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石橋鎮

石橋鎮

北宋置,屬江陰縣。在今江蘇江陰市東南四十里。

②北宋置,屬南陽縣。即今河南南陽縣北四十二里石橋鎮

③北宋置,屬蘄水縣。即今湖北羅田縣東石橋鎮。元祐八年(1093)置羅田縣於此。元徙治今羅田縣。

④即今湖北荊門市北石橋驛鄉。《方輿紀要》卷77荊門州“沙洋鎮”條下:“又有石橋驛在州北六十里。”清置巡司於此。

⑤即今四川簡陽市北石橋鎮。民國《簡陽縣誌》卷2:石橋井“即石橋鎮,俗呼石橋。在州北七里大江畔,產鹽。清設州判分駐於此。雁江繞其左,舟楫往來,系引鹽批驗要地。民國廢。初設分知事一人,嗣改為榷稅官,近又改為場知事,仍駐於此”。

⑥即今陝西涇陽縣西北橋底鎮。《清一統志·西安府三》:石橋鎮“在涇陽縣西北四十里。舊有紅花市”。


(1)鎮名。(1)在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西南部,西鄰安徽省。面積67平方千米。人口2.7萬。鎮人民政府駐石橋,人口 2000。古名石橋集,後改今名。1949年為石橋鄉。1958年改公社,一度改稱紅光公社。1983年復為石橋鄉,2000年改置鎮。產稻、小麥、西瓜、大豆、花生。有無縫鋼管、機械、服裝、食品等廠。有公路通寧合高速公路和312國道。(2)在江蘇省贛榆縣東北部。面積79平方千米。人口6.4萬。鎮人民政府駐石橋,人口 7600。因有明九孔石橋而得名。1949年屬第四區,1955年屬蘆陽區。1957年設石橋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鄉,1991年置鎮。2001年九里鄉併入。西北部為低山丘陵,其餘為平原。產稻、小麥、甘薯、花生、黃梨、蘋果、桃、山楂、茶葉。礦產有榴輝石、瓷石、石英等。有高壓電瓷、鑄件、化工、罐頭、水泥、石英等廠。204國道、汾灌公路經此。名勝有龜山。紀念地有小沙村東海戰烈士冢、竇溝村民族英雄紀念碑。(3)在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區北部。面積39.7平方千米。人口3.7萬。鎮人民政府駐石橋,人口 7070。因村北麥河上有石橋一座,故名。西漢至北周為西鄂縣治,稱盈溢鎮。宋代名石橋河鎮,後簡稱石橋。1949年建區,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鄉,1985年改鎮。產小麥、玉米、大豆、棉花、蔬菜等。有制鏡、罐頭、食用菌、水泥預製等廠。焦柳鐵路經此,鄭南西線公路經此。名勝古蹟有張衡墓、平子讀書台、鄂城寺隋塔、漢槐、山陝廟石刻、西漢西鄂縣城遺址等。(4)在江西省永新縣東部。面積107平方千米。人口2.2萬。鎮人民政府駐石橋,人口 1520。宋代建村,以溪水環繞,初名環滸,後產石灰有名,村東有日暉橋,易名石灰橋,簡作石橋。1950年屬石橋、官田等鄉,1958年設石橋公社。1984年改鄉,1998年改置鎮。2001年日光鄉併入。產稻、蠶繭。有斗上中型水庫及水電站。有絲織、石灰等廠和畜牧場。永黃公路經此。南部有名勝梅田洞。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湘贛省蘇維埃政府石印局設此。(5)在河南省寶豐縣東部。面積68.5平方千米。人口4.3萬。鎮人民政府駐大石橋村,人口 1870。跨石河兩岸,河上建有石橋,取名大石橋,村以橋名。1949年建石橋區,1955年改大石橋鄉,1958年改紅星公社,1959年改大石橋公社,1961年改區,1965年復公社,1983年改鄉,1990年置鎮。產小麥、玉米、菸葉等。有採煤、機械、玻璃纖維、釀酒、電子儀表、造紙等廠。鄭南西線公路經此。古蹟有竇莊遺址、冢坡遺址等。(6)在湖北省襄樊市襄陽區西北部。面積203平方千米。人口8萬。鎮人民政府駐石橋,人口 4830。明萬曆年間名鄒家店,後在此地小河上修一石橋,故名。1948年屬襄陽縣第五區。1956年屬石橋區,1958年屬火箭公社,1962年復屬石橋區。1975年改石橋公社,1984年置鎮。2001年黑龍集鎮併入。地處平原崗地。排子河流貫。產小麥、棉花、芝麻。多鮮魚、蓮藕。有礦泉水、食品加工、農機等廠,為縣西北部農副產品集散地。秦牛、老黃公路經此。(7)在湖南省嘉禾縣北部。面積57.8平方千米。人口2.9萬。鎮人民政府駐石市,人口 4250。以駐地石橋圩得名。1950年屬第三區石橋鄉,1958年改為石橋公社。1997年置鎮。產稻、烤菸。礦產有煤、石灰石、白雲石。鎮區設有大型市場,是桂陽、嘉禾、新田三縣農產品集散中心。有公路通郴州。(8)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蒼梧縣東北部。面積230平方千米,人口4.6萬。鎮人民政府駐石橋圩,人口 3300。明代建圩,因駐地旁石橋得名。1950年為蒼梧縣十區。1958年設石橋公社,1962年改區,1968年復公社,1984年改鄉,1988年置鎮。產稻、薯類、花生、玉米、豆類、甘蔗和鋁土、金、汞、鉛、大理石、重晶石等礦。有製糖、水泥、木材加工、農機、紅磚、麻繩加工、發電等廠。名勝有龍巖。207國道和梧富公路經此。(9)在重慶市九龍坡區東北部。面積12.4平方千米。人口1.5萬。鎮人民政府駐石橋,人口 2480。因有石橋和店鋪,故名石橋鋪。原為巴縣轄地,1929年設石橋鄉。1933—1940年其轄區先後劃歸重慶第十七區並建石橋鋪鎮。1950年改置石橋鄉,隸第四區。1952年改隸第三區(沙坪壩區),1958年改為石橋公社,1984年復鄉,1993年建鎮。1995年從沙坪鎮區劃入九龍坡區。農產以蔬菜為主。有建材、機械、汽配、塑膠等廠。石楊、石小、石新等公路經此。(10)在四川省簡陽市境中部。面積92平方千米。人口8萬。鎮人民政府駐石橋,人口1.8萬。因鎮內石橋附近多鹽井,名石橋井,故名。1949年置鎮。1992年海井、石堰、解放、赤水四鄉併入。主產棉花、油菜籽、柑橘等。特產有空心掛麵、水蜜桃、梨、茉莉花等。有釀酒、飼料、食品、水泥、建材、花茶加工、製糖等業。為市內工商大鎮。成渝鐵路、成渝公路經此,沱江通航。(11)在四川省達縣西北部。面積37平方千米。人口11.7萬。鎮人民政府駐石橋,人口 4910。鎮區漢時建場,明末重建。因有挑水河及小溪穿街而過,上架有石拱橋數座銜接東西街道,故名。1949年為石拱鄉,1953年置鎮。1956年撤鎮入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改鄉,1985年置鎮。有石油、天然氣等礦。有煉油、製糖、農機、釀酒、建材等業。達廣公路經此。1933年中國工農紅軍在此置區、鄉蘇維埃政府,保存有“列寧街”、“工農專政”等石刻標語多處。(12)在四川省瀘縣北部。面積82平方千米。人口4.4萬。鎮人民政府駐石橋壩,人口 3000。清末形成聚落,因場側有天生石跨溪為橋,故名。1949年為石橋鄉,1958年為公社,1984年復為鄉。1992年元通、馬溪鄉併入置石橋鎮。產稻、油菜籽、蠶繭、織席、茶葉。有採煤、水泥、釀酒、陶瓷、石灰等廠。瀘榮公路經此。(13)在貴州省盤縣西南部。面積58.4平方千米。人口2.1萬。鎮人民政府駐南沖村,人口 2190。清光緒年間於南沖河上建一石橋,故名。1953年前屬普彝鄉。此後置石橋、妥東、魯番鄉。1961年分置石橋、魯番鄉,1958年撤鄉併入威箐公社。1961年析建石橋、魯番公社,1984年改鄉。1992年合併置石橋鎮。產玉米、稻、小麥。特產白果。工業以焦煤、原煤生產為主。貴昆鐵路經此設站,320國道經此。(2)集鎮名。在甘肅省禮縣城西南部、西漢水與谷峪河交匯處。石橋鄉人民政府駐地。人口 2000。古有九眼石橋,故名。盛產胡麻、油菜籽,所產菸葉出名。有水泥、綜合加工等廠。設集貿市場,以騾馬交易為主。禮馬公路經此。

石橋鎮字典分解

石橋的解釋 (1).石造的橋。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濟水二》:“河東岸有石橋,橋本當河,河移,故廁岸也。” 南朝 宋 謝靈運 《山居賦》:“凌石橋之莓苔,越 楢溪

鎮國語字典 鎮 (鎮) zhèn 壓:鎮尺(用金屬、玉石等製成的尺形文具,用來壓書和紙。亦稱“鎮紙”,“壓尺”)。鎮痛。 以武力維持安定:鎮壓(用強力壓制,不許進行政治活動

也學習下:石黃特區【歷史地名】

1949年10月改大治特區辦事處置(縣級),治石灰窯(今湖北黃石市西塞山)。1950年撤銷,設立黃石市(地級)。

石橋鎮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