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官職>> 大學士

大學士

官名。唐朝始置。中宗景龍二年(708) 於修文館(弘文館)置,員四人,以象徵四時,後員額稍減。以能文之士為之。玄宗天寶二年(743) 於崇玄館置一人,肅宗至德二載 (757)於集賢院置。德宗貞元四年 (788)皆罷。多由宰相兼領。宋朝沿置,於集賢殿、昭文館、觀文殿、資政殿分設,以備侍從顧問。神宗元豐(1078—1085)改制,廢集賢殿、昭文館所置。明洪武十三年 (1380) 罷丞相,十五年仿宋制於華蓋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分置大學士,侍左右,以備顧問。文華殿亦置,以輔導太子,秩皆正五品。仁宗後,因閣臣多東宮舊僚,特升以侍郎、太常卿併兼大學士,又增謹身殿大學士。大學士遂成內閣長官。閣臣掌獻替可否,奉陳規誨、點檢題奏,票擬批答,以平允庶政。郊祀、巡幸則扈從。御經筵,則知經筵或知經筵事。東宮太子出閤講讀、冠婚,進士題名,大典禮,宗室請名、請封,諸臣請謚,均領其事。常侍皇帝殿閣之下,位極尊崇。世宗改置中極殿、建極殿、文華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諸大學士。清朝沿置,入關前崇德元年 (1636) 五月定內三院官制即置。順治元年(1644)置滿、漢大學士,不備官,兼各部尚書銜。十五年改內三院為內閣,遂置為內閣主官。有中和殷、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諸殿閣銜,仍兼尚書。十八年復內三院舊制。康熙九年(1670)再改內三院為內閣,置滿、漢大學士共四人。雍正時有署大學士、額外大學士之稱。九年(1730)後增協辦大學士,遂成定製。乾隆十三年(1748)始定大學士滿、漢各二人,去中和殿銜,增體仁閣銜,以三殿三閣為定製。唯保和殿不常置。五十八年停兼尚書銜。品秩初定滿官正一品,漢官正二品。順治十五年均改正二品,雍正八年均升正一品。以協贊皇帝管理庶務。惟清初置議政處,雍正後設軍機處,內閣大學士雖位列六部之上,文官之首,實權遠不及明朝。任軍機大臣,除親王外,其首領者,必大學士。宣統三年(1911)置責任內閣,以軍機大臣為總協理大臣,大學士遂廢。


官名。許多朝代設此官,朝代不同,職權也不一樣。唐朝設弘文館(後改昭文館)學士、集賢殿學士,掌管文學著作;其職如由宰相兼任,則稱大學士。唐中宗景龍二年,修文館置大學士四員。宋朝沿用唐制,有昭文館大學士、集賢殿大學士、觀文殿大學士、資政殿大學士等,或以現任宰相、副宰相(次相)兼任,或讓舊宰相任此職,表示恩寵,對學士中資望特高的,便加個“大”字,稱大學士。明朝仿照宋朝,置大學土若干人,如華蓋殿大學土、文華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等,大學士在宮城內辦公,有的替皇帝批答奏章,有的充當皇帝的顧問,商議政務,其本身官階不過五品,遠在尚書、侍郎之下,但因實權過重,便常兼任尚書、侍郎,加官到一品,成為實際上的宰相;稱輔臣或閣老。清初在內國史院、內秘書院、內弘文院設大學土,以後三院改為內閣,大學士為內閣主官。清代大學士為正一品,為文職最高官階,享有最高榮譽。在禮節上稱中堂,即使有師保的榮銜或侯伯封號,也稱中堂。

大學士字典分解

大學士的解釋 官名。 唐中宗 景龍 二年, 修文館 置大學士四人。此大學士之始,然不常設。 宋 沿 唐 之舊, 昭文館 、 集賢殿 大學士,皆宰相領之。 明 代始專以殿閣大

大學的解釋 (1) [university;college] a [古]∶聚集在特定地點傳播和吸收高深領域知識的一群人的團體(2) 提供教學和研究條件和授權頒發學位的高等教

士國語字典 士 shì 古代統治階級中次於卿大夫的一個階層:士族。士大夫。 舊時指讀書人:士子。士民。學士。 未婚的男子,泛指男子:士女。 對人的美稱:志士。烈士。女士。

不妨一看:大庸溪【歷史地名】

在今湖南張家界市西。《方輿紀要》卷77九溪衛“秀水”條下:“又大庸水,在衛西南。出永定衛界,經衛南,又東至慈利縣西合於澧水。”

大學士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