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事件>> 九寺

九寺

官署合稱。寺之長為卿,故九寺又稱九卿。秦漢通常以奉常(太常)、郎中令(光祿勛)、衛尉太僕廷尉典客(大鴻臚)、宗正、治粟內史(大司農)、少府為九卿,實即中央各行政機關的總稱。從漢代起,又設尚書分曹治事,後職權益重,至隋唐時演變為六部。六部、九卿分理政務和事務,同為中央政權機關的組成部分。劉宋、肖齊和肖梁初年無九卿之名。梁武帝天監七年(公元508年)有十三卿之設:以太常、宗正、司農三卿為春卿;太府、少府、太僕三卿為夏卿;衛尉、廷尉、大匠秋卿;光祿、鴻臚、太舟為冬卿。陳承梁制。北朝將太常、光祿、衛尉、宗正、太僕、大理、鴻臚、司農、太府列為九寺。隋唐因之。各寺主要職能如下:太常寺掌禮樂、郊廟、社稷之事;光祿寺掌酒醴、膳羞之事;衛尉寺於北朝掌禁衛甲兵,隋唐時則掌器械文物之事;宗正寺掌皇帝族親屬籍;太僕寺掌廄牧、車輿之事;大理寺掌折獄詳刑之事;鴻臚寺掌賓客及凶儀之事;司農寺掌倉儲委積之事;太府寺掌財貨、廩藏、貿易之事。各寺長官為卿,下有少卿、丞、主簿、錄事等官。各寺下轄若干署或類似機構,分理各項事務。各寺廢置歷代不一。其中太常、太僕、光祿、大理、鴻臚等寺歷代沿置,清末廢。宗正寺至明朝改稱宗人令,清朝稱宗令,清末廢。少府寺於元朝廢省,明初雖一度復設,鏇仍歸併工部,清代則歸內務府。司農寺於明初廢除,其職掌併入戶部。衛尉寺亦廢於明朝。

九寺字典分解

九寺的解釋 指九卿的官署。《晉書·荀勖傳》:“若欲省官,私謂九寺可並於尚書,蘭臺宜省付三府。”《隋書·百官志中》:“太常,光祿,衛尉,宗正,太僕,大理,鴻臚,司農,太府,是

九的解釋 九 jiǔ 數目,八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玖”代):九歸。 泛指多次或多數:九死一生。九霄雲外。 筆畫數:2; 部首:丿; 筆順編號:35

寺的解釋 寺 sì 古代官署名:太常寺(古代掌管宗廟禮儀的官署)。鴻臚寺(略同於現代的禮賓司)。 佛教出家人居住的地方:佛寺。寺觀(gu刵 )。 伊斯蘭教徒禮拜、講經的地

多看看:九官【歷史官職】

九卿的別稱。《資治通鑑·魏高貴鄉公甘露元年(256)》:“(孫)峻從弟憲嘗與誅諸葛恪,峻厚遇之,官至右將軍、無難督,平九官事。”胡三省註:“九官,即九卿也。魏明帝太和二年(228),吳主還建業,留尚書九官於武昌。” 舜置九官,即伯禹作司空,棄為后稷,契作司徒,皋陶作士,垂為共工,益作聯虞,伯夷作秩宗,夔為典樂,龍為納言。見《尚書·舜典》。

九寺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