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鎮

三江鎮怎么寫好看

三江鎮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北宋置,屬資陽縣。在今四川簡陽市東南四十里三岡場。

②北宋置,屬應靈縣。即今四川井研縣西南四十里三江鎮。《輿地紀勝》卷160榮州:三江鎮“在應靈縣”。在附近小山上有南宋宗壬午年(1162)建樓閣式十 * 方形磚塔。

③在今浙江興縣東北。《方輿紀要》卷92紹興府:三江鎮“在府東北四十里浮山北麓,小江經其前,大海浸其東,與三江所城南北相峙,為東海之門”。

④在今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西南七十里老堡鄉。《明史·地理志》 懷遠縣:“洪武十年廢,置三江鎮巡檢司。十三年十一月復置縣,來屬,治大融江潯江之匯。”

⑤在今廣西貴港市西五十里。《方輿紀要》卷108貴縣:三江鎮,“(鬱江)上流諸水鹹匯於此,向為盜藪。萬曆中置三江城,設兵戍”。清設百總分防。

⑥即今貴州錦屏縣。1914年錦屏縣遷治於此。


(1)古鎮名。(1)在今浙江省紹興市東北、浮山北麓,與三江所城南北對峙,為東海門戶。明初置巡檢。嘉靖二年(1523年)增築城,設兵以御倭寇。並置三江場鹽課司於此。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裁撤巡檢司。(2)在今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西。明萬曆中置,築城,設同知駐此。清設百總分防。(2)今鎮名。(1)在江西省南昌縣南部。面積30平方千米。人口2.8萬。鎮人民政府駐三江口,人口1.4萬。地處彭灣、王洲、櫧山隱溪三水匯合處,故名三江口。明末清初設三江巡檢司。清雍正七年(1729年)遷至長來館。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裁撤巡檢司,改設主簿,仍駐此。1949年設三江鎮,1958年屬太陽升公社。1968年設三江公社,1973年復鎮,1978年再改公社,1984年置鎮。為縣糧食、蔗、荸薺重要產區,盛產蔬菜、棉花,特產蘿蔔醃菜。有農機、釀酒、糧油食品加工等廠。京九鐵路及浙贛鐵路向樂支線經此。公路接105、316國道。撫河支流可通機帆船。(2)在湖南省汩羅市東北部。面積42平方千米。人口1.5萬。鎮人民政府駐貓嘴侖,人口1050。境內有三條小江匯入汩羅江,故名。1965年置三江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2000年置鎮。盛產稻、油茶。有鑄鋼、農機、松花蛋加工等廠。有公路通市區。(3)在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中部偏東、江門水道及銀洲湖東岸。面積82平方千米。人口4.9萬。鎮人民政府駐三江圩,人口6850。鎮區清順治年間設五仙廟山麓,名石狗圩。1930年遷蟹山腳現址。因有大洞口江、潭江、虎坑江在此交匯,故名。明、清時屬沙村司潮居都。1912年屬新會縣第八區,1951年屬第一區。1958年置三江公社,1983年改區,1987年置鎮。地處珠江三角洲西部水網地帶。主產稻、甘蔗,盛產柑橘、橙、香蕉。有紡織、製衣、軋鋼、機械、造紙、塑膠等廠。公路通會城、斗門。江門水道、崖門水道及潭江通航。(4)在廣東省增城市東南部。面積73平方千米。人口3.4萬。鎮人民政府駐三江,人口4080。駐地處東、增、縣(已淤塞)三江之間,故名。1961年建三江公社,1983年改區,1986年置鎮。屬增江下游沖積平原。主產稻、花生等,有荔枝,並產魚。有飲料、釀酒、建材、機修、糧油加工等廠。京九鐵路經此。(5)在廣東省連南瑤族自治縣北部。縣人民政府駐地。面積40平方千米。人口3.4萬,其中瑤族1450。鎮人民政府駐盤龍窩,人口1.9萬。1942年起為連南縣治。原屬連縣四區,1954年為連縣五區。1956年設三江鎮,1958年改設三江公社,1959年屬連陽各族自治縣。1964年析置三江公社和三江鎮,1983年三江公社改區,1986年合置三江鎮。因處三江河畔得名。屬連江上游山地丘陵。三面環山,東部三江河沿岸較平。主產稻,並產甘薯、花生、大豆等。廣東省軸承廠及縣屬水泥、農機、機電、紡織等廠設此。還有石灰、電石、機磚、農機等工業。鎮區於清康熙年間建城,為縣最大的農貿集市323國道經此。(6)在海南省海口市美蘭區東部。面積76.3平方千米。人口1.3萬。鎮人民政府駐三江圩,人口2100。鎮區沿瓊文線公路分布。宋末之初成圩。因地處龍化、羅梧、美敏三溪匯合處,故名。建國初屬瓊山縣第四區,1958年成立公社,1983年設區,1987年置鎮。主產稻、甘薯、甘蔗等。海產蝦、蟹、蚌等。有農具修造、磚瓦、石料加工等廠。加芮村曾出土漢代陶片。瓊文公路經此。(7)在重慶市綦江縣中部。面積103.6平方千米。人口5.67萬。鎮人民政府駐三江,人口2.42萬。1935年置三溪鄉。1945年改為三江鎮,因蒲河在此匯入綦江呈丁字形得名。1952年改三江鄉,1958年屬石角公社。1961年另建三江公社,1984年復鄉,1985年置鎮。2001年古劍鄉和古南鎮下鋪、金橋二村併入。產稻、玉米、小麥、甘薯、柑橘。縣中部工商重鎮。有鋼鐵、煉銅、鋼絲繩、繅絲、粉末冶金等廠。三萬鐵路在此與渝黔鐵路接軌,川湘公路經此。(8)在四川省崇州市東南部。面積26平方千米。人口3.1萬。鎮人民政府駐三江,人口5000。因羊馬、青羊、黑石三河在此匯流,故名。1950年為三江鄉,1953年析置三江鎮,1958年合為三江公社。1963年鎮、社分治,1983年社改鄉,1985年鎮、鄉合併置三江鎮。盛產 * 、菸葉、姜。特產川芎、玉京、白芷。有汽車配件、釀酒、機磚、樂器等廠。公路南接崇新公路。為東晉《華陽國志》作者常璩故里。古蹟有大悲寺、曇雲寺等。(9)在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東南部。面積35平方千米。人口1.9萬。鎮人民政府駐三江口,人口4000。因處巴河、茶壩河、恩陽河交匯處,故名。1951年置三江鄉。1958年改公社 ,1984年復鄉。1992年白雲鄉併入。2001年置鎮。有蠶繭、蔬菜、漁業、畜牧四大產業。三江電站駐境。集市貿易繁盛。公路通市區,水運通梁永、三星、同樂等地。(10)在四川省旺蒼縣東部。面積200平方千米。人口2萬。鎮人民政府駐三江,人口1400。因三條小溪匯流於此,故名。1950年為競成鄉,1958年為競成公社,1984年改鄉。1992年競成、大二鄉及萬山鄉三村合置三江鎮。有採煤、煉鐵、塑膠等業。為縣東農副產品集散地。成普鐵路、達廣公路經此。厚壩河通木船。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中著名的“三江壩戰役”主戰場。 (11)在四川省井研縣南部。面積31平方千米。人口1.6萬。鎮人民政府駐三江,人口1650。以駐地三江得名。1950年為三江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鄉,1992年置鎮。有機磚、絲綢、釀酒等廠。為縣蕉藕冬粉主要集散地。213國道和內樂公路經此。有宋建三江白塔。(12)在貴州省錦屏縣北部、清水江畔。縣人民政府駐地。面積174平方千米。人口3萬。鎮人民政府駐三江王寨,人口 2760。因清水江、亮江、小江三江匯流於此,故名。元為楠木洞長官司轄地。明永樂六年(1408年)於此設赤溪兩江口巡檢司。1914年後為錦屏縣治所,置王寨鎮。1940年更名三江鎮。1953年改名城關鎮,1981年復名三江鎮。1984年分置三江、茅坪二鎮及平金、小江、掛治三鄉,1992年合併置三江鎮。主產稻、小麥、油菜籽。有水泥、農機、釀酒、製革、制帽等廠。歷為黔東木材集散地,清末民初有貴州木材公司及森大、泰豐、華中等幾家木材商號。錦榕、三星公路在此連線。清水江通機動船。名勝古蹟有飛山廟、步雲寺。(13)在貴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西南部。面積75平方千米。人口1.2萬,其中仡佬、苗等少數民族人口 6700 余。因地處新州河、下司河、沙溪河匯合口,名三江口。清屬正安州思寧里和德溪里。1942年置雲峰鄉。1953年分置同樂、雲峰、群樂、三江四鄉。1958年併入興隆公社。1961年分置三江、雲峰、群樂三鄉,1992年合置三江鎮。產油桐、茶葉等。煤藏豐富,縣內用煤大多出於此。205省道經此。

詞語分解

  • 三江的解釋 .古代各地眾多水道的總稱。《書·禹貢》:“三江既入, 震澤 底定。”《周禮·夏官·職方氏》:“其川三江。” 漢 以後有多種解釋。《國語·越語上》 韋昭 注以 吳江 、 錢塘江 、 浦陽江 為三江。《水
  • 鎮的字典解釋 鎮 (鎮) è 壓:鎮尺(用金屬、玉石等製成的尺形文具,用來壓書和紙。亦稱“鎮紙”,“壓尺”)。鎮痛。 以武力維持安定:鎮壓(用強力壓制,不許進行政治活動)。鎮反。鎮服。鎮懾。鎮守。 安定:鎮靜。鎮定

歷史地名推薦:阿難渠

又名衡漳故瀆。在今河北曲周縣東南。《元和志》卷洺水縣:衡漳故瀆“俗名阿難渠,……蓋魏將李阿難所導,故名”。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三江鎮歷史

相關歷史

三江鎮_三江鎮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