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石城山

石城山

①在今遼寧燈塔縣東南。明《遼東志》卷1遼陽:石城山在“城東北五十二里。上有古城石壘”。民國《奉天通志》卷75遼陽縣:石城山在“城東北五十七里。有古石城。……俗呼岩州城,因以名村。城址及城中點將台猶存”。

②一名高麗城山。在今遼寧蓋州市東北。《明史·地理志》 蓋州衛:“東北有石城山。”《方輿紀要》卷37蓋州衛:石城山在“衛東北十五里。上有石城,城中有泉。相傳唐太宗征高麗,土人築此城以避兵”。

③在今安徽當塗縣東二十里。《輿地紀勝》卷18太平州:石城山“在當塗縣東二十里。有石環繞如城,山高十丈。唐羅泰有《石城記》,周成王時楚熊繹受封於此,其上有八角井、飲馬池、駕鼓台”。《明一統志》卷15:“按楚封丹陽在歸州,謂封於此者非是。”

④在今浙江永康市南。《寰宇記》卷97永康縣:石城山“在縣南一十四里”。《方輿紀要》卷93金華府永康縣:石城山“四圍㟏岈,如雉堞然。《地記》云:昔黃帝曾游此。所謂三天子都,此其一也,俗名天馬山”。

⑤在今浙江湖州市西南三十里。《寰宇記》卷94引《山墟名》云:“昔烏程豪族嚴白虎于山下壘石為城,與呂蒙戰所。”故名。

⑥在今浙江德清縣西南。《寰宇記》卷94武康縣:“石城山在縣(治今武康鎮)西南三里。漢末赤眉之亂也, 人于山上壘石為城, 因以為名。”

⑦在今浙江紹興市東北三十里。范坰《吳越備史》:唐乾寧三年(896),“錢鏐討董昌攻石城,去越三十里”,即此。

⑧一名石城岩,又名仙人城。在今江西樂平市東南六十里。《輿地紀勝》卷23饒州:石城岩“凡十餘(里)間皆怪石。凡一徑縈紆而入。其中空洞,李常名曰‘叢玉’;李伯時寫為圖;曾肇諸名人皆有詩”。《清一統志·饒州府一》:石城山,“《縣誌》,山有洞曰會仙,西曰潛光岩”。

⑨在今山東龍口市東南。《清一統志·登州府》:石城山“在黃縣南四十里。一名芝陰山。《縣誌》:峰巒岝㟧,高出雲表。惟西北一徑可登陟。山半有石壘。又二三里至山口,為南天門,徑僅一線,其上平闊”。

⑩即今山東棗莊市東南嶧城鎮東七里之青石山。《晉書·石勒載記下》:東晉鹹和中,“彭城內史劉續復據蘭陵、石城,石瞻攻陷之”。即此。

(11)在今山東青島市北。《清一統志·萊州府一》:石城山“在即墨縣東南三十里。《名勝志》:狀如城垣,淮涉水出焉”。

(12)在今河南信陽縣東南。《水經·淮水注》:“溮水又東徑石城山北。”《寰宇記》卷132信陽縣:石城山“山甚高峻,在故縣東南。即《呂氏春秋》之九塞,此其一也。晉於此山上置義陽郡。今廢城猶在石城山。南有天井,闊百步”。

(13)又作衡嶺。在今河南靈寶市南。《水經·河水注》:燭水“有二源,左水南出於衡嶺,世謂之石城山”。

(14)一名石磯山。在今湖南嶽陽縣境。《方輿紀要》卷77岳州府巴陵縣:石城山在“府南六十里。上有楊么寨”。

(15)一名西城山。在今湖南資興市東。《方輿紀要》卷82興寧縣:“石城山在縣(治今興寧鎮)西三十里。《志》雲,山在資興舊治(今舊市)西。高聳如城。”

(16)在今湖南永州市西。唐柳宗元有《小石城山記》。

(17)一名古城山。在廣東化州市西北。《方輿紀要》卷104化州:石城山在“州北五十里。中衍平,四面高聳如城,因名”。《清一統志·高州府》:石城山“明成化中,胡公威結寨於此。一名古城山”。

(18)即雲頂山。在今四川金堂縣南沱江西岸。《隋書·地理志》:金泉縣有“石城山”。《輿地紀勝》卷164懷安軍:雲頂山,“《晏公類要》云:舊名石城山。其狀如城。在金水縣西一十五里。頂上有祥符寺,奉安太宗御書。有神泉方丈,澄清如照,雲霞常興。唐天寶六載改為雲頂山”。

(19)在今四川達川市西。《寰宇記》卷137通川縣:石城山“在縣西五里。山四面絕崖,西有一路上山頂,俗謂之石城山”。一說在今達縣西三十里。《方輿紀要》卷69達州:石城山在“州西三十里。四面峭絕,惟西南一徑可登。梁石城縣以此名。或謂之鐵山,以石色如鐵也”。

(20)在今四川巴中市東南。《輿地紀勝》卷187巴州:石城山“在化城縣三十里,突立於清水江心,字江與清水環繞其下”。

(21)在今四川簡陽市西南。《寰宇記》卷76平泉縣:石城山“在縣西北五十里。山形如城,北連分棟山,南接聖德山,入陵州貴平縣界”。《輿地紀勝》卷145簡州:石城山,“《皇朝郡縣志》云:一名平泉山”。清嘉慶《四川通志》卷10:石城山“在(簡)州西南,接仁壽縣界”。

(22)在今四川雲陽縣東雲陽鎮東二里。東晉常璩《華陽國志·巴志》:朐忍縣“山有大小石城勢”。《輿地紀勝》卷182雲安軍:石城山“在岷江北岸,去水一里。《漢志》云:朐忍, 山有大小石城”。

(23)在今四川儀隴縣北三十里。《方輿紀要》卷68儀隴縣:石城山“四壁峭立如城。其相近曰九龍山”。

(24)在今四川宜賓縣西南。《方輿紀要》卷70敘州府宜賓縣:石城山“在府西南百里。山高峻,環列如城。又有石夾立如門。《志》云:漢武帝使唐蒙鑿石以通南中,迄於建寧二千餘里, 山高廣丈余,深三四丈,塹鑿之跡猶存。隋史萬歲南征經此, 賦詩云:‘石城門峻誰開闢’是也。唐貞元九年,韋皋遣崔佐時由石門趨雲南南詔,復通石門者,即史萬歲南征路也。自天寶中,鮮于仲通下兵南溪,道遂閉,至是蠻經北谷,近吐蕃,皋復治之。又貞元十七年韋皋遣威戎軍使崔堯臣引兵出石門南路攻吐蕃,即此也”。

(25)亦名石矩山。在今四川仁壽縣北十里。《方輿紀要》卷52隆州:石城山“在仁壽院。石壁似城,絕頂望見峨眉”。《周書·陸騰傳》:西魏恭帝三年(556),騰為江州刺史,鎮壓陵州木籠僚,“僚既因山為城,攻之未可拔。騰遂於城下多設聲樂及諸雜伎,示無戰心。諸賊果棄其兵仗,或攜妻子臨陣觀樂。騰知其無備,密令眾軍俱上,諸賊惶懼,不知所為。遂縱兵討擊,盡破之,斬首一萬級,俘獲五千人”。


(1)古山名。在今浙江省紹興市東北。唐乾寧三年(896年)錢鏐討董昌攻石城,即此。(2)今山名。(1)又稱冥山、固城山。在河南省信陽縣東南。海拔830米。《括地誌》:石城,即楚之冥阨。《太平寰宇記》:“石城山,呂氏春秋之九塞,此其一也。”(2)即“清涼山(1)”。(3)見“雲頂山”。

石城山字典分解

石城的解釋 (1).傳說中的山名。《莊子·說劍》:“以 燕谿 、 石城 為鋒。” 成玄英 疏:“ 石城 ,塞外山,此地居北,以為劍鋒。”《楚辭·劉向<九嘆·逢紛>》:“平明

山國語字典 山 shān 地面形成的高聳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巒。山川。山路。山頭。山明水秀。山雨欲來風滿樓(喻衝突或戰爭爆發之前的緊張氣氛)。 形狀像山的:山牆(人字形房

也學習下:石銳【歷史人物】

明浙江錢塘人,字以明。工畫,得盛懋法,所作金碧山水,界畫樓台人物,賦色鮮明,著名於時。

石城山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