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

太湖怎么寫好看

太湖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①又名西湖、大湖。即今北京城西南蓮花池。《水經·㶟水注》:“㶟水又東,與洗馬溝水合,水上承薊城西之大湖。湖有源,水俱出縣西北,平地導泉,流結西湖。湖東西二里,南北三里,蓋燕之舊池也。”《方輿紀要》卷11順天府:太湖在“府西南四十里,廣袤十數畝,旁有二泉湧出,經冬不凍,東流為洗馬溝”。

②古稱震澤。亦名具區。又有笠澤五湖等名。在今江蘇南部,為長江和錢塘江下游泥沙堰塞古海灣而成。為我國第三大淡水湖。湖中有島嶼數十個,以洞庭西山馬跡山最大。湖水主要收納西南荊溪苕溪諸水入湖,東部通過沙墩口、胥口、瓜涇口、南厙口、太浦口諸港,分別經由望虞河婁江(下游稱瀏河)、吳淞江、黃浦江河道泄入長江。宋朱長文《吳郡圖經續記》卷中:太湖“吐吸江海,包絡丹陽、義興、吳、吳興之境,其所容者大,故以‘太’稱焉”。

③在今安徽太湖縣西。《寰宇記》卷125太湖縣:“太湖水源出縣西稻積山,東南流入大江。”《方輿紀要》卷26太湖縣:太湖“在縣西南。縣西諸山溪之水鍾而為湖,東南流經望江縣,入於大江。今為平陸”。

④在今河南商城縣北。《方輿紀要》卷50商城縣:太湖“在縣北四十里。周五里”。


(1)湖名。古稱震澤,又稱具區、笠澤、五湖。《吳郡圖經續記》:太湖,“其所容者大,故以‘太’稱焉。”蘇浙界湖。大部水面在江蘇省蘇州、無錫、常州市轄境內。形似西突新月,湖西南岸平滑呈圓弧形,東北岸曲折多湖灣、岬角。為長江和錢塘江下游泥沙堰塞古海灣而成。一說系由構造斷陷—海陸交替—出流堰塞—經淡化而成的潟湖。中國第三大淡水湖,面積2425平方千米,最大水深3.3米,湖面海拔3米左右,蓄水量51.4億立方米。湖中有島嶼51個,面積 89.7 平方千米,以洞庭西山最大,面積79.8平方千米。西南納苕溪、荊溪諸水,入湖河流計有160餘條,水量豐富。出湖河港有59條,主要經瀏河、吳淞江(蘇州河)、浦江泄入長江,成為江南水網中心,兼具蓄洪、航運、養殖、灌溉、旅遊等功能。地勢低洼,時有澇災,已興建環湖大堤、太浦河、望虞河等水利工程。建有太湖大橋。水域遼闊,煙波浩淼,湖、山、島、洞等自然風景優美,有蠡園、黿頭渚、三山和東、西洞庭山等勝景,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太湖銀魚、紅橘,東、西山楊梅、白果和白沙枇杷、碧螺春茶享譽國內外。(2)集鎮名。在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東北部,北瀕太湖。屬織里鎮。人口 5130。為東湖鎮人民政府駐地。民國時曾置義和鎮,1956年為義皋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1998年置鎮。2003年撤銷。以北瀕太湖得名。產稻、蠶繭、淡水魚等。特產銀魚、鱭魚、白蝦、百合。有絲綢、服裝、針織、皮鞋、鑄件等廠。商貿頗旺。有公路通市區,河運便利。

詞語分解

  • 太湖的解釋 中國第三大淡水湖。位於江蘇省南部,正常水位時平方公里。周圍河流水網密布,為著名遊覽區詳細解釋湖名。古稱 震澤 、 具區 、又稱 五湖 、 笠澤 。地跨 江蘇 、 浙江 二省。它承受 大運河 和 苕溪
  • 太的字典解釋 太 à 過於:太長。 極端,最:太甚。太平。 高,大:太空。太學。 很:不太好。 身分最高或輩分更高的:太老伯。太夫人(舊時尊稱別人的母親)。 筆畫數:; 部首:大; 筆順編號:
  • 湖的字典解釋 湖 ú 陸地上聚積的大水:湖泊。湖澤。湖灘。湖盪。湖光山色。 指中國湖北省和湖南省:兩湖。湖廣。 指中國湖州(舊地名,在今浙江省吳興縣):湖筆。湖縐。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歷史地名推薦:鸑鷟山

在今甘肅兩當縣東。《元和志》 卷兩當縣: 鸑鷟山 “在縣西二十里”。《清一統志 · 秦州一》: “ 《圖經》 雲,昔張果先生夏居豆積,冬居此山。《鞏昌府志》: 在縣東十五里,兩峰秀聳,一名南岐,一名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太湖歷史

相關歷史

太湖_太湖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