猶渟流蕩漾,周數百畝,今無復舊觀也”。

(19)在今湖北天門市西郊。《輿地紀勝》卷76復州:陸子泉“(陸)羽嗜茶,得西湖中井泉以試茶”。《清一統志·安陸府》:西湖“在天門縣西門外,廣次於東湖。有洲曰覆釜洲,唐陸羽所居,後葬此,即建塔焉。有西塔寺。寺有陸子茶亭”。

(20)在今湖北仙桃市西。《清一統志·漢陽府》:“上西湖,在沔陽州西北七十里。又東二十里為下西湖。兩湖相連,北受剅河水,南出月湖口,注漕河。”

(21)在今湖北孝感市內。民國《湖北通志》卷10孝感縣:西湖“在縣西北五十步。闊數十頃,湖堧有神鼎閣、明月台”。

(22)在今湖北武漢市東西湖區。民國《湖北通志》卷10夏口廳:三淪湖“亦曰西湖,在柏泉之西,即淪水所經,其小湖不下數十,概稱為西湖。夏秋水泛,接於江次”。

(23)在今廣東潮州市西。《輿地紀勝》卷100潮州:西湖“縈繞於州之太平橋下,徑湖以橋,建亭其中,曰倒景、曰云路、曰立翠、曰東笑”。《方輿紀要》卷103潮州府海陽縣:西湖“在府治西湖山之陽,綿亘十餘里,今漸湮塞”。

(24)又名豐湖。即今廣東惠州市城西之西湖。《清一統志·惠州府》:西湖,“《舊志》, 西湖者,豐、鱷二湖之會也,受三大溪之流,北曰橫槎,西曰水簾,西北曰新村, 曰天螺,合於西新橋,匯而為湖,汪洋千頃。其水東流入城, 出東水關入西江”。

(25)在今廣西桂林市西。《明一統志》卷83桂林府:西湖“在府城西三里。環寖隱山六洞,闊七百餘畝。勝概甲於一郡,湖久廢。宋經略張維築斗門復舊”。《方輿紀要》卷107臨桂縣:西湖“今復湮為平疇矣”。

(26)在今四川崇州市城西。南宋范成大《吳船錄》:“蜀州郡圃內西湖極廣袤,荷花正茂,呼湖船泛之,古木修竹間,景物甚野,為西州勝處。”《方輿勝覽》卷52崇慶府:西湖“在郡圃,蓋皂江之水皆道城中,環守之居,因瀦其餘以為湖”。

(27)亦名桂湖。在今四川新都縣城西南隅。為明代著名學者楊慎(楊升庵)故居。明天啟《成都府志》卷2:桂湖在“新都縣學前。廣三十畝。李大昕有記。楊太史慎有《桂湖曲》”。今湖濱密布桂樹,清道光年間建升庵祠及樓、閣、亭、榭,形成別具一格的園林景觀。

(28)在今四川富順縣城西。《輿地紀勝》卷167富順監:西湖“在監治之西。耆舊相傳:有此監即有此湖”。明曹學佺《蜀中名勝記》卷15富順縣引《輿地紀勝》云:“西湖周回三里,有洞窈邃。昔有入洞者,見二女櫛發於竇間,遺以石鏡,其人致富百倍。”《明一統志》卷69敘州府:西湖“在富順縣治西。方廣二頃,水潔魚美,菱芡蒲荷,充滿其中”。

(29)即今雲南昆明市西郊草海。《方輿紀要》卷114昆明縣:西湖“在府城西。即滇池上游也。亦名積波池。俗曰草海子。又曰青草湖。周五里。蒲藻常青,為游賞之勝”。

(30)在今甘肅臨洮縣西南二里。《清一統志·蘭州府一》:西湖“引洮水注之。每重五日,郡人競游於此”。

(31)一名蓮花池。在今新疆烏蘇縣城西北。清徐松《西域水道記》卷3:蓮花池在“(慶綏城)舊城西門外二里許,土阜如甑,周近三里,中有碧池,水深數丈,四時不耗,白蘋蔓生,亭亭池面,塞人謂之野蓮,因以名池”。清宣統《新疆圖志》卷72:蓮花池“在今(庫爾喀喇烏蘇)廳治西北,土人呼為西湖者也”。


(1)舊稱武林水、錢塘湖,又稱西子湖。在浙江省杭州市區西部,故自宋代開始,通稱西湖。三面環山,一面瀕城。湖體輪廓近似橢圓形,面積6.03平方千米,其中,水面面積5.66平方千米。湖面上有白、蘇二堤,將湖面分成外湖、里湖、岳湖、西里湖、小南湖五個部分;湖中有孤山、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4島。西湖在古代是與錢塘江相通的淺海灣,後由於泥沙淤塞,大海被隔斷,沙嘴內側成為潟湖。湖承受山泉活水沖洗,經歷代人工疏浚治理,始演變為舉世聞名的風景遊覽勝地。在以西湖為中心的60平方千米園林風景區,分布著主要風景名勝40多處,有重點文物古蹟30多處。環湖山巒疊翠,花木繁茂。峰、岩、洞、壑之間,穿插著泉、池、溪、澗;青碧黛綠叢中,點綴著樓閣、亭榭、寶塔、石窟。湖光山色,風景如畫。宋代文學家蘇軾在《飲湖上初晴後雨》詩讚道:“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主要組成部分。(2)又稱汝陰西湖、潁州西湖。在安徽省阜陽市區西北約1千米處。湖原是潁河、清河、小汝河、白龍四河匯流處。長5千米,寬1.5千米。有會老堂、清漣閣、畫舫齋、湖心亭、宜遠橋等十數處建築,並有菱荷十里,楊柳盈岸,久為遊人憩游勝境。唐宋以來,即與揚州瘦西湖、杭州西湖並稱。北宋皇祐元年(1049年),歐陽修由揚州移知潁州,尤喜此湖,有詩讚曰:“菡萏香清畫舸浮,使君不復憶揚州。都將二十四橋月,換得西湖十頃秋。”後歐陽修終老於此。清嘉慶後,湖面逐漸淤塞。今存有會老堂並歐陽修石刻像等遺物。(3)在福建省福州市區西北隅。西晉太康三年(282年),郡守嚴高鑿引西北諸山之水聚此,為農田灌溉之用。五代閩時,在湖濱建水晶宮,此後漸成為州人遊樂場所。宋辛棄疾詞云:“煙雨偏宜晴更好,約略西施未嫁。”因而有小西湖之稱。1914年闢為公園,建國後幾經擴大。湖中有開化、謝坪、窯角三嶼,湖濱有荷亭和大夢山,以柳堤與玉帶、飛虹、步雲三橋通聯。園中濃陰覆蓋,更有宛在堂、桂齋等古蹟掩映其間,湖光山色,令人陶醉。福建省博物館設在園中。(4)原稱豐湖。在廣東省惠州市城西。原只有豐、鱷二湖,後湖水盈溢,逐步增平湖、菱湖、南湖。五湖一脈相通,由北迤南約6千米,東西有4千米,面積約為24平方千米。北通東江,西南群山聳疊,東接市區。東晉初曾建有龍興寺,唐改名開元寺。宋人余靖有描述此湖的最早佳句:“重山復嶺,隱映岩谷,長溪帶蟠,湖光相照。”北宋治平三年(1066年)在地方官陳偁經營下,湖水灌溉面積達數百頃,收葦藕蒲魚之利,因而得豐湖之名。紹聖元年(1094年)蘇軾攜妾王朝雲、子蘇過,謫居惠州三年,留下朝雲墓、六如亭以及蘇堤、西新橋、東新橋等遺蹟;還有蘇軾手跡與宋、明、清名人題詠的摩崖石刻。湖內洲渚交錯,沿著竹岸楊堤,可見掩映著的紅棉水榭、百花洲、點翠洲、泗洲塔、九曲橋等景物。湖邊山影,倒映水中,煙雲聚散,深具曲折變幻之妙。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5)在廣東省潮州市區西北。南宋嘉泰間浚為湖,架橋樑,辟路徑,歷代增建亭台樓閣。園中有壽安寺、蓮花池、處女泉,還有清代摹唐貞元間潮州刺史韓愈手書的王維《白鸚鵡賦》碑石,存於景韓亭。湖內有艮山,恰似由南而北平放的大葫蘆,故又稱葫蘆山。其間洞穴幽雅,岩石嶙峋,石上鐫刻許多自唐以來的題詠。還有涵碧樓,樓台倒映水中,增添湖山景色。(6)在廣東省雷州市西湖大道北側。據記載,西湖原名羅湖。北宋紹聖四年(1097年),蘇軾、蘇轍被貶南遊此湖。鄉人為志賢蹤,易名西湖。南宋時環湖建亭,跨堤設橋,漸成勝地。名勝古蹟比比皆是。濬元書院、十賢祠、蘇公亭等建築參差錯落在湖邊小丘之上,由湖堤、曲橋和幽徑連成一體。1984年重修亭祠,闢為公園。園內還有假山、噴泉和兒童樂園等設施,是雷州半島風景勝地之一。(7)在四川省富順縣城西北。湖周3.5里,面積0.5平方千米。湖北五府山上有烈士紀念塔,湖西有城區眾山之宗的鐘秀山。古代西湖有亭閣12座,先後廢毀。現復修橋、亭、榭3座。山上林木蒼翠,湖中紅蓮綠葉,景色盎然成趣,自宋以來,歷為墨客騷人宴遊吟詩勝地。(8)在雲南省洱源縣南。以湖在大道西側得名。為斷層湖。面積4平方千米。水源為綠玉池及湖西諸澗水,湖內有自湧泉。經清水溝至上關匯歸洱海。盛產魚、藕。柳岸蘆葦環護,水鳥翔集,為古鄧川遊覽勝地。

杭州西湖小瀛洲

雷州西湖公園

西湖字典分解

西湖的解釋 [the West Lake] 湖名。在浙江省杭州市區以西,三面環山(有南高峰、北高峰、玉皇山等),周長15公里,被孤山、白堤、蘇堤分隔為外西湖、里西湖、後西湖

西的解釋 西 xī 方向,太陽落下的一邊,與“東”相對:西面。西曬。西域。西方。西席(舊時對幕友或家塾教師的敬稱。古代主位在東,賓位在西。亦稱“西賓”)。西宮(借指妃嬪)

湖的解釋 湖 hú 陸地上聚積的大水:湖泊。湖澤。湖灘。湖盪。湖光山色。 指中國湖北省和湖南省:兩湖。湖廣。 指中國湖州(舊地名,在今浙江省吳興縣):湖筆。湖縐。 筆畫

多看看:西貢區【歷史地名】

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新界東南部,與大埔、沙田、九龍等地相鄰。包括將軍澳和西貢半島地區和約70個大小島嶼。面積135.06平方千米。人口15萬。區內工業不多,環境優美,山多、島多、海灣多,海岸線綿長曲折,郊野風光清幽宜人,海島多由火成岩構成,因受風浪衝擊侵蝕,形成不少奇岩怪洞。坑口南端的清水灣,水明沙細,最宜旅遊。全區60%的土地劃為郊野公園,故有“香港後花園”之譽。區內將軍澳是全港最新的新市鎮,又稱

西湖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