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怎么寫好看

階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官職等級。北魏官員等級分正、從九品,品內又分等則謂之階,文帝太和十七年(493)令,每品分上、中、下三階; 二十三年令,從三品以上不分階,四品以下每品分上、下兩階,依考格遷轉,五等爵及從五品以上者可以階當刑兩歲,亦可轉讓。北齊官品,四品以下每品分上、下兩階。隋朝沿其制。唐朝流內九品分三十階,凡敘階之法,有以封爵,有以親戚,有以勛庸,有以資蔭,有以孝,有以勞考,有免除而復敘者,皆依法申報。北宋文臣有散官二十九階、寄祿官階和選人官階,武臣有散官三十一階、寄祿官階,神宗元豐(1078—1085)改制,並罷文、武散階,以舊文散官階為新寄祿官階,定為二十四階,後增為三十七階; 徽宗崇寧二年(1103)以承直郎將仕郎換選人七階,政和二年(1112)武階易以新名,為五十二階; 又定內侍官十二階、醫官十四階。金朝文散官九品四十二階; 武散官正三品以下階與文資同,為三十四階; 翰林官自從四品而下,立為十五階;太醫官自從四品而下,立為十五階; 內侍自從四品以下,十五階; 教坊亦如之。元朝文散官八品四十二階,九品無散官; 武散官正二品至從八品三十四階; 內侍散官正二品至從八品十四階; 司天散官從三品至從八品十四階; 太醫散官從三品至從八品十五階; 教坊司散官亦如之。明朝文散階四十有二,正一品至從九品;武散階三十,正一品至從六品。清朝有封贈正一品至從九品十八階。


封建王朝官吏的等級次序。《漢書·匡衡傳》:“平文學匡衡材智有餘,經學絕倫,但以無階朝廷,故隨牒在遠方。”《新唐書·百官志一》:“唐之官制,其名號祿秩雖因時增損,而大抵皆沿隋故……其辯貴賤,敘勞能,則有品、有爵、有勛、有階,以時考覈而升降之。”

詞語分解

  • 階的字典解釋 階 (階) ē 為了便於上下,用磚石砌成的或就山勢鑿成的梯形的道:階除(台階)。階墀(台階)。階級。階下囚。台階。 等級,層次:階層。官階。軍階。音階。 憑藉:階緣(憑藉,依附)。 由來:階禍。 途徑

歷史官職推薦:

地方行政區劃名。古代稱邦畿千里之地為縣。春秋時期,秦、晉、楚等大國常於新兼併得的土地置縣。其後,逐漸推廣到內地。王畿內都邑為縣,諸侯境內之地亦置。新兼併得邊遠地置郡,郡雖大於縣,地位卻低於縣。戰國時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階歷史

相關歷史

階_階介紹_歷史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