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典網>>歷史上的今天>> 公元756年>> 7月15日

楊國忠在馬嵬驛之變被殺

公元756年7月15日

楊國忠,本名釗,唐朝蒲州永樂(今山西芮城)人。楊貴妃同曾祖兄(另一說同祖兄)。張易之(武則天時的“二張”之一)之甥。生年不詳,卒於唐玄宗天寶十五載(756年)六月。
  楊玉環得寵於唐玄宗之後,她的族兄楊國忠也飛黃騰達,升任宰相,身兼40餘職,楊國忠與安祿山的矛盾最終導致了安史之亂,而他與太子李亨的矛盾最終使楊氏滅門。
  楊釗從小行為放蕩不羈,喜歡喝酒賭博,因此窮困潦倒,經常向別人借錢,人們很瞧不起他。30歲時,他在四川從軍,發憤努力,表現優異,但因節度使張宥看不上他,只任他為新都尉,任期滿後。更為貧困。四川的大富翁鮮于仲通在經濟上經常資助他,並把他向劍南節度使章仇兼瓊推薦。章仇兼瓊一見楊釗身材魁梧,儀表堂堂,又伶牙俐齒,非常滿意,遂即任他為採訪支使,兩人關係密切。因為章仇兼瓊當時正慮李林甫專權,祿位難保,所以欲使楊釗進入朝廷,作一內援。此時楊玉環已封為貴妃,貴妃的三位同胞姐姐也日益受寵。章仇兼瓊便利用這一裙帶關係,派楊釗到京城向朝廷貢俸蜀錦。當楊釗路過郫縣時,兼瓊的親信奉命又給了他價值萬緡的四川名貴土特產。到長安後,楊釗把土特產一一分給楊氏諸姐妹並說這是章仇兼瓊所贈。於是,楊氏姐妹就經常在玄宗面前替楊釗和章仇兼瓊美言,並將楊釗引見給玄宗,玄宗任他為金吾兵曹參軍。從此,楊釗便可以隨供奉官隨便出入禁中。
  楊釗在長安立腳之後,便憑藉貴妃和楊氏諸姐妹得寵的條件。巧為鑽營。在宮內,他經常接近貴妃,小心翼翼地侍奉玄宗,投其所好;在朝廷,則千方百計巴結權臣。每逢禁中傳宴,楊釗掌管樗蒲文簿(一種娛樂活動的記分簿),玄宗對他在運算方面的精明十分賞識,曾稱讚他是個好度支郎。不久,楊釗便擔任了監察御史,很快又遷升為度支員外郎,兼侍御史。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他便身兼15餘職,成為朝廷的重臣。
  天寶七載(748年),楊釗建議玄宗把各州縣庫存的糧食、布帛變賣掉,買成輕貨送進京城,各地丁租地稅也變買布帛送到京城。他經常告訴玄宗,現在國庫很充實,古今罕見。於是,玄宗在八載(749年)二月率領百官去參觀左藏,一看果然如此,很是高興,便賜楊釗紫金魚袋,兼太府卿,專門負責管理錢糧。從此,他越來越受到唐玄宗的寵幸。九年(750年)十月,楊釗因為圖讖上有“金刀”二字,請求改名,以示忠誠,玄宗賜名“國忠”。
  隨著地位的升遷,楊國忠在生活上也變得極為奢侈腐化。每逢陪玄宗、貴妃游幸華清宮,楊氏諸姐妹總是先在楊國忠家匯集,競相比賽裝飾車馬,他們用黃金、翡翠做裝飾,用珍珠、美玉做點綴。出行時,楊國忠還持劍南節度使的旌節(皇帝授予特使的權力象徵)在前面耀武揚威。
  楊國忠在與宰相李林甫的關係上,起初,二人一唱一合,互相利用。楊國忠為了向上爬,竭力討好李林甫,李林甫也因為楊國忠是皇親國戚,盡力拉攏。在李林甫陷害太子李亨時,楊國忠等人充當打手,並積極參與其活動。他們在京師另設立推院,屢興大獄,株連太子的黨羽數百家。由於楊國忠恃寵敢言,所以每次總是由他首先發難。楊國忠與太子李亨的矛盾也由此愈結愈深。後來,李林甫與楊國忠由於新舊貴族之間的爭權奪利產生了矛盾,主要表現在對待王鉷的問題上。因王氏的寵遇太深,本是李林甫和楊國忠共同嫉妒的對象。但是為了牽制楊國忠,李林甫則極力提拔王氏;當楊國忠陷害王氏時,李林甫又竭力為其開脫罪責。由於楊國忠做了手腳。玄宗便開始疏遠李林甫,王氏也以莫須有的罪名被致於死地。王氏所兼職務全部歸楊國忠。
  玄宗之所以如此信任楊國忠,除了取悅於楊貴妃之外,主要是藉以牽制李林甫的專權。同時為取代已經衰老了的李林甫做準備。終於在天寶十一載(752年)十一月,李林甫死後,玄宗派命楊國忠擔任右相,兼文部尚書,判使照舊。楊國忠以待御史升到正宰相,身兼40餘職。
  楊國忠執政期間,曾兩次發動了征討南詔的戰爭。天寶十載( 751年),楊國忠上任京兆尹不久,遂乘機推薦自己的老友和黨羽鮮于仲通為劍南節度使,並命其率兵攻打南詔,結果大敗,士卒陣亡六萬人,南詔投附吐蕃。對此楊國忠不但沒有處罰鮮于仲通,而且還為其大敘戰功。接著,楊國忠又請求第二次發兵攻打南詔。玄宗便命令在長安、洛陽、河南、河北各地廣泛招兵。楊國忠派御史到各地去抓人,把他們帶上枷鎖送到軍營。父母、妻子哭聲遍野。十三載(754年)六月,楊國忠又命令留後、侍御史李宓率兵,再次攻打南詔,結果又遭慘敗。兩次攻打南詔,損兵折將近20萬人。楊國忠專權誤國,好大喜功,窮兵黷武,動輒對邊境少數民族地區用兵,不僅使成千上萬的無辜士卒暴屍邊境,給少數民族地區造成了災難,而且使內地田園荒蕪,民不聊生。
  楊國忠為了籠絡人心,發展自己的勢力,讓文部選官不論賢不賢,年頭多的就留下來,按照資歷有空位子就接官。按慣例,宰相兼兵部、吏部尚書,選官應交給侍郎以下的官員辦理,規定的手續十分嚴格,須經三注三唱,反覆進行,從春至夏才能完成。楊國忠卻自示精敏,先叫胥吏到自己家裡,預先定好名單,然後把左相陳希烈及給事中、諸司長官都叫到尚書都堂,讀—名便定一名,一天就完了。當全部結束之後,楊國忠便當著大家的面說:“左相和給事中都在座,就算經過門下省了。”於是,選官大權就這樣由楊國忠一人壟斷。從此門下省不再複查選官,侍郎僅僅負責試判,致使選官質量下降。然而另一方面,由於楊國忠迎合和滿足了一些人的權欲,因而頗得眾譽。為此,楊國忠的親信京兆尹鮮于仲通、中書舍人竇華,侍御史鄭昂等授意選人,請求玄宗給楊國忠在省門立碑,歌頌其選官有“功”。玄宗讓鮮于仲通起草碑文,並親自修改了幾個字。鮮于仲通為了向楊國忠獻媚,便把這幾個字用黃金填上。
  楊國忠對人民的疾苦漠不關心。天寶十二載( 753年),關中地區連續發生水災和嚴重饑荒。玄宗擔心會傷害莊稼,楊國忠便叫人專拿好莊稼給玄宗看,並說:“雨水雖多並未傷害莊稼。”玄宗信以為真、以後,扶風太守房(王官)奏報當地出現水災,楊國忠便叫御史審問他,從此再沒有人敢匯報實情。
  天寶十四載(755年)爆發了安史之亂。安祿山發動叛亂的藉口是討楊國忠。楊國忠與安祿山都是天寶年間的新貴,同樣受著玄宗的寵通。但是,楊國忠的發跡要比安祿山晚得多。當楊國忠尚未擔任高官要職時,安祿山早在天寶元年(742年)正月就升任平盧節度使,以後又兼范陽節度使、河北採訪使、御史大夫,稍後又兼河東節度使。天寶九載(750年)又封為東平郡王。楊國忠雖有外戚關係,但遲至天寶七載(748年)始遷給事中,兼御史中丞,專判度支事。安祿山在朝中對老謀深算的李林甫十分懼怕,而對楊國忠則根本瞧不起。楊國忠接替宰相後,看到不能制服安祿山,便經常向玄宗說安祿山有謀反的野心和跡象,想借玄宗之手除掉安祿山。可玄宗認為這是將相不和,不予理睬。楊國忠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奏請讓隴右節度使哥舒翰兼河西節度使,以便排斥和牽制安祿山。天寶十三載(754年)春,玄宗按照楊國忠的意見召安祿山入朝,試其有無謀反之心。安祿山由於事先得到楊貴妃的通風報信,故將計就計,裝模做樣地向玄宗訴說自己的一片“赤心”,贏得玄宗更加信任,打算讓安祿山當宰相(加同平章事),並令太常卿張垍草擬詔敕。楊國忠知此立即勸阻道:“安祿山雖有軍功,但他目不識丁,怎能當宰相。如果發下制書,恐怕四夷輕視朝廷。”玄宗只好作罷,任安祿山為左僕射。至此。安祿山與楊國忠以及唐王朝的矛盾更加尖銳激烈,一觸即發。加之楊國忠任宰相後,官吏貪瀆,政治腐敗,民怨沸騰,終於使安祿山發動了以討楊國忠為名,行奪取皇位之實的叛亂。
楊國忠之死
  天寶十五載(756年)六月,叛軍攻陷潼關,長安危在旦夕,玄宗根據楊國忠的建議,決定逃往四川避難。當走到馬嵬驛(今陝西興平縣)時,將士們又累又餓,加之天氣炎熱,拒絕繼續前進。此時,楊國忠的政敵太子李亨、宦官李輔國和陳玄禮一致認為,除去楊國忠的時機已成熟,並由陳玄禮出面對將士進行煽動,說這場叛亂全是由楊國忠引起的,殺了楊國忠就可止息叛亂。這時,有20多名吐蕃使者在驛站西門外堵住楊國忠的馬頭,向他要飯吃。激怒了的士兵們立即將他們包圍上來,大喊:“楊國忠與吐蕃謀反!”一箭射中了他的馬鞍。楊國忠逃進西門內,軍士們蜂擁而入,將其亂刀砍死。接著,楊貴妃也被縊死,楊國忠的大兒子大常卿兼戶部侍郎楊暄以及韓國夫人和秦國夫人也一併被殺。楊國忠的妻子裴柔和幼子楊晞以及沈國夫人逃至陳倉(今陝西寶雞市),裴柔在竹林中讓虢國夫人用劍刺死自己。虢國夫人然後自刎,但沒有死,被縣吏押回獄中,後血凝至喉而死。
  馬嵬驛之變,表面上看來是一場士兵譁變,實質上是由太子李亨和宦官李輔國、高力士等策劃的一場爭權鬥爭。太子李亨自天寶五載(746年)遭李林甫和楊國忠的打擊後,極為孤立;楊國忠任宰相後,又連遭傾軋;安祿山叛亂時,玄宗本想讓太子李亨接替皇位,由於楊國忠及其姐妹的反對而未成事實;後又棄京幸蜀,如果到了蜀中,李亨在楊國忠勢力的控制下就更無出頭之日了。因此,太子李亨主謀,藉機除掉了楊國忠。
  楊國忠專權誤國,積怨太深,終被亂刀砍死,落得遺臭萬年。這是罪有應得。但是客觀地看,在他執政期間,雖然國事日非,但朝中未出現李林甫妒賢嫉能、誅逐大臣時的那種恐怖動盪局面,而在一時間內還曾搜羅天下奇才,迸拔淹滯,頗得眾譽。自然,楊國忠獨攬大權,外戚跋扈,民怨沸騰,終不可收拾,爆發了安史之亂,使強大的唐王朝江河日下,一蹶不振。楊國忠作為一人之下萬人上的宰相,自有他個人應負的責任。但是,再往前看,李林甫執政期間,唐王朝就已經顯露出趨向沒落的種種跡象,只是到了楊國忠執政時來了個總爆發而已。

7月15日發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